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243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配电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配电元件,所述配电箱的内部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与配电箱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配电箱的内部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电动推杆驱动活动板打开散热口,电机驱动扇叶转动,使得配电箱的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可以有效的实现配电箱的内部的散热,当温度过低时,加热棒对配电箱的内部空气加热,使得配电箱的内部温度升高,从而使得配电箱可以适应各种环境,配电箱的实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现有的变电站配电箱没有设置恒温装置,使得配电箱在极端的恶劣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因为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导致配电箱的内部的元件损坏,配电箱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使得配电箱的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配电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配电元件,所述配电箱的内部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与配电箱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靠近温度传感器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顶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散热口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所述配电箱的内部靠近散热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靠近散热口的外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配电箱的前壁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配电箱的内部靠近散热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靠近电机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板与滑槽嵌合连接,所述卡槽与活动板嵌合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散热口的位置相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散热口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侧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配电箱、温度传感器、加热棒、散热口、滑槽、电动推杆、活动板、卡槽、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电机、连接杆、第一齿轮、固定轴、扇叶、固定杆和第二齿轮,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配电箱的内部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电动推杆驱动活动板打开散热口,电机驱动扇叶转动,使得配电箱的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可以有效的实现配电箱的内部的散热,当温度过低时,加热棒对配电箱的内部空气加热,使得配电箱的内部温度升高,从而使得配电箱可以适应各种环境,配电箱的实用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配电箱;2、底座;3、配电元件;4、温度传感器;5、加热棒;6、散热口;7、滑槽;8、电动推杆;9、活动板;10、卡槽;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电机;14、箱门;15、把手;16、连接杆;17、第一齿轮;18、固定轴;19、扇叶;20、固定杆;21、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包括配电箱1,配电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配电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配电元件3,配电箱1的内部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的上方设置有加热棒5,加热棒5与配电箱1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连接,配电箱1靠近温度传感器4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口6,散热口6的顶部设置有滑槽7,滑槽7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9,散热口6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0,配电箱1的内部靠近散热口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11,两个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两端靠近散热口6的外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7,连接杆16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1。配电箱1的前壁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14,打开箱门14可以便于检修配电箱1的内部元件,箱门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5,通过把手15可以打开箱门14;配电箱1的内部靠近散热口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20,两个固定杆20靠近电机13的一端与第二齿轮21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固定杆20用于固定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21啮合连接,使得第一齿轮17可以绕着第二齿轮2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轮17可以绕着转轴转动;活动板9与滑槽7嵌合连接,使得活动板9可以沿着滑槽7移动,卡槽10与活动板9嵌合连接,卡槽10可以与活动板9嵌合,活动板9与散热口6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活动板9可以打开或者闭合散热口6;第一齿轮17靠近散热口6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8,第一齿轮17可以带动固定轴18转动,固定轴18的两侧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19,固定轴18可以带动扇叶19转动,使得扇叶19可以加快空气流动。工作原理:在使用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时,温度传感器4监管配电箱1的内部温度,当配电箱1的内部温度过高时,电动推杆8启动,带动活动板9沿着滑槽7脱离卡槽10,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包括配电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配电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配电元件(3),所述配电箱(1)的内部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上方设置有加热棒(5),所述加热棒(5)与配电箱(1)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1)靠近温度传感器(4)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口(6),所述散热口(6)的顶部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散热口(6)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0),所述配电箱(1)的内部靠近散热口(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11),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两端靠近散热口(6)的外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7),所述连接杆(16)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变电站配电箱恒温装置,包括配电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配电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配电元件(3),所述配电箱(1)的内部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上方设置有加热棒(5),所述加热棒(5)与配电箱(1)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1)靠近温度传感器(4)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口(6),所述散热口(6)的顶部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散热口(6)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0),所述配电箱(1)的内部靠近散热口(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11),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两端靠近散热口(6)的外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7),所述连接杆(16)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1)。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涂英杰赵志利杨博凌孙钦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日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