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20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3
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所述毛纽扣连接模块包括绝缘基座、毛纽扣和胶封层,所述绝缘基座的内部开设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插孔内插入所述毛纽扣,所述绝缘基座的侧部开设第灌胶孔,且所述灌胶孔与所述插孔连通;所述灌胶孔内灌入硅胶形成胶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绝缘基座上装配有毛纽扣的插孔,插孔的两端孔径较大,便于毛纽扣装入绝缘基座,中间孔径小,便于约束毛纽扣,保证毛纽扣的安装稳定,绝缘基座侧面开有特殊结构的灌胶孔,通过灌胶固定毛纽扣,实现间隙装配,且能有效固定毛纽扣,防止其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
技术介绍
毛纽扣具有免焊、垂直互联等众多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与板间连接,现在对毛纽扣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固定帽配合毛纽扣应用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将毛纽扣通过过盈装入绝缘基座的应用方式。针对于使用固定帽配合毛纽扣的应用方式,此种方式对于板间距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要求板间距较大,且此种应用方式所使用的零件较多,装配较复杂,毛纽扣完全沉在孔内,随着压缩量的增大,毛纽扣直径膨胀加大,导致毛纽扣与绝缘基座摩擦力增大,可能会出现毛纽扣不完全回弹的现象,不能连续传输信号,导致模块失效。针对毛纽扣过盈装配的应用方式,此种方式对于板间距的要求较低,板间距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通常是通过腰形孔或台阶孔硬干涉实现毛纽扣的固定,但由于毛纽扣本身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弹性接触件,在过盈装配的过程中一方面很难装配,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毛纽扣结构被破坏,从而提升装配报废率或降低毛纽扣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所述毛纽扣连接模块包括绝缘基座、毛纽扣和胶封层,所述绝缘基座的内部开设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插孔内插入所述毛纽扣,所述绝缘基座的侧部开设第灌胶孔,且所述灌胶孔与所述插孔连通;所述灌胶孔内灌入硅胶形成胶封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处均采用斜坡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灌胶孔开设于所述绝缘基座的侧面中心处,且所述灌胶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灌胶孔的一端为第一开口,所述灌胶孔的另一端为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毛纽扣的顶端到所述绝缘基座的顶端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毛纽扣的底端到所述绝缘基座的底端之间的间距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在绝缘基座上装配有毛纽扣的插孔,插孔的两端孔径较大,便于毛纽扣装入绝缘基座,中间孔径小,便于约束毛纽扣,保证毛纽扣的安装稳定,绝缘基座侧面开有特殊结构的灌胶孔,通过灌胶固定毛纽扣,实现间隙装配,且能有效固定毛纽扣,防止其脱落,可应用于单芯或多芯模块;本技术无需过盈装配、无需固定帽,具有可靠垂直互联、能有效保护毛纽扣结构的优点,尤其适用小间距板对板之间的信号传输。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基座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毛纽扣连接模块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毛纽扣连接模块,11、绝缘基座,111、插孔,1111、第一通孔,1112、第二通孔,1113、第三通孔,112、灌胶孔,12、毛纽扣,13、胶封层,2、第一PCB板,3、第二PCB板,4、定位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所述毛纽扣连接模块1包括绝缘基座11、毛纽扣12和胶封层13,所述绝缘基座11的内部开设插孔111,所述插孔11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和第三通孔1113;所述第二通孔11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113,且所述第一通孔1111与所述第三通孔1113的直径相同,插孔111的两端孔径较大,便于毛纽扣12插入绝缘基座11内,中间孔径小,便于约束毛纽扣12,保证毛纽扣12的安装稳定;所述插孔111内插入所述毛纽扣12,所述绝缘基座11的侧部开设第灌胶孔112,且所述灌胶孔112与所述插孔111连通;所述灌胶孔112内灌入硅胶形成胶封层13,通过在灌胶孔112内灌胶固定毛纽扣12,实现间隙装配,且能有效固定毛纽扣12,防止其脱落,可应用于单芯或多芯模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1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12的连接处、所述第三通孔1113与所述第二通孔1112的连接处均采用斜坡结构,采用斜坡结构可以有效的为毛纽扣12的插入提供便利,在毛纽扣12插入时避免较小直径的第二通孔1112阻挡造成毛纽扣12难以插入或者造成第二通孔1112的破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毛纽扣12的顶端到所述绝缘基座11的顶端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毛纽扣12的底端到所述绝缘基座11的底端之间的间距相同,为了便于进行板间信号的传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灌胶孔112开设于所述绝缘基座11的侧面中心处,且所述灌胶孔112与所述第二通孔1112连通,通过在灌胶孔112内灌入硅胶形成胶封层13实现对毛纽扣12进行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灌胶孔112采用喇叭状结构,且所述灌胶孔112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112连接,喇叭状的灌胶孔112一方面使硅胶与毛纽扣12的接触面积增大,另一方面在灌胶时可有效的避免硅胶从注入口流出。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毛纽扣连接模块1包括绝缘基座11,绝缘基座11的内部开设插孔111,所述插孔11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插孔111垂直开设于所述绝缘基座11的内部;所述插孔111由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和第三通孔1113构成,其中的第二通孔1112的长度为插孔111长度的1/3-1/8,且所述第一通孔1111的长度与所述第三通孔1113的长度相同,第二通孔1112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3的直径,具体的,第二通孔1112的直径比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3的直径小0.1-0.5cm;所述第二通孔1112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毛纽扣12的直径,所述毛纽扣12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的直径;在所述毛纽扣12插入时,利用第二通孔1112的束缚使毛纽扣12的变形,则毛纽扣12在自身的回弹力作用下卡入到插孔111内,确保毛纽扣12固定的牢固;在绝缘基座11的侧部开设有灌胶孔112,灌胶孔112内灌满硅胶时用于对毛纽扣12和绝缘基座11之间进行固定;灌胶孔112开设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所述灌胶孔112的数量开设有多个,则灌胶孔112等距分布于绝缘基座11的侧面,多个灌胶孔112可确保灌入更多的硅胶,确保毛纽扣12与绝缘基座11连接的更加牢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纽扣连接模块(1)包括绝缘基座(11)、毛纽扣(12)和胶封层(13),/n所述绝缘基座(11)的内部开设插孔(111),所述插孔(11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和第三通孔(1113);所述第二通孔(11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113),且所述第一通孔(1111)与所述第三通孔(1113)的直径相同;/n所述插孔(111)内插入所述毛纽扣(12),所述绝缘基座(11)的侧部开设第灌胶孔(112),且所述灌胶孔(112)与所述插孔(111)连通;所述灌胶孔(112)内灌入硅胶形成胶封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纽扣连接模块(1)包括绝缘基座(11)、毛纽扣(12)和胶封层(13),
所述绝缘基座(11)的内部开设插孔(111),所述插孔(11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和第三通孔(1113);所述第二通孔(11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113),且所述第一通孔(1111)与所述第三通孔(1113)的直径相同;
所述插孔(111)内插入所述毛纽扣(12),所述绝缘基座(11)的侧部开设第灌胶孔(112),且所述灌胶孔(112)与所述插孔(111)连通;所述灌胶孔(112)内灌入硅胶形成胶封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间毛纽扣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