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树林专利>正文

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09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密封板、玻璃圆筒、承重板、数码管显示器、真空箱,所述密封板下方位于边缘位置设置有所述玻璃圆筒,所述玻璃圆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承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真空泵头和真空管将玻璃圆筒内抽真空设定实验的环境,通过密封板可以在不抽真空时打开,方便更换玻璃圆筒不同的球体,通过螺杆和第二电机可以将实验的球体带回到起始点,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加深刻学生对此实现的理解程度,通过线圈、电磁棒和球体固定板可以实现两个实验球体的同步下落,由红外接近开关对两者进行计时的截止,利用数码管显示器可以实时的显示出两个球体的下落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师教学领域,特别是涉及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中学课堂里这种自由落体实验大都是老师拿两个抽真空的玻璃管来进行实验,这两个玻璃管内一般都是已经放好的球体和羽毛,在老师做这个实验时,往往因玻璃管较短还没有仔细观看两个物体就已经到底了,此玻璃管内的物体无法更换,老师在做这个实验时两个玻璃管无法实现同步的转动,因此本技术利用真空泵头和真空管将玻璃圆筒内抽真空设定实验的环境,通过密封板可以在不抽真空时打开,方便更换玻璃圆筒不同的球体,通过螺杆和第二电机可以将实验的球体带回到起始点,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加深刻学生对此实现的理解程度,通过线圈、电磁棒和球体固定板可以实现两个实验球体的同步下落,由红外接近开关对两者进行计时的截止,利用数码管显示器可以实时的显示出两个球体的下落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本技术利用真空泵头和真空管将玻璃圆筒内抽真空设定实验的环境,通过密封板可以在不抽真空时打开,方便更换玻璃圆筒不同的球体,通过螺杆和第二电机可以将实验的球体带回到起始点,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加深刻学生对此实现的理解程度,通过线圈、电磁棒和球体固定板可以实现两个实验球体的同步下落,由红外接近开关对两者进行计时的截止,利用数码管显示器可以实时的显示出两个球体的下落时间。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密封板、玻璃圆筒、承重板、数码管显示器、真空箱,所述密封板下方位于边缘位置设置有所述玻璃圆筒,所述玻璃圆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方设置有所述真空箱,所述真空箱前方设置有所述数码管显示器,所述数码管显示器采用MAX7219八位数码管显示模块LED显示,所述真空箱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承重板上方位于所述玻璃圆筒前方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玻璃圆筒内侧位于前方设置有螺杆筒,所述螺杆筒内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电机固定板,所述螺杆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螺杆筒之间位于后方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另一侧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中心设置有电磁棒,所述电磁棒上方设置有球体固定板,所述球体固定板一端位于上方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螺杆筒后方位于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红外接近开关的型号为E3F-DS30C4,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外侧设置有红外固定板,所述第二导管后方设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下端设置有真空泵头,所述真空泵头前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真空泵头后方位于所述真空箱内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FX2N,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红外接近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数码管显示器电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玻璃圆筒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玻璃圆筒与所述承重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玻璃圆筒的直径为40cm、高度为50cm。如此设置,方便所述密封板的打开和关闭,可以快速的所述玻璃圆筒进行拆卸。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承重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尺寸为5cm*10cm的长方型框。如此设置,将所述控制开关固定在所述承重板上。进一步设置:所述螺杆筒与所述第一导管通过焊接连接。如此设置,提高所述螺杆筒和所述第一导管的牢固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球体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销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所述球体固定板转动。进一步设置:所述红外接近开关与所述红外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如此设置,方便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安装在所述红外固定板上。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电机固定板通过螺丝连接。如此设置,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进一步设置:所述承重板与所述真空箱通过螺栓连接。如此设置,将所述承重板固定在所述真空箱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利用真空泵头和真空管将玻璃圆筒内抽真空设定实验的环境,通过密封板可以在不抽真空时打开,方便更换玻璃圆筒不同的球体;2、通过螺杆和第二电机可以将实验的球体带回到起始点,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加深刻学生对此实现的理解程度;3、通过线圈、电磁棒和球体固定板可以实现两个实验球体的同步下落,由红外接近开关对两者进行计时的截止,利用数码管显示器可以实时的显示出两个球体的下落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的内部零件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线圈的局部零件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第二导管的局部零件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的电路流程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密封板;2、玻璃圆筒;3、承重板;4、数码管显示器;5、真空箱;6、控制开关;7、底板;8、第一电机;9、螺杆筒;10、第一导管;11、球体固定板;12、支撑板;13、线圈;14、电磁棒;15、红外固定板;16、红外接近开关;17、螺杆;18、电机固定板;19、控制器;20、第二电机;21、真空管;22、真空泵头;23、第二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板、玻璃圆筒、承重板、数码管显示器、真空箱,所述密封板下方位于边缘位置设置有所述玻璃圆筒,所述玻璃圆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方设置有所述真空箱,所述真空箱前方设置有所述数码管显示器,所述真空箱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承重板上方位于所述玻璃圆筒前方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玻璃圆筒内侧位于前方设置有螺杆筒,所述螺杆筒内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电机固定板,所述螺杆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螺杆筒之间位于后方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另一侧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中心设置有电磁棒,所述电磁棒上方设置有球体固定板,所述球体固定板一端位于上方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螺杆筒后方位于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外侧设置有红外固定板,所述第二导管后方设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下端设置有真空泵头,所述真空泵头前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真空泵头后方位于所述真空箱内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红外接近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数码管显示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教师教学用物理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板、玻璃圆筒、承重板、数码管显示器、真空箱,所述密封板下方位于边缘位置设置有所述玻璃圆筒,所述玻璃圆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方设置有所述真空箱,所述真空箱前方设置有所述数码管显示器,所述真空箱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承重板上方位于所述玻璃圆筒前方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玻璃圆筒内侧位于前方设置有螺杆筒,所述螺杆筒内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电机固定板,所述螺杆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螺杆筒之间位于后方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另一侧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中心设置有电磁棒,所述电磁棒上方设置有球体固定板,所述球体固定板一端位于上方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螺杆筒后方位于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外侧设置有红外固定板,所述第二导管后方设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下端设置有真空泵头,所述真空泵头前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真空泵头后方位于所述真空箱内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红外接近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映瑜龙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龙树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