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61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包括环形底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固定板;环形底座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同心设置在水泥板上,多个固定板使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固定为环形底座,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具有间隔,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并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锁紧。通过转动环形底座可调节角反射器的方位角,调整第二支腿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固定位置,可调节角反射器的俯仰角。通过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与第三支腿的高度差计算出对应的俯仰角,可以方便的对角反射器的俯仰角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
本技术涉及合成孔径雷达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
技术介绍
InSAR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非接触、可回溯、适应性广的获取大范围变形信息的新型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利用偶镜像原理,将卫星平台发射的微波沿着入射方向反射,增强了回波信号的强度,使得InSAR技术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失相干的影响,获得稳定的回波信号。角反射器作为InSAR技术的一种补充,能够改善PS点不足和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增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角反射器是反射器的一种,其是由相互垂直的金属面组成的刚性结构。现有的角反射器支座安装方式:通过三个支腿与角反射器固定于水泥板固。该支腿结构过于简单,固定后角反射器的方位角不可调节,且角反射器的俯仰角不易调节或者调节角度无法量化,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调整到合适角度。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角反射器支座安装方式:通过三个支腿与角反射器固定于水泥板固。该支腿结构过于简单,固定后角反射器的方位角不可调节,且角反射器的俯仰角不易调节或者调节角度无法量化,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调整到合适角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包括环形底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固定板;环形底座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同心设置在水泥板上,多个固定板使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固定为环形底座,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支腿的第一端、第二支腿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第二支腿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长圆孔,第二螺钉设置于长圆孔中,并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锁紧,第一支腿的第二端、第二支腿的第二端和第三支腿的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可拆卸设置在角反射器的底部,通过调整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之间的固定位置,实现角反射器的俯仰角的调整。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件的长圆孔的一侧设置游标角度刻度,在调整俯仰角的过程中,实现精确调整角度的目的。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游标刻度范围为0至50°。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可调支座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固定在水泥板上,固定件包括螺柱、挡板和螺母;螺栓设置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的间隔内,螺柱的第一端埋入水泥板中,螺柱的第二端穿过挡板并用螺母锁紧,通过转动可调底座,实现角反射器的方位角调整。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可调支座包括四个固定件,两个固定件分别位于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其余两个固定件位于第四固定板的两侧。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与第三固定板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固定板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与第四固定板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相对应。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支腿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二支腿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三支腿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板上。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支腿和第三支腿的高度相同,第一支腿和第三支腿的高度大于第二支腿的高度。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均为角钢。在上述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环形底座设置有加强架,加强架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与环形底座的第二圆环固定连接,以增强其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环形底座可调节角反射器的方位角,调整第二支腿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固定位置,可调节角反射器的俯仰角,俯仰角调整范围为0至50°。通过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与第三支腿的高度差计算出对应的俯仰角,并通过刻度表示,可以方便的对角反射器的俯仰角进行调节。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环形底座;101、第一圆环;102、第二圆环;2、固定板;3、第一支腿;4、第二支腿;401、第一连接件;402、第二连接件;403、第三连接件;4031、长圆孔;5、第三支腿;6、固定件;601螺柱;602、挡板;603、螺母;7、第一螺钉;8、第二螺钉;9、水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基于
技术介绍
指出的现有的角反射器支座安装方式:通过三个支腿与角反射器固定于水泥板固。该支腿结构过于简单,固定后角反射器的方位角不可调节,且角反射器的俯仰角不易调节或者调节角度无法量化,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调整到合适角度的问题,本技术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通过转动圆环形底座可便于调节角反射器的方位角,调整第二支腿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固定位置,可调节角反射器的俯仰角,俯仰角调整范围为0至50°。通过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与第三支腿的高度差计算出对应的俯仰角,并通过刻度表示,可以方便的对角反射器的俯仰角进行调节。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包括环形底座1、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4、第三支腿5;环形底座1包括第一圆环101、第二圆环102和固定板2,第一圆环101和第二圆环102同心设置在水泥板9上,多个固定板2使第一圆环101和第二圆环102固定为环形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固定板;/n环形底座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同心设置在水泥板上,多个固定板使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固定为环形底座,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支腿的第一端、第二支腿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第二支腿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长圆孔,第二螺钉设置于长圆孔中,并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锁紧,通过调整第二连接和第三连接件之间的固定位置,实现角反射器的俯仰角的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固定板;
环形底座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同心设置在水泥板上,多个固定板使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固定为环形底座,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支腿的第一端、第二支腿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第二支腿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长圆孔,第二螺钉设置于长圆孔中,并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锁紧,通过调整第二连接和第三连接件之间的固定位置,实现角反射器的俯仰角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的长圆孔的一侧设置游标刻度,在调整俯仰角的过程中,实现精确调整角度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其特征在于,游标刻度范围为0至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角反射器的可调支座,其特征在于,可调支座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固定在水泥板上,固定件包括螺柱、挡板和螺母;螺栓设置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的间隔内,螺柱的第一端埋入水泥板中,螺柱的第二端穿过挡板并用螺母锁紧,通过转动可调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怡飞姚鑫周振凯姚闯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