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61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避雷器的支撑座、支腿和弹性连接机构,所述的支腿一端与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地基预埋件活动连接,所述的支腿设置四个,分别向支撑座的四周展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震等级高、防侧翻且装配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电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氧化锌避雷器是输变电网中的重要保护电器,在运行中,它不仅要承受导线拉力、风力的作用,还要考虑地震力的影响,尤其是330kV及以上的超高压避雷器,由于电压较高,高压氧化锌避雷器的整体结构多呈单柱直立式,比较细高,容易受地震力的影响而产生不稳。例如550kV避雷器,加上下边基座后高度达到8米,整体重心很高。通过对我国历次地震灾害调查显示,地震容易对避雷器等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电力系统长时间中断,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高压氧化锌避雷器的抗震性能对安全可靠的运行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高压避雷器通过底架上的地脚螺栓与混凝土预埋件进行刚性连接,设防烈度大多为7级-8级,因此现有技术难以满足实际中,有些地区对电力设施设防烈度要求达到9级的要求。如何设计高压避雷器底架,使高压避雷器可以满足设防烈度要求,同时装配简单、成本低,是高压避雷器当下的迫切需求。现有的高压避雷器底架,主要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高压避雷器安装于现有底架上时,重心高,且无缓冲性能,难以抵御烈度为9级的地震冲击,导致产品内部氧化锌阀片在地震中损坏,进而影响产品使用可靠性能;(2)高压避雷器安装于现有底架上时,由于结构支架集中,横向长度短,抗侧翻性能弱,在地震中易发生整体横向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设防烈度更高且可防侧翻的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避雷器的支撑座、支腿和弹性连接机构,所述的支腿一端与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地基预埋件活动连接,所述的支腿设置四个,分别向支撑座的四周展开。进一步地,所述的支腿与地基预埋件的连接处对应设置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内分别开设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且其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的地基预埋件上开设凹槽,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放置于地基预埋件上的凹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调节螺母、分别开设中心孔的碟簧底板、中心开孔的碟簧顶板、设置于碟簧底板与碟簧顶板之间的碟簧以及调节螺杆,所述的碟簧顶板与碟簧分别设置于第二通孔内,所述的调节螺杆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碟簧顶板和碟簧后,伸出第二通孔并与碟簧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碟簧底板与调节螺杆的底端放置于地基预埋件的凹槽中,所述的调节螺杆的顶端伸出第一通孔,且与调节螺母连接,旋转调节螺母调节松紧,以适应不同刚度的碟簧。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碟簧顶板设置于第二通孔的顶部,与第一通孔分界处。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螺杆由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依次连接一体成型,其上部圆柱设有外螺纹,且穿过第一通孔和碟簧顶板,中部圆柱穿过碟簧,下部圆柱与碟簧底板连接,所述的中部圆柱的直径分别大于上部圆柱和下部圆柱直径,且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保证调节螺杆与碟簧底板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保证调节螺杆可以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运动,起到减震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防尘套管和设置于支腿的连接部上部的防尘帽,所述的防尘套管的底部与碟簧底板固定连接,上部伸入第二通孔中,包围调节螺杆和碟簧,对弹性连接机构起到防尘保护作用。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防尘套管顶部与碟簧顶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防尘帽的底部与调节螺杆顶端之间设有间隙,防止由于震动幅度太大而对防尘帽和防尘套管造成碰撞损坏。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通孔的侧壁的中下部开设环形导向槽,所述的环形导向槽内设有导向环,减小防尘套管与第二通孔内侧壁的摩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碟簧,可有效减缓地震引起的竖直方向振动,吸收震动能量,提高避雷器抗震性能;2)通过设置十字型的支腿增加了各方向的横向长度,提高了避雷器抗侧翻能力,防止避雷器在振动中发生侧翻;3)通过设置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可以旋转调节螺母调整碟簧压缩量,适应不同环境的抗震要求和不同刚度的碟簧,适应性更强;4)本技术的装置零部件少且易于加工,装配简单,成本低,提高设备使用可靠性,有很好的经济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抗震底架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抗震底架装置的连接部和弹簧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抗震底架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座,2、支腿,3、防尘帽,4、调节螺母,5、碟簧顶板,6、碟簧,7、碟簧底板,8、调节螺杆,9、导向环,10、防尘套管,11、地基预埋件,12、避雷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避雷器12的支撑座1、支腿2和弹性连接机构,支腿2一端与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地基预埋件11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腿2设置四个,沿支撑座1呈十字型展开,保证支撑座1重心降低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调节螺母4、中心开孔的碟簧底板7、中心开孔的碟簧顶板5、设置于碟簧底板7与碟簧顶板5之间的碟簧6以及调节螺杆8。支腿2与地基预埋件11的连接处对应设置连接部,连接部内分别开设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且其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内放置碟簧顶板5和碟簧6,其中碟簧顶板5固定设置于第二通孔顶部,与第一通孔分界处,调节螺杆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以及碟簧顶板5和碟簧6后,与碟簧底板7固定连接,地基预埋件11上开设凹槽,调节螺杆8的底端伸出第二通孔并与碟簧底板7连接后,放置于该凹槽内。调节螺杆8的顶端伸出第一通孔,并与调节螺母4连接,碟簧6设置于碟簧顶板5和碟簧底板7之间时,以一预压缩量放置,该压缩量可旋转调节螺母4调整,以适应不同刚度的碟簧6。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8由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依次连接一体成型,其上部圆柱穿过第一通孔和碟簧顶板5,碟簧顶板5中间开设的孔的直径与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中部圆柱穿过碟簧6,下部圆柱与碟簧底板7连接,所述的中部圆柱的直径分别大于上部圆柱和下部圆柱直径,且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上部圆柱与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弹性连接机构可以有一定的横向震动缓解能力,中部圆柱刚好可以穿过第一通孔,保证弹性连接机构的上下运动对地震进行缓冲,下部圆柱直径小于中部圆柱直径,可保证碟簧底板7稳固地连接在调节螺杆8上。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防尘套管10和设置于支腿2的连接部上部的防尘帽3,可以起到有效的防尘作用,本实施例中,防尘套管10的横截面为两个相对的L形,其底部与碟簧底板7固定连接,可随着碟簧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避雷器(12)的支撑座(1)、支腿(2)和弹性连接机构,所述的支腿(2)一端与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地基预埋件(11)活动连接,所述的支腿(2)设置四个,分别向支撑座(1)的四周展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避雷器(12)的支撑座(1)、支腿(2)和弹性连接机构,所述的支腿(2)一端与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地基预埋件(11)活动连接,所述的支腿(2)设置四个,分别向支撑座(1)的四周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2)与地基预埋件(11)的连接处对应设置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内分别开设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且其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的地基预埋件(11)上开设凹槽,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放置于地基预埋件(11)上的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避雷器用抗震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调节螺母(4)、分别开设中心孔的碟簧底板(7)和碟簧顶板(5)、设置于碟簧底板(7)与碟簧顶板(5)之间的碟簧(6)以及调节螺杆(8),所述的碟簧顶板(5)与碟簧(6)分别设置于第二通孔内,所述的调节螺杆(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碟簧顶板(5)和碟簧(6)后,伸出第二通孔并与碟簧底板(7)固定连接,所述的碟簧底板(7)与调节螺杆(8)的底端放置于地基预埋件(11)的凹槽中,所述的调节螺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姝高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