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和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7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公开涉及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和减振器,该复原缓冲结构设置在减振器的缸筒中,并且位于缸筒的上端和活塞杆之间,复原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和筒套,缓冲块固定于缸筒,活塞杆穿过缓冲块,筒套在缓冲块的下方套设于活塞杆,并且筒套的下端部分固定于活塞杆,筒套的上端部分的内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以使得上端部分与活塞杆之间形成有容纳液压油液的油腔,缓冲块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泄流槽,该泄流槽从缓冲块的下端面向上延伸,筒套的上端部分能够套设在缓冲块的外侧,并且此时,筒套的内表面与泄流槽限定油腔与缸筒的工作腔之间的连通通道。该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缓冲行程长,且能够在避免减振器内部发生撞击的同时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和减振器
本公开涉及减振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和减振器。
技术介绍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上的减振器通过往复运动衰减地面的冲击载荷。在车轮下跳等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减振器内的活塞杆上设置减振器复原缓冲块,以用于避免减振器在最大行程时产生硬冲击而损坏减振器。现有的复原缓冲块通常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和自身的结构特性来进行减振器复原行程中的缓冲,其缓冲行程较短,因而容易导致车辆在过坎、过坑时,减振器内部发成撞击,进而使得车辆乘坐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和减振器,该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缓冲行程长,且能够在避免减振器内部发生撞击的同时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所述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的缸筒中,并且位于所述缸筒的上端和活塞杆之间,所述复原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和筒套,所述缓冲块固定于所述缸筒,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缓冲块,所述筒套在所述缓冲块的下方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并且所述筒套的下端部分固定于所述活塞杆,所述筒套的上端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活塞杆的直径,以使得所述上端部分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形成有容纳液压油液的油腔,所述缓冲块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泄流槽,该泄流槽从所述缓冲块的下端面向上延伸,所述筒套的上端部分能够套设在所述缓冲块的外侧,并且此时,所述筒套的内表面与所述泄流槽限定所述油腔与所述缸筒的工作腔之间的连通通道。可选地,所述泄流槽的横截面的尺寸从下往上逐渐减小;和/或,所述泄流槽的横截面为V形。可选地,所述泄流槽平行于所述减振器的轴线延伸。可选地,所述泄流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泄流槽在所述缓冲块的周向上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下端部分和所述上端部分通过台阶部分连接,该台阶部分构造为大致与所述活塞杆的轴线垂直。可选地,所述上端部分的上边缘形成有外翻边。可选地,所述上端部分构造为直筒状。可选地,所述缸筒的上端中设置有导向套,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套,所述缓冲块固定于所述导向套。可选地,所述导向套固定于所述缸筒,所述缓冲块通过旋转卡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导向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减振器,所述减振器设置有上述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减振器的缸筒内上端固定有缓冲块,且缸筒内的活塞杆穿过该缓冲块,缓冲块下方的筒套套设于活塞杆,其中筒套的下端部分固定于活塞杆,当缸筒中的活塞杆向上端移动时,活塞杆带动筒套一起向上移动,随着筒套的不断上移,缓冲块进入到筒套的上端部分与活塞杆形成的油腔中,并且在筒套上移过程中,缸筒内的油液会进入到油腔内,而当缓冲块与油腔内的油液接触时,缓冲块会对油腔内的油液进行压缩,从而完成力的建立,利用缓冲块和筒套在缸筒内构成一个液压缓冲结构,该液压缓冲结构缓冲行程较现有的普通复原缓冲块长很多,从而能够在避免减振器内部发生撞击的同时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另外,缓冲块外表面上设置有从缓冲块的下端面向上延伸的泄流槽,一方面可用于当筒套移动到套设在缓冲块上时,筒套的内表面与泄流槽形成油腔与缸筒的工作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使得油腔内的油液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进入缸筒的工作腔,另一方面可用于避免缓冲块与筒套的内表面出现不完全分离的情况。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的导向套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的缓冲块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的缓冲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的导向套和缓冲块处于连接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的筒套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的筒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台阶部分;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的缓冲行程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波纹防震套的缓冲行程。附图标记说明1-缸筒,2-导向套,21-第一连接结构,211-外凸缘卡脚,2111-楔形台,2112-外凸缘卡槽,212-安装口,3-活塞杆,4-缓冲块,41-泄流槽,411-开口,42-第二连接结构,421-内凸缘卡脚,422-内凸缘卡槽,5-筒套,51-下端部分,52-上端部分,521-外翻边,53-油腔,54-台阶部分,541-底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以本公开提供的减振器正常使用的方位为基准定义的,具体地,以减振器靠近车辆车身的方向为上方,以减振器靠近车辆车轮的方向为下方。“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第一、第二”等词的使用目的在于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如图1至图7所示,该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设置在减振器的缸筒1中,并且位于缸筒1的上端和活塞杆3之间,复原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4和筒套5,缓冲块4固定于缸筒1,活塞杆3穿过缓冲块4,筒套5在缓冲块4的下方套设于活塞杆3,并且筒套5的下端部分51固定于活塞杆3,筒套5的上端部分52的内径大于活塞杆3的直径,以使得上端部分52与活塞杆3之间形成有容纳液压油液的油腔53,缓冲块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泄流槽41,该泄流槽41从缓冲块4的下端面向上延伸,筒套5的上端部分52能够套设在缓冲块4的外侧,并且此时,筒套5的内表面与泄流槽41限定油腔53与缸筒1的工作腔之间的连通通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中,减振器的缸筒1内上端固定有缓冲块4,且缸筒1内的活塞杆3穿过该缓冲块4,缓冲块4下方的筒套5套设于活塞杆3,其中筒套5的下端部分51固定于活塞杆3,当缸筒1中的活塞杆3向上端移动时,活塞杆3带动筒套5一起向上移动,随着筒套5的不断上移,缓冲块4进入到筒套5的上端部分52与活塞杆3形成的油腔53中,并且在筒套5上移过程中,缸筒1内的油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的缸筒(1)中,并且位于所述缸筒(1)的上端和活塞杆(3)之间,所述复原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4)和筒套(5),所述缓冲块(4)固定于所述缸筒(1),所述活塞杆(3)穿过所述缓冲块(4),所述筒套(5)在所述缓冲块(4)的下方套设于所述活塞杆(3),并且所述筒套(5)的下端部分(51)固定于所述活塞杆(3),所述筒套(5)的上端部分(52)的内径大于所述活塞杆(3)的直径,以使得所述上端部分(52)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形成有容纳液压油液的油腔(53),所述缓冲块(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泄流槽(41),该泄流槽(41)从所述缓冲块(4)的下端面向上延伸,所述筒套(5)的上端部分(52)能够套设在所述缓冲块(4)的外侧,并且此时,所述筒套(5)的内表面与所述泄流槽(41)限定所述油腔(53)与所述缸筒(1)的工作腔之间的连通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的缸筒(1)中,并且位于所述缸筒(1)的上端和活塞杆(3)之间,所述复原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4)和筒套(5),所述缓冲块(4)固定于所述缸筒(1),所述活塞杆(3)穿过所述缓冲块(4),所述筒套(5)在所述缓冲块(4)的下方套设于所述活塞杆(3),并且所述筒套(5)的下端部分(51)固定于所述活塞杆(3),所述筒套(5)的上端部分(52)的内径大于所述活塞杆(3)的直径,以使得所述上端部分(52)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形成有容纳液压油液的油腔(53),所述缓冲块(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泄流槽(41),该泄流槽(41)从所述缓冲块(4)的下端面向上延伸,所述筒套(5)的上端部分(52)能够套设在所述缓冲块(4)的外侧,并且此时,所述筒套(5)的内表面与所述泄流槽(41)限定所述油腔(53)与所述缸筒(1)的工作腔之间的连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槽(41)的横截面的尺寸从下往上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泄流槽(41)的横截面为V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槽(41)平行于所述减振器的轴线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赵魏魏陈佰活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