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628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包括:设置跨域模型协同规则;任务管理中心通过跨域碰撞服务端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任务指令,并对任务指令进行任务调度与任务分发;发起者客户端接收到任务调度中心的任务后,将任务执行指令传输给本地模型平台,驱动本地模型运算,生成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共享模型者客户端的本地建模平台接收到模型执行指令后,生成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流式碰撞管道;流式碰撞管道进行数据解密、解压缩后,根据碰撞规则进行模型碰撞,计算出最终的流式碰撞结果,并返回至发起者客户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打破数据的壁垒,使数据以知识共享的形式进行协作,使数据的用途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安全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数据的生产效率呈现了几何级的增长,包括各要素的基本信息、行为规律信息等;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海量数据的分析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挖掘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社会进入了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大数据成为了社会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大数据在各领域的严重壁垒成为了一种发展的阻碍,这种现象在企业与企业、政府各部门之间表现的特别明显。如何消除这种数据之间的壁垒成为了关键;本质上数据形成知识才能为社会使用,相对来说知识不会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壁垒,所以,知识共享是促进各领域协同发展的源动力,知识共享站在技术性实用性理解可以叫做模型协同,模型协同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公安领域在模型协同方面的需求较为明显。公安领域是国家的执法办案机构,地域性政策及管理较为明显,一旦跨地域、跨部门办事效率立马较为缓慢,甚至阻碍了办事及办案的进程;如果在日常办公及办案过程中使用模型协同的方式,日常办公效率将大大提高,流串作案破案率将大大提高,地方维稳工作将变得容易。公安与其他社会企业同样可以跨行业进行模型协同。目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呈现深井式的发展现象,导致各个行业坐井观天的现象,但是,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是没有局限性的,反而会为犯罪人员提供了机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使用模型协同就会形成公安领域与社会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的智力共享,国家安全边界会更广;同时,公安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其他企业,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形成良性闭环。下面对共享智力进行介绍:未来,共享智力将会渗透到各个领域,智慧警务也不会例外。(一)特点(1)联通性,网络链路的联通性是智力共享的基础;(2)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开放性是智力共享的前提;(3)合作性,参与方的合作性是智力共享的意识条件;(4)创新性,应用服务的创新性是智力共享的驱动;(二)作用(1)智力成果效能最大化;比如、全球设计师线上平台洛客平台,促使设计产品受到普遍认可。(2)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据相关研究数据,2012年在线短租市场起步时市场规模仅有1.4亿,2015年超100亿元。(3)激发创造性与创新能力;互联网行业是共享智力的摇篮,同时也是新技术、新思维的主要领域。(三)共享智力在智慧警务前景共享智力在公安信息化应用方面,通过构建警用知识库、专家库以及实战模型共享库,完成全警知识和智慧的固化和分享,促使各地技战法的提升与融合,实现跨区域的警务协同作战,催生警务大脑,走向智慧警务的最终目标。但是上述方式还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市面上此类数据共享的方式有很多,应用在公安、政府机关及企业之间暴露出来不少的缺陷及不足:(1)资源种类共享有限数字化时代,数据对单位及个人的重要性是比较高的,想要从对方那里获得足够多的数据出来,是非常难的,往往能够共享出来的数据表及数据内容不足以支撑我们所做的业务。(2)数据交换效率低共享出来的数据,需要双方进行大量的对接工作,双方的内部机制是对对方保密的,所以往往出现问题对接起来繁琐复杂;一切顺利的话,数据量足够大,传统的接口对接也很难支撑大数据量的传输。(3)数据安全性差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安全变的愈发重要,往往双方交换到的数据都要存储在自己的库中,这样基础数据出去以后,就变的不那么受控,安全级别相对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包括:步骤S1,设置跨域模型协同规则,所述跨域模型协同规则用于设置两个模型的交互运算方式;步骤S2,任务管理中心通过跨域碰撞服务端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任务指令,并对任务指令进行任务调度与任务分发,其中,跨域碰撞服务端通过任务调度中心的通讯协议与发起者客户端和共享模型者客户端进行通信协同;步骤S3,所述发起者客户端接收到任务调度中心的任务后,将任务执行指令传输给本地模型平台,驱动本地模型运算,生成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所述共享模型者客户端的本地建模平台接收到模型执行指令后,利用本地大数据集群算力运算共享模型,并按照预设逻辑算法结合本地大数据算力,对数据进行协作运算,生成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步骤S4,所述流式碰撞管道根据所述跨域模型协同规则将接收到的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和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进行数据解密、解压缩后,根据碰撞规则进行模型碰撞,使用流式碰撞的方式生成碰撞结果,并返回至发起者客户端。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用户端通过rest接口向跨域碰撞服务端发送任务指令,所述跨域碰撞服务端接收用户端的跨域碰撞任务,并将任务放入所述调度中心。进一步,所述跨域碰撞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端的任务指令后,同时向用户端返回一个任务状态编码,以使得所述用户端获知任务的当前执行状态。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跨域碰撞服务端与发起者客户端和共享模型者客户端采用的通讯协议的通信编码,包括:心跳机制、认证编码、进度执行编码、进度执行编码、发起者信息、任务信息。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发起者客户端进行本地模型计算,确认模型协同计算接口规范,将生成的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以数据流形式进行加密后传输至流式碰撞管道。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共享者客户端对任务及执行指令进行共享模型本地化计算,确认模型协同计算接口规范,将生成的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进行以数据流形式进行加密后传输至流式碰撞管道。进一步,采用snappy压缩算法对数据流程进行压缩,采用国密4加密算法动态加密传输,然后将加密后的数据流传输至流式碰撞管道。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碰撞规则为:流式碰撞管道根据taskid索引到双发模型输出结果;根据碰撞条件conditon,取结果相等的内容即交集为符合条件的内容,作为最终结果输出。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流式管道计算服务及支撑集群的本地化搭建,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使模型共享参与者不必担心数据的安全性;实现了本地模型黑盒运算及跨域模型碰撞的方法及规范。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区域的模型协同,做到智力共享从而产生新的智力及新的知识结果;模型与模型碰撞在流式管道中计算,参与计算的模型运算结果不落地,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打破了数据的壁垒,使数据以知识共享的形式进行协作,使数据的用途更广,作用更大。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设置跨域模型协同规则,所述跨域模型协同规则用于设置两个模型的交互运算方式;/n步骤S2,任务管理中心通过跨域碰撞服务端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任务指令,并对任务指令进行任务调度与任务分发;其中,跨域碰撞服务端通过任务调度中心的通讯协议与发起者客户端和共享模型者客户端进行通信协同;/n步骤S3,所述发起者客户端接收到任务调度中心的任务后,将任务执行指定传输给本地模型平台,驱动本地模型运算,生成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所述共享模型者客户端的本地建模平台接收到模型执行指令后,利用本地大数据集群算力运算共享模型,并按照预设逻辑算法结合本地大数据算力,对数据进行协作运算,生成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n步骤S4,所述流式碰撞管道根据所述跨域模型协同规则将接收到的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和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进行数据解密、解压缩后,根据碰撞规则进行模型碰撞,使用流式碰撞的方式生成碰撞结果,并返回至发起者客户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设置跨域模型协同规则,所述跨域模型协同规则用于设置两个模型的交互运算方式;
步骤S2,任务管理中心通过跨域碰撞服务端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任务指令,并对任务指令进行任务调度与任务分发;其中,跨域碰撞服务端通过任务调度中心的通讯协议与发起者客户端和共享模型者客户端进行通信协同;
步骤S3,所述发起者客户端接收到任务调度中心的任务后,将任务执行指定传输给本地模型平台,驱动本地模型运算,生成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所述共享模型者客户端的本地建模平台接收到模型执行指令后,利用本地大数据集群算力运算共享模型,并按照预设逻辑算法结合本地大数据算力,对数据进行协作运算,生成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并输送至流式碰撞管道;
步骤S4,所述流式碰撞管道根据所述跨域模型协同规则将接收到的发起者模型运算结果和共享者模型运算结果进行数据解密、解压缩后,根据碰撞规则进行模型碰撞,使用流式碰撞的方式生成碰撞结果,并返回至发起者客户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用户端通过rest接口向跨域碰撞服务端发送任务指令,所述跨域碰撞服务端接收用户端的跨域碰撞任务,并将任务放入所述调度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域数据安全计算及模型协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域碰撞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端的任务指令后,同时向用户端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兵汪利鹏胡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三眼精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