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仕英专利>正文

重力回水二次喷射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99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塔内中、下部设一个以上(含一个)上喷型喷雾推进雾化装置(也可采用置于顶部的下喷型和横喷型),其外装进风筒、淋水筛板进行一次喷射使循环水降温。在塔内壁装积水槽并顺次连通重力回水管、喷水管、低压喷嘴对回流水进行二次喷射降温。使水流势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实现低压大流量,大口径、大气水比的喷雾通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塔的温降,减小淋水噪音,增大淋水密度,降低塔的造价,使喷雾通风冷却塔达到了优异性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用低压液力驱动喷雾推进雾化装置实现喷雾通风冷却循环热水。属无填料、无电力风机的强制通风冷却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轻纺、制冷等部门。现有的填料、电力风机型强制通风冷却塔存在风机电耗大、噪音大、易损坏;填料易堵塞、冷效不稳定、飘水多、维护难等问题。国内外致力于风机和填料改进以及原理上的改进。喷射式冷却塔利用压力喷头将热水雾化、引射冷风使两者热交换,实现热水降温(见日本专利特公昭55-14356和55-17316)。但从原理上讲,用水雾引射冷风的引射系数难以达到国际温降标准要求的气水比,因而降温效果较差。且存在工作水压高、能耗大、喷口直径小易堵塞等缺点。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喷雾推进雾化装置”(ZL90106170.0)利用超重力场的离心增压原理实现低压大口径,大流量的喷雾,使液力风机气水比达0.8~1.20。从而为喷雾通风冷却提供一种新型射流元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ZL90106174.0)装设此射流元件,实现了低压喷雾推进强制通风冷却,并以此对现有冷却塔进行改造。但在使用中存在喷雾装置间的相互干扰,热风回流、淋水不均、水声大、壁流严重等问题。中国专利“新型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ZL96233273.9)在上述专利基础上增设了进风筒、淋水筛板等使性能得以改善。目前,还存在壁流、淋水不均、嗓音大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上述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重力回水进行二次喷射的喷雾推进通风冷塔。它将回落水的势能充分利用,进一步增强了气水之间的传热传质效果,提高了气水比,使降温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还克服了壁流的影响,降低了淋水嗓音,使水滴分布更加均匀,淋水密度增大,降低了塔的造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如下方式实现。第一种重力回水二次喷射喷雾通风冷却塔,它用于塔身低的小型塔和民用塔。具有塔体7、塔架2、进水管3、出水管16、积水盘1、一次进风道14、出风筒9、收水器8。其特征是塔体7内中、下部一次进风道14的上部设置一个以上(含一个)的上喷型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且每个装置置于一个进风筒5内,进风筒外侧设淋水筛板4,两者用连接件连为一体,并固定于塔体上。塔体7内壁设开有流水孔的积水槽10,下部积水盘1上方设一根以上(含一根)周向喷水管15,并设竖直的一根以上(含一根)的重力回水管11将积水槽10的流水孔与喷水管连通。喷水管上装一个以上上喷低压水喷嘴13。积水槽与塔壁间,回水管与流水孔间均设有防漏密封。水喷嘴13喷射方向正对进风筒5的进风口。淋水筛板上方塔体侧壁开设二次进风道12。第二种重力回水二次喷射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适用于高塔体的塔。其结构除以下差别以外,其余与上述第一种冷却塔完全相同①在塔中心的喷雾装置6的淋水筛板4下方增设集气罩19,在该集气罩下方的喷水管15上装一个以上的上喷低压水喷嘴或低压喷雾推进雾化装置18,其喷雾方向正对集气罩。淋水筛板上方塔体侧壁可开设二次进风道12。集气罩采用圆锥形或圆柱形或方形。还可将上述淋水筛板4取消,该处设为积水槽,再顺次装回水管、喷射管、喷嘴,实行多次重力回水喷射。第三种重力回水二次喷射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适用于温降要求低,塔体要求矮的冷却塔。它具有塔体7、塔架2、进水管3、出水管16、积水盘1、进风道14、出风筒9、收水器8,其特征是在出风筒9内设一个以上(含一个)的下喷型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并在塔中部设淋水筛板4;塔体7内壁设开有流水孔的积水槽10,下部积水盘1上方设一根以上(含一根)周向喷水管15,并设竖直的一根以上(含一根)的重力回水管(11)将流水孔与喷水管连通,喷水管上装一个以上的上喷低压水喷嘴13,积水槽与塔壁间、回水管与流水孔间均设有密封。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种冷却塔的淋水筛板4采用带孔筛板或筛网。第四种重力回水二次喷射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适用于大中型横流塔,它具有塔体7、塔架4、进水管3、出水管16、积水盘1、进风道14、出风筒9,其特征是在出风筒9下部,塔体7上部设一层以上(含一层)一个以上的横向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装置6置于塔体7与开有流水孔的积水槽10间的进风道14中;下部积水盘1上方设一根以上(含一根)周向喷水管15,并设竖直的一根以上(含一根)的重力回水管11将流水孔与喷水管连通;喷水管15上装一个以上上喷低压喷雾装置18或水喷嘴,喷雾装置18外可装进风筒5;回水管11与流水孔间设有密封。进风道14的出口处可设置收水器20。上述第一、第二、第四种冷却塔的进风筒5采用圆柱形或圆锥形。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种冷却塔还有如下特征①积水槽10采用分段条形或直角形或环形。②重力回水管11用作塔架2立柱,或与塔体壁连为一体。③喷不管15上装设喷射平衡阀17。此阀采用普通截止阀、闸阀或针形阀。④喷水管15采用分段的直管或连通的环形管。⑤低压水喷嘴13采用普通喷嘴或偏喷嘴或在喷水管15上开圆孔或条形孔喷水。上述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18均为同一装置,即为中国专利技术“喷雾推进雾化装置”(专利号ZL90106170.0)。 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冷却塔结构2 图1 A-A剖视3 图1 B-B剖视4 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冷却塔结构5 图4C-C剖视6 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冷却塔结构7 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冷却塔结构图实施例1 (第一种型式、适于中小型玻璃钢塔)见图1、图2、图3塔体7为方形壳体,且塔体7置于四面敞开的塔架2上面。顶部有出风筒9和收水器8,底部有积水盘1和出水管16,进水管3在塔的中央,设置一个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装在进水管3上,两者用法兰连接。喷雾装置外部的圆柱形进风筒5与淋水筛板4连为一体、固定于塔体7上。淋水筛板4下部为一次进风道14,其上部塔体壁开设二次进风道12。塔体7内壁设四方环形积水槽10(见图3),两者间有密封连接。下部积水盘1上方设由四根管组成连通的环形喷水管15,同时设置竖直的四根重力回水管11将上部积水槽10四角处开的的四个流水孔和下部喷水管15连通,喷水管15上共装12支上喷低压水喷嘴13和一支喷射平衡阀17(见图2)。重力回水管11与流水孔间装有防漏密封。水喷嘴13喷射方向正对进风筒5的进风口。在淋水筛板4仅在靠近进风筒5的圆环上和靠进风道处才设置流水孔。实施例2 第二种型式适于高塔体逆流塔。见图4、图5,实施例2与实施例1除如下差别外,其余完全相同(1)进水管3上装五个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见图4);(2)下部喷水管15上用法兰连接装四个上喷喷雾推进雾化装置18(见图5),此处积水槽10与喷水管15间高差需在5米以上;(3)塔中心雾化装置6和淋水筛网4下方增设集气罩19。塔中心那个雾化装置用于抽吸重力回水二次喷射的湿热风,集气罩是将此湿热风与一次进风道14进入的冷风隔离。湿热风喷射方向正对集气罩19。实施例3第三种型式,适于温降要求不高,低矮的冷却塔。见图6,实施例3与实施例1除如下差别外,其余完全相同(1)一个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采用下喷形式置于出风筒9内;(2)取消进风筒5;(3)淋水筛板4与雾化装置6分离装于塔的中部;(4)不设置二次进风道12。实施例4第四种型式适于塔体高大的横流塔。见图7,它与实施例1(见图1)不同之处(1)上部的一次喷射的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横向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回水二次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具有塔体(7)、塔架(2)、进水管(3)、出水管(16)、积水盘(1)、一次进风道(14)、出风筒(9)、收水器(8)其特征是,塔体(7)内中、下部,一次进风道的上部设置一个以上(含一个)的上喷型喷雾推进雾化装置(6),且每个装置置于一个进风筒(5)内,进风筒外侧设淋水筛板(4),两者用连接件连为一体,并固定于塔体(7)上;塔体(7)内壁设开有流水孔的积水槽(10),下部积水盘(1)上方设一根以上(含一根)周向喷水管(15),并设竖直的一根以上(含一根)的重力回水管(11)将流水孔与喷水管连通;喷水管上装一个以上上喷低压水喷嘴(13);积水槽与塔壁间,回水管与流水孔间均设有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仕英
申请(专利权)人:魏仕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