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938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包括支承结构及塔柱。其中,塔柱对称设于支承结构上,且塔柱顶部连接在一起;塔柱包括塔底段和塔身段,塔底段为钢混组合结构,塔身段为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塔柱为钢混组合结构与钢结构共同组成的复合结构形式,在塔底段的钢混组合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承载缆索承重桥桥塔受到的巨大内力;在塔底段以上的塔身段采用钢结构的形式,结构强度好,且钢结构结构重量较轻,充分降低了桥塔本身的自重,从而可以降低地震发生时桥塔整体的震动程度,塔身段采用钢结构也易于批量化加工制造和拼装,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上述结构形式可灵活应用于缆索承重式桥梁桥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日益增多,缆索承重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桥梁,由于其自身结构具有优异的受力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一些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中。缆索承重桥梁的主塔作为支撑主缆或拉索,分担主缆或拉索所受竖向力,并且在风力和地震作用下保证结构总体稳定的构件,是缆索承重桥梁设计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常见的缆索承重桥桥塔从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为刚构式和桁架式,刚构式桥塔由两个独立的塔柱和塔柱之间单层或多层的横梁组成;桁架式桥塔在两根独立的塔柱之间除了有水平的横梁外还有若干组交叉的斜杆,形成桁架式结构。缆索承重桥桥塔按照材料可以分成圬工桥塔、钢筋混凝土桥塔和钢桥塔。钢筋混凝土桥塔重量较大,因此承受的地震力较大,在强震中易发生破坏,不能适用于强震区,并且钢筋混凝土桥塔的施工建造速度较慢;钢桥塔施工速度快、结构轻盈抗震性能好,但是其与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不易实现可靠的连接,特别是强震区桥塔塔底因地震产生的巨大内力更加凸显了连接不稳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桥塔的景观效果以及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桥塔无法适用于复杂多样的现代桥梁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桥塔重量较大、抗震性能不好,施工建造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一种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包括:支承结构;塔柱,对称设于所述支承结构上,且所述塔柱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塔柱包括塔底段和塔身段,所述塔底段为钢混组合结构,所述塔身段为钢结构。上述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塔柱为钢混组合结构与钢结构共同组成的复合结构形式,在塔底段的钢混组合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承载缆索承重桥桥塔受到的巨大内力;在塔底段以上的塔身段采用钢结构的形式,结构强度好,且钢结构结构重量较轻,充分降低了桥塔本身的自重,从而可以降低地震发生时桥塔整体的震动程度,塔身段采用钢结构也易于批量化加工制造和吊装,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上述结构形式可灵活应用于缆索承重式桥梁桥塔中。(2)上述缆索承重桥桥塔一方面降低了桥塔的自重,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塔底截面的承载能力,再配合以整体桥塔结构,可以形成很好的横向受力体系,使得桥塔整体的抗震能力大大增强,适于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建造使用。(3)塔底段的钢混组合结构与支承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高,更有利于实现桥塔与支承结构的有效连接,较传统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更可靠。支承结构可以对整个桥塔提供稳定的支承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柱自下而上的轮廓为弧线形,且所述塔柱在顶部顺接合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混组合结构包括塔底框架及填充于所述塔底框架中的混凝土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底框架包括嵌套的外环壁和内环壁,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分布设有剪力键,所述混凝土体填充于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之间的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混组合结构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设于所述外环壁与所述内环壁围成的腔体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连接以使所述外环壁与所述内环壁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包括由侧板围成的塔身框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身框架内设有支撑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身段包括相连的塔身中段和塔身上段,所述塔身中段包含的所述支撑体为条形腹板,所述条形腹板的延伸方向与缆索承重桥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条形腹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块所述侧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身段包括相连的塔身中段和塔身上段,所述塔身上段包含的所述支撑体为网格状腹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状腹板包括两根纵向腹板和两根横向腹板,所述纵向腹板与所述横向腹板交叉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的塔底段的横隔断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的塔身中段的横隔断面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的塔身上段的横隔断面示意图。图中,10、复合型桥塔,110、塔柱,111、塔底段,1111、塔底框架,1111a、外环壁,1111b、内环壁,1112、剪力键,1113、连接筋,112、塔身段,1120、塔身框架,1121、塔身中段,1121a、条形腹板,1122、塔身上段,1122a、网格状腹板,113、塔顶段,120、支承结构,20、主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10,包括支承结构120及塔柱110。其中,塔柱110对称设于支承结构120上,且塔柱110顶部连接在一起;塔柱110包括塔底段111和塔身段112,塔底段111为钢混组合结构,塔身段112为钢结构。缆索承重桥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复合型桥塔10、主梁20和拉索。参考图1,复合型桥塔10整体跨设于主梁20上,塔柱110的最顶部可设置用于固定拉索的塔顶段113,拉索(图中未示出)从塔顶段113的最顶端绕过后两端可分别连接至主梁20上用于为主梁20提供支承力。在上述结构中,塔柱110为钢混组合结构与钢结构共同组成的复合结构形式,在塔底段111的钢混组合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承载复合型桥塔10受到的巨大内力;在塔底段111以上的塔身段112采用钢结构的形式,结构强度好,且钢结构结构重量较轻,充分降低了桥塔本身的自重,从而可以降低地震发生时桥塔整体的震动程度,塔身段112采用钢结构也易于批量化加工制造和吊装,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上述结构形式可灵活应用于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承结构;/n塔柱,对称设于所述支承结构上,且所述塔柱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塔柱包括塔底段和塔身段,所述塔底段为钢混组合结构,所述塔身段为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结构;
塔柱,对称设于所述支承结构上,且所述塔柱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塔柱包括塔底段和塔身段,所述塔底段为钢混组合结构,所述塔身段为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自下而上的轮廓为弧线形,且所述塔柱在顶部顺接合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组合结构包括塔底框架及填充于所述塔底框架中的混凝土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底框架包括嵌套的外环壁和内环壁,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分布设有剪力键,所述混凝土体填充于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索承重桥的复合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组合结构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设于所述外环壁与所述内环壁围成的腔体内且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邓青儿吴冲谷冬王小平曹沛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