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84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0
栅极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包括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第一电压维持器、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第二电压维持器以及输出级电路。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第一电压维持器用以维持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的或运算结果以及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以产生第二驱动信号。第二电压维持器用以维持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输出级电路依据第一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以产生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栅极驱动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在低扫描频率进行工作的栅极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高质量的显示装置成为电子产品的一大亮点。在现今的电子产品中,提供主动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以及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装置,逐渐成为产品主流。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及微发光二极管的应用中,当进行外部补偿动作时,需要执行低频率的扫描动作。在低频率的扫描动作被执行时,栅极驱动装置所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可以因为电子元件所产生的漏电现象,而造成电压值的不稳定现象,并影响到显示质量。在现有技术中,特别针对低频率的扫描动作提出不同的栅极驱动装置的设计架构。然而,在低频率的扫描动作下,如何避免漏电现象并维持栅极驱动信号的电压稳定度,为本领域设计者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多种栅极驱动装置,可降低在低扫描频率下,因漏电现象所造成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栅极驱动装置适用于显示装置。栅极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包括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第一电压维持器、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第二电压维持器以及输出级电路。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第一驱动端,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以分别拉低及拉高第一驱动端上的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第一电压维持器耦接至第一驱动端,用以维持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第二驱动端,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的或运算结果以拉高第二驱动端上的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依据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以拉低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第二电压维持器耦接至第二驱动端,用以维持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输出级电路依据第一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以产生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栅极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包括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电压维持器以及输出级电路。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第一驱动端,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以分别拉低及拉高第一驱动端上的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第二驱动端,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的或运算结果以拉高第二驱动端上的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并依据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以拉低该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电压维持器耦接至第二驱动端,用以维持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输出级电路依据第一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以产生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移位寄存电路,通过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的或运算结果来拉低第二驱动信号,并配合电压维持器以维持第一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在低频率扫描的应用下,在降低漏电流的前提下,可维持栅极驱动装置的正常运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栅极驱动装置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压维持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图4A及图4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动作波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第N级移位寄存电路的示意图。图7为的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第N级移位寄存电路600的波形图。附图标记100、200、500、600: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110、210、510、610: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220、520、620: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30、230、530:第一电压维持器140、240、540:第二电压维持器150、250、550、650:输出级电路211、222、522、611:下拉电路212、612:上拉电路221、521:或运算上拉电路560:传递信号产生电路630:电压维持器A:时间A':周期B[n]:第二驱动信号C51、C61:电容CK、CK1~CK4:时钟脉冲信号DT1:第一驱动端DT2:第二驱动端DT3:第三驱动端G[n-1]: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G[n]: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NG[n]、NG[n-1]:次级栅极驱动信号OEM:激光时间区间PH1、PH3:阶段Q[n]:第一驱动信号Q'[n]:驱动信号SROUT:移位寄存器输出时间区间t1:时间差T1~T67a、TA1、TA2、TA51~TA54、TL:晶体管VGH:系统第一电压VGL:系统第二电压Z1、Z2:时间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栅极驱动装置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示意图。栅极驱动装置适用于显示装置。栅极驱动装置包括相互串接的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100包括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10、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第一电压维持器130、第二电压维持器140以及输出级电路150。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10耦接至第一驱动端DT1。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10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G[n-1]以及第二驱动信号B[n]以分别拉低及拉高第一驱动端DT1上的第一驱动信号Q[n]的电压值。第一电压维持器130耦接至第一驱动端DT1。第一电压维持器130用以维持第一驱动信号Q[n]的电压值。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耦接至第二驱动端DT2。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依据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G[n-1]、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G[n]的或运算结果以拉高第二驱动端DT2上的第二驱动信号B[n]的电压值。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依据时钟脉冲信号CK以拉低第二驱动信号B[n]的电压值。其中,时钟脉冲信号CK根据不同级移位寄存电路100的位置可分别接收时钟脉冲信号CK1-CK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可在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G[n-1]以及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G[n]的其中之一被致能(等于系统第二电压VGL)时,拉高第二驱动端DT2上的第二驱动信号B[n]至系统第一电压VGH。在此请注意,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120所执行的逻辑或运算,其中的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G[n-1]以及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G[n]的电压值实质上为系统第二电压VGL时(被致能)可视为逻辑信号1,相对的,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G[n-1]以及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G[n]的电压值为系统第一电压VGH(被禁能)时可视为逻辑信号0。在另一方面,第一电压维持器130可依据第一驱动端DT1上的第一驱动信号Q[n]的电压值来动作。其中,当第一驱动信号Q[n]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极驱动装置,适用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包括:/n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一第一驱动端,依据一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以分别拉低及拉高该第一驱动端上的一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n一第一电压维持器,耦接至该第一驱动端,用以维持该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n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一第二驱动端,依据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一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的一或运算结果以拉高该第二驱动端上的一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依据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以拉低该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n一第二电压维持器,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用以维持该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以及/n一输出级电路,依据该第一驱动信号以及该第二驱动信号以产生该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2 TW 1081356441.一种栅极驱动装置,适用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包括:
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一第一驱动端,依据一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以分别拉低及拉高该第一驱动端上的一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
一第一电压维持器,耦接至该第一驱动端,用以维持该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
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至一第二驱动端,依据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一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的一或运算结果以拉高该第二驱动端上的一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依据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以拉低该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
一第二电压维持器,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用以维持该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以及
一输出级电路,依据该第一驱动信号以及该第二驱动信号以产生该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一上拉电路,耦接至一第三驱动端,依据该第二驱动信号以拉高该第一驱动信号为一系统第一电压;
一下拉电路,耦接至该第三驱动端,依据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一系统第二电压以拉低该第一驱动信号为该系统第二电压;以及
一通道晶体管,耦接在该第一驱动端以及该第三驱动端间,依据该系统第二电压以被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拉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驱动端,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以及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该系统第一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压维持器包括:
至少一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该系统第二电压,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至该第三驱动端,
或者,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二端共同接收该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晶体管在依据该第一驱动信号被导通时,维持该第一驱动信号等于该系统第二电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拉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端接收该系统第二电压,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三驱动端,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一或运算上拉电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依据该或运算结果以提供一上拉路径以拉高该第二驱动信号的电压至系统第一电压;以及
一下拉电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依据该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以下拉该第二驱动信号至该系统第二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或运算上拉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该系统第一电压,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该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
一第四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该系统第一电压,该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该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电压维持器包括:
至少一第五晶体管,具有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该系统第二电压,该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拉电路包括:
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端接收该系统第二电压,该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二驱动端,该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该第一时钟脉冲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传递信号产生电路,耦接该第一驱动端、该第二驱动端以及该输出级电路,用以依据该第一驱动信号以及该第二驱动信号以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嘉庄铭宏郭豫杰陈一帆吴尚杰郑和宜陈宜瑢邱郁勋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