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包括底架、背架、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第三管道泵、第一纳滤膜、第二纳滤膜、袋式过滤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总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第二总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和第四连接管;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和第三管道泵均固定在底架的上方并均设于背架的前侧,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均横向设置在背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设计,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移动;且依靠三个管道泵驱动以加快流速,并配合使用两个纳滤膜,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
技术介绍
水的治理是环境治理中的重中之重,水环境的治理需要借助配套的过滤设备来进行,纳米过滤设备是一种较为新颖和高效的水过滤设备,现有的纳米过滤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移动和使用均较为不便,且依靠单个管道泵驱动,流速慢,过滤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体积小以便于移动,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以便于使用的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包括底架、背架、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第三管道泵、第一纳滤膜、第二纳滤膜、袋式过滤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总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第二总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和第四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架竖直固定在底架的上方,所述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和第三管道泵均固定在底架的上方并均设于背架的前侧,所述第三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分别设于第一管道泵的左右两侧,所述袋式过滤器固定在背架的前侧并设于第一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之间,所述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均横向设置在背架的内部,所述第一纳滤膜设于第二纳滤膜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泵的出液端和袋式过滤器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袋式过滤器的出液端和第一管道泵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道泵的出液端和第三管道泵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管道泵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一总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一总管上;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管上,所述第二总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总管上;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纳滤膜的排污口上,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上,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纳滤膜的排污口上,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回流管上。优选地,其还包括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总管上。优选地,其还包括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接管上。优选地,其还包括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的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上并设于第二回流管的下游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一体式设计,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移动;且依靠三个管道泵驱动以加快流速,并配合使用两个纳滤膜,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后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包括底架1、背架5、第一管道泵2、第二管道泵3、第三管道泵4、第一纳滤膜6、第二纳滤膜7、袋式过滤器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1、第一总管13、第一分流管16、第二分流管18、第三分流管22、第四分流管23、第二总管10、第一回流管17、第二回流管14和第四连接管15;背架5竖直固定在底架1的上方,第一管道泵2、第二管道泵3和第三管道泵4均固定在底架1的上方并均设于背架5的前侧,第三管道泵4和第二管道泵3分别设于第一管道泵2的左右两侧,袋式过滤器8固定在背架5的前侧并设于第一管道泵2和第二管道泵3之间,第一纳滤膜6和第二纳滤膜7均横向设置在背架5的内部,第一纳滤膜6设于第二纳滤膜7的下方,第一连接管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泵3的出液端和袋式过滤器8的进液端上,第二连接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袋式过滤器8的出液端和第一管道泵2的进液端上,第三连接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道泵2的出液端和第三管道泵4的进液端上,第一总管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管道泵4的出液端上,第一总管13的另一端封闭,第一分流管16和第二分流管18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6和第二纳滤膜7的进液端上,第一分流管16和第二分流管18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一总管13上;第二总管10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管11上,第二总管10的另一端封闭,第三分流管22和第四分流管23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6和第二纳滤膜7的出液端上,第三分流管22和第四分流管23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总管10上;第二回流管1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纳滤膜7的排污口上,第二回流管1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15上,第一回流管17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纳滤膜6的排污口上,第一回流管1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回流管14上;本技术还包括第五连接管19、第一旁通管20和第二旁通管21,第五连接管19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总管10上,第一旁通管20的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接管19上,第二旁通管21的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15上并设于第二回流管14的下游侧。工作原理:待过滤的水源通过管道接入到第二管道泵3的进液端上,水源在第二管道泵3的带动下经由第一连接管9进入到袋式过滤器8中,袋式过滤机是一种压力式过滤装置,水源渗透过设在袋式过滤机内的相应细度等级的滤袋即能获得合格的滤液,水源中的杂质颗粒被滤袋拦截,属于现有技术;接着,过滤后的水源在第一管道泵2和第三管道泵4的带动下经由第二连接管12和第三连接管11进入到第一总管13中,再分别经由第一分流管16和第二分流管18进入到第一纳滤膜6和第二纳滤膜7中进行渗透过滤,纳滤膜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很有前途的分离膜品种,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纳米而得名,它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盐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被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和色度,脱除地下水的硬度,部分去除溶解性盐,浓缩果汁以及分离药品中的有用物质等,属于现有技术;接着,经过渗透过滤后的水源分别经由第三分流管22和第四分流管23进入到第二总管10中,进而回到第三连接管11中,再在第三管道泵4的带动下重新进入第一总管13中并再次进行渗透过滤;经第一纳滤膜6和第二纳滤膜7过滤出来的回收液分别经由第二回流管14和第一回流管17进入到第四连接管15中,再经由第四连接管15的较低端向外排出;通过第五连接管19的另一端和第一旁通管20可以将一些处理药剂加入到第二总管10中,进而促进渗透过滤的进行;反应气体可以经由第二旁通管21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管15的较高端通入到第四连接管15中以中和回收液。水的治理是环境治理中的重中之重,水环境的治理需要借助配套的过滤设备来进行,纳米过滤设备是一种较为新颖和高效的水过滤设备,现有的纳米过滤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移动和使用均较为不便,且依靠单个管道泵驱动,流速慢,过滤效率较低;本技术采用一体式设计,结构简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包括底架、背架、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第三管道泵、第一纳滤膜、第二纳滤膜、袋式过滤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总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第二总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和第四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架竖直固定在底架的上方,所述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和第三管道泵均固定在底架的上方并均设于背架的前侧,所述第三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分别设于第一管道泵的左右两侧,所述袋式过滤器固定在背架的前侧并设于第一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之间,所述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均横向设置在背架的内部,所述第一纳滤膜设于第二纳滤膜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泵的出液端和袋式过滤器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袋式过滤器的出液端和第一管道泵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道泵的出液端和第三管道泵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管道泵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一总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一总管上;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管上,所述第二总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总管上;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纳滤膜的排污口上,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上,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纳滤膜的排污口上,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回流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式纳米过滤设备,包括底架、背架、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第三管道泵、第一纳滤膜、第二纳滤膜、袋式过滤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总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第二总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和第四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架竖直固定在底架的上方,所述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和第三管道泵均固定在底架的上方并均设于背架的前侧,所述第三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分别设于第一管道泵的左右两侧,所述袋式过滤器固定在背架的前侧并设于第一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之间,所述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滤膜均横向设置在背架的内部,所述第一纳滤膜设于第二纳滤膜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泵的出液端和袋式过滤器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袋式过滤器的出液端和第一管道泵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道泵的出液端和第三管道泵的进液端上,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管道泵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一总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纳滤膜和第二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传波,王俊,黄先,邱成勇,陈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