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54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底座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减振单元,底座与减振单元之间设置有垫板,减振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减振垫、下金属块、上减振垫、上金属块和防滑垫;下金属块与上减振垫的接触面小于下金属块的上端面;下减振垫的厚度大于上减振垫的厚度;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上金属块的厚度;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下减振垫的厚度;上金属块的厚度大于上减振垫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层减振结构,并通过金属块将减振层隔开,使得减振效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减振材料采用聚氨酯,增强了耐高低温性和抗老化性,在高效减振的基础上,还能长时间保持此种减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底座,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
技术介绍
目前,在升降电梯的生产过程中,电梯曳引机的动态负载大,动作频率高。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而电梯曳引机的大负载和高频动作会频繁产生较大的振动,目前市面上的电梯曳引机减振底座大相径庭,减振材料大多采用单层橡胶,这样的减振底座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减振作用,但是减振效率低,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出现老化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减振单元,所述底座与所述减振单元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减振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减振垫、下金属块、上减振垫、上金属块和防滑垫;所述下金属块与所述上减振垫的接触面小于所述下金属块的上端面;所述下减振垫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减振垫的厚度;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上金属块的厚度;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下减振垫的厚度;所述上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减振垫的厚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包括下底板、上底板以及若干型钢、横梁,所述型钢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端的四周,所述横梁均固定在所述型钢的内侧,所述上底板固定在所述型钢的上端,所述减振单元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上。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减振垫与所述下减振垫的材料均为聚氨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60mm。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双层减振结构,并通过金属块将减振层隔开,使得减振效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减振材料采用聚氨酯,增强了耐高低温性和抗老化性,在高效减振的基础上,还能长时间保持此种减振效率;保证了电梯曳引机底座的减振效果和减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A部放大图。以上附图中,底座1,下底板11,上底板12,型钢13,横梁14,减振单元2,下减振垫21,下金属块22,上减振垫23,上金属块24,防滑垫25,垫板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减振单元2,底座1与减振单元2之间设置有垫板3,减振单元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减振垫21、下金属块22、上减振垫23、上金属块24和防滑垫25;下金属块22与上减振垫23的接触面小于下金属块22的上端面;下减振垫21的厚度大于上减振垫23的厚度;下金属块22的厚度大于上金属块24的厚度;下金属块22的厚度大于下减振垫21的厚度;上金属块24的厚度大于上减振垫23的厚度。底座1包括下底板11、上底板12以及若干型钢13、横梁14,型钢13分别固定在下底板11上端的四周,横梁14均固定在型钢13的内侧,上底板12固定在型钢13的上端,减振单元2设置在上底板12上。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减振垫23与下减振垫21的材料均为聚氨酯。聚氨酯材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能都很优异,采用聚氨酯作为减振材料,尤其是耐高低温性和抗老化性都远胜于其他隔振材料,在高效减振的基础上,能长时间保持此种减振效率。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下金属块22的厚度大于60mm。下减振垫21与上减振垫23之间采用一块厚度60mm以上的金属块隔开,这样减振效率可以控制在8~12Hz,有一个非常良好的隔振效果。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垫板3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设置在上底板12上。便于减振单元2的定位与更换,底座1的通用性增强。原理:采用四点支撑减振,同时使用减振效果和阻尼效果均佳的聚氨酯作为减振材料,减振单元2以双层减振材料同时工作的方式减振(其中上减振垫23与下减振垫21可通过厚度、体积等参数的设置实现不同的减振性能),两层减振材料之间以一块厚度60mm以上的金属块隔开,使减振效率可以控制在8~12Hz,有一个非常良好的隔振效果;而且聚氨酯作为减振材料,聚氨酯材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能都很优异,尤其是耐高低温性和抗老化性都远胜于其他隔振材料,在高效减振的基础上,能长时间保持此种减振效率。本技术采用双层减振结构,并通过金属块将减振层隔开,使得减振效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减振材料采用聚氨酯,增强了耐高低温性和抗老化性,在高效减振的基础上,还能长时间保持此种减振效率;保证了电梯曳引机底座的减振效果和减振效率。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减振单元,所述底座与所述减振单元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减振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减振垫、下金属块、上减振垫、上金属块和防滑垫;所述下金属块与所述上减振垫的接触面小于所述下金属块的上端面;所述下减振垫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减振垫的厚度;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上金属块的厚度;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下减振垫的厚度;所述上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减振垫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减振单元,所述底座与所述减振单元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减振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减振垫、下金属块、上减振垫、上金属块和防滑垫;所述下金属块与所述上减振垫的接触面小于所述下金属块的上端面;所述下减振垫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减振垫的厚度;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上金属块的厚度;所述下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下减振垫的厚度;所述上金属块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减振垫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升降电梯的曳引机减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下底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旻忞刘作印谭永嘉周亚徐坤徐帆任宝亮汪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热测测试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