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50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包括传送印刷品的送纸辊、基架、可升降安装于机架并与送纸辊配合的升降台、以及抚平装置;抚平装置有两组,抚平装置固定设置于基架,抚平装置位于升降台沿送纸辊传送印刷品方向的两侧,抚平装置包括抚平杆和转轴,抚平杆的中部与转轴铰接;转轴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速与送纸辊传送印刷品的频率匹配;升降台具有一个矩形的收纸工位,抚平杆的回转半径覆盖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同侧且远离送纸辊的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抚平印刷品沿送纸辊传送方向先出来的两个边角向下弯曲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印刷行业,印刷机已经实现高度的自动化,从排版到印制,一次性完成。印刷纸对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温湿度异常,易使印刷纸含水量变异,印刷纸含水量偏高,容易使印刷纸变得柔软。在印刷机的尾部收纸装置,印刷机一般有一个升降台,印刷纸完成印制和裁切后经过送纸辊一张张传送到升降台,为了使送纸辊上的印刷纸更好的传送到升降台,送纸辊的高度相对升降台是偏高的,因此因含水量偏高而柔软的印刷纸从送纸辊传送到升降台的过程中先传送出来的印刷纸的两个边角容易向下弯曲,此时如果不及时抚平边角弯曲的情况,陆续从送纸辊传送出来的印刷纸就会覆盖压住有边角弯曲的印刷纸,从而使得边角弯曲演变成边角起折角,这个时候再抚平折角就比较困难了。参考公告号为CN202518860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码垛装置,包括运送印刷品的传送带、驱动传送带的驱动装置、与传送带配合的接收装置以及控制该码垛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接受装置包括有容纳印刷品的基架,竖直设置于传送带末端下部的挡板,设置于基架上左右滑动的震动板,位于挡板和震动板之间的升降台,以及连接于震动板和升降台的电机。基于该技术的印刷机尾部的接收印刷品的升降台是可自动升降的,我们改进了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是一种能够抚平印刷品沿送纸辊传送方向先出来的两个边角向下弯曲的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包括传送印刷品的送纸辊、基架、可升降安装于机架并与送纸辊配合的升降台、以及抚平装置;所述抚平装置有两组,所述抚平装置固定设置于基架,所述抚平装置位于升降台沿送纸辊传送印刷品方向的两侧,所述抚平装置包括抚平杆和转轴,所述抚平杆的中部与转轴铰接;所述转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与送纸辊传送印刷品的频率匹配;所述升降台具有一个矩形的收纸工位,所述抚平杆的回转半径覆盖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同侧且远离送纸辊的边角。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印刷品即将进入收纸工位前,抚平杆随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抚平杆转动至收纸工位上方;当印刷品逐渐从送纸辊进入到收纸工位的过程中,抚平杆绕转轴在收纸工位上方旋转,当印刷品完全进入收纸工位时,抚平杆刚好转动至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同侧且远离收纸辊的边角,对完全进入至收纸工位中的印刷品完成一个边角抚平的周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抚平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抚平杆包括第一抚平杆、第二抚平杆和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中部铰接于转轴,所述第一抚平杆和第二抚平杆分别转动连接于铰接杆两端,所述第一抚平杆与第二抚平杆的回转半径能够覆盖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同侧且远离送纸辊的边角。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抚平杆绕转轴在收纸工位上方旋转,并且抚平杆贴着收纸工位上方的印刷品滚动时,降低与印刷品接触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上部设有贯穿转轴外周面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呈长条状,所述铰接孔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相同,所述铰接杆的中部穿设于铰接孔,所述铰接杆与铰接孔内壁铰接。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第一抚平杆与第二抚平杆具有适当的上下偏转的空间,因此抚平杆能够绕转轴在收纸工位上方旋转,并且抚平杆贴着收纸工位上方的印刷品滚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两侧固定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位于升降台沿送纸辊传送方向的两侧,两组所述基座分别固定设置了抚平装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基座,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抵触于基座上表面,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延伸出底板上表面和基座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基座给予了抚平装置一个支撑作用,使得抚平装置在运行时更稳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组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有楔形滑块,所述楔形滑块顶部有斜面,斜面高的一侧靠近升降台,所述楔形滑块位于转轴靠近送纸辊的一侧,所述楔形滑块的斜面最高点高于铰接杆的铰接点。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楔形滑块的设置使得第一抚平杆和第二抚平杆滑落至收纸工位上方前有一个抬起的角度,使得从楔形滑块上滑落下收纸工位的第一抚平杆或第二抚平杆能够始终处于落入至收纸工位的印刷品上方并与印刷品上表面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铰接杆的一端与底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第一抚平杆在爬上楔形滑块的过程中,第一抚平杆一侧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二抚平杆一侧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抚平杆在爬上楔形滑块的过程中,第二抚平杆一侧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抚平杆一侧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第一抚平杆和第二抚平杆能够爬上楔形滑块的斜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上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收纸工位远离送纸辊的一侧正上方,所述挡板能够与落入收纸工位的印刷品边缘抵触。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落入至收纸工位的印刷品被挡板挡住使得第一抚平杆或第二抚平杆绕转轴在收纸工位上方旋转,并且第一抚平杆或第二抚平杆贴着收纸工位上方的印刷品滚动时、印刷品始终位于收纸工位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设置于基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转轴位于基座下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电机通过锥齿轮用来传递转轴和电机输出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抚平印刷品沿送纸辊传送方向先出来的两个边角向下弯曲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印刷品;2、送纸辊;3、升降台;4、基架;5、抚平装置;51、转轴;52、底板;53、铰接孔;54、圆柱块;55、轴承;56、抚平杆;561、第一抚平杆;562、第二抚平杆;563、铰接杆;57、弹簧;6、电机;7、挡板;8、基座;9、楔形滑块;10、主动锥齿轮;11、从动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使用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逆时针”等表示方位的词语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包括传送印刷品1的送纸辊2、与送纸辊2配合的升降台3、安装升降台3的基架4、以及抚平装置5。基架4上固定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升降台3远离送纸辊2的一侧正上方,挡板7能够与落入升降台3的印刷品1边缘抵触。基架4两侧固定设置有基座8,基座8位于基架4沿送纸辊2传送方向的两侧。抚平装置5有两组,两组抚平装置5分别固定设置于两组基座8。参照图1和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包括传送印刷品(1)的送纸辊(2)、基架(4)、可升降安装于机架并与送纸辊(2)配合的升降台(3)、以及抚平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装置(5)有两组,所述抚平装置(5)固定设置于基架(4),所述抚平装置(5)位于升降台(3)沿送纸辊(2)传送印刷品(1)方向的两侧,所述抚平装置(5)包括抚平杆(56)和转轴(51),所述抚平杆(56)的中部与转轴(51)铰接;所述转轴(51)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转速与送纸辊(2)传送印刷品(1)的频率匹配;所述升降台(3)具有一个矩形的收纸工位,所述抚平杆(56)的回转半径覆盖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5)同侧且远离送纸辊(2)的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包括传送印刷品(1)的送纸辊(2)、基架(4)、可升降安装于机架并与送纸辊(2)配合的升降台(3)、以及抚平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装置(5)有两组,所述抚平装置(5)固定设置于基架(4),所述抚平装置(5)位于升降台(3)沿送纸辊(2)传送印刷品(1)方向的两侧,所述抚平装置(5)包括抚平杆(56)和转轴(51),所述抚平杆(56)的中部与转轴(51)铰接;所述转轴(51)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转速与送纸辊(2)传送印刷品(1)的频率匹配;所述升降台(3)具有一个矩形的收纸工位,所述抚平杆(56)的回转半径覆盖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5)同侧且远离送纸辊(2)的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装置(5)还包括转轴(51),所述抚平杆(56)包括第一抚平杆(561)、第二抚平杆(562)和铰接杆(563),所述铰接杆(563)的中部铰接于转轴(51),所述第一抚平杆(561)和第二抚平杆(562)分别转动连接于铰接杆(563)两端,所述第一抚平杆(561)与第二抚平杆(562)的回转半径能够覆盖收纸工位靠近与抚平装置(5)同侧且远离送纸辊(2)的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尾部收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1)上部设有贯穿转轴(51)外周面的铰接孔(53),所述铰接孔(53)呈长条状,所述铰接孔(53)的长度方向与转轴(51)的轴向相同,所述铰接杆(563)的中部穿设于铰接孔(53),所述铰接杆(563)与铰接孔(53)内壁铰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菊根杨志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云帆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