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38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具体涉及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体,且机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机体的前侧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机体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槽,且工件槽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周向侧外壁设有第一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主动轴、第一从动轴以及第二从动轴,组合轮可实现第二皮带的传动,这时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实现了传动,可将工件从工件槽输送到第二传送带上,实现了工件的自动上料,设置了转动轴以及转动轮,工件与转动轮的表面接触,使得转动轴在空缺部的内部转动,引导工件在第二传送带上的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上料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产品中,轴类零件适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控基床加工零件维护操作中,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工件是机械生产加工领域经常使用的一种工件,采用普通加工装置加工轴类零件,可实现加工的半自动化。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工件上料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工件进行自动上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体,且机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机体的前侧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机体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槽,且工件槽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周向侧外壁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从动轴。在第一皮带的传动下,组合轮实现转动,而在第二皮带的传动下,从动轮实现了转动,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实现了传动,可将工件从工件槽输送到第二传送带上,实现了工件的自动上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周向侧外壁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皮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皮带的一端设置有组合轮,所述组合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组合轮以及从动轮的中心位置一侧分别与主动轴、第一从动轴以及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空缺部,所述空缺部的内部顶端以及底端设置有转动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轴的周向侧外壁套设有转动轮,且转动轴与空缺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主动轴、第一从动轴以及第二从动轴,在第一皮带的传动下,组合轮实现转动,而在第二皮带的传动下,从动轮实现了转动,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实现了传动,可将工件从工件槽输送到第二传送带上,实现了工件的自动上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工件上料效率差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转动轴以及转动轮,工件在第二传送带上传动,在传动的过程中,工件与转动轮的表面接触,可使得转动轴在空缺部的内部转动,可引导工件在第二传送带上的传动,避免工件与挡板接触时出现阻挡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动轴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轮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机架;2、支撑腿;3、控制开关;4、机体;5、工件槽;6、第一传送带;7、挡板;8、第二传送带;9、空缺部;10、转动轴;11、转动轮;12、第一从动轴;13、第二从动轴;14、主动轴;15、电动机;16、主动轮;17、第一皮带;18、组合轮;19、第二皮带;20、从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体4,且机架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机体4的前侧设置有控制开关3,且机体4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挡板7,所述机体4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槽5,且工件槽5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14,所述主动轴14的周向侧外壁设有第一传送带6,所述第一传送带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8,所述第一传送带6与第二传送带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从动轴12,所述第二传送带8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从动轴13。所述机体4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5,所述电动机15的输出轴周向侧外壁设有主动轮16,所述主动轮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皮带17。所述第一皮带17的一端设置有组合轮18,所述组合轮1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皮带19,所述第二皮带19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20。所述主动轮16、组合轮18以及从动轮20的中心位置一侧分别与主动轴14、第一从动轴12以及第二从动轴13固定连接。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件放入到工件槽5内,由电动机15驱动着主动轮16转动,在第一皮带17的传动下,组合轮18实现转动,而在第二皮带19的传动下,从动轮20实现了转动,其中,主动轮16、组合轮18以及从动轮20的中心位置一侧分别与主动轴14、第一从动轴12以及第二从动轴13固定连接,第一传送带6以及第二传送带8实现了传动,可将工件从工件槽5输送到第二传送带8上,实现了工件的自动上料,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工件上料效率差问题。所述挡板7的内部设置有空缺部9,所述空缺部9的内部顶端以及底端设置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周向侧外壁套设有转动轮11,且转动轴10与空缺部9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时,工件在第二传送带8上传动,在传动的过程中,工件与转动轮11的表面接触,可使得转动轴10在空缺部9的内部转动,可引导工件在第二传送带8上的传动,避免工件与挡板7接触时出现阻挡的现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3和图4,设置了主动轴14、第一从动轴12以及第二从动轴13,在第一皮带17的传动下,组合轮18实现转动,而在第二皮带19的传动下,从动轮20实现了转动,第一传送带6以及第二传送带8实现了传动,可将工件从工件槽5输送到第二传送带8上,实现了工件的自动上料,解决了工件上料效率差问题。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2,设置了转动轴10以及转动轮11,工件在第二传送带8上传动,在传动的过程中,工件与转动轮11的表面接触,可使得转动轴10在空缺部9的内部转动,可引导工件在第二传送带8上的传动,避免工件与挡板7接触时出现阻挡的现象。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技术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技术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体(4),且机架(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机体(4)的前侧设置有控制开关(3),且机体(4)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挡板(7),所述机体(4)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槽(5),且工件槽(5)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14),所述主动轴(14)的周向侧外壁设有第一传送带(6),所述第一传送带(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8),所述第一传送带(6)与第二传送带(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从动轴(12),所述第二传送带(8)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从动轴(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体(4),且机架(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机体(4)的前侧设置有控制开关(3),且机体(4)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挡板(7),所述机体(4)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槽(5),且工件槽(5)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14),所述主动轴(14)的周向侧外壁设有第一传送带(6),所述第一传送带(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8),所述第一传送带(6)与第二传送带(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从动轴(12),所述第二传送带(8)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从动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5),所述电动机(15)的输出轴周向侧外壁设有主动轮(16),所述主动轮(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皮带(1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铭浩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