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11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以及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出光侧的角度选择层,角度选择层对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对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透射,其中,第一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小于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上的反光层可以对角度选择层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重新向角度选择层入射,使得经过漫反射后的第二入射角度的光线得以透射,而第一入射角度的光线继续重复上述的反射操作,最终均匀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屏作为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势。而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目前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作为背光源,具有背光亮度高,长时间使用亮度也不会下降等优点。LED的出射光呈朗伯体分布,为了扩大LED的光斑照射范围,通常会采用LED搭配透镜的方案,使得LED大角度出射光的亮度得以提升。然而,目前配合LED使用的透镜的高度达到5mm左右,无法实现超薄背光设计;而如果去掉透镜,则背光无法达到较好的均匀性,为了提高背光的均匀性,则不得不大幅增加LED的使用数量,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光侧设置角度选择层,角度选择层对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对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透射,其中,第一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小于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上的反光层可以对角度选择层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重新向角度选择层入射,使得经过漫反射后的第二入射角度的光线得以透射,而第一入射角度的光线继续重复上述的反射操作,最终均匀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采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作为背光源,可以有效减小背光模组的整机厚度。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选择层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膜层,利用薄膜干涉原理实现光线的增反和增透效果。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入射角度范围为0°-70°,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大于70°,对0°-70°光线增反,同时对70°以上光线增透,有利于均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分布。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选择层对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率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有利于均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分布。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选择层对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率为10%-80%,对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率小于10%。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电路板表面设置有反光层,具有保护电路板的作用,还起到提高光线利用效率以及反射角度选择层反射回的光线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扩散层,用于对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射光线进一步扩散,提高光线均匀性。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到所述扩散层的垂直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满足:0.15≤h/p<0.67;其中,h表示所述电路板到所述扩散层的垂直距离,p表示相邻两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h/p的值在上述范围可以实现背光模组轻薄化以及减少微型发光二极管使用数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层位于角度选择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有利于增大混光距离,提长混光效果。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位于角度选择层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之间,有利于实现h/p的更小值。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选择层贴附于扩散层的表面,减少支撑基材的使用,有利于减薄整体厚度。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与扩散层之间的透明基板,有利于增大混光距离,提升混光效果。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选择层贴附于透明基板背离微型发二极管灯板一侧的表面,减少支撑基板的使用,有利于减薄整体厚度。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与扩散层之间设置透明支架,用于支撑扩散层,使扩散层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之间拉开一距离,增大混光距离。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叠层设置的膜层设置于基材之上,基材具有保护和支撑叠层设置的膜层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选择层被配置为:入射光线的角度越大,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越小,用于提高背光均匀性。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选择层被配置为:入射光线的角度越大,对入射光线的透射率越大,用于提高背光均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度选择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度选择层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度选择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a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出光亮度分布效果图;图7b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出光亮度分布效果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四;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五;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六。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源,显示面板200用于图像显示。背光模组100通常位于显示装置的底部,其形状与尺寸与显示装置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当应用于电视或移动终端等领域时,背光模组通常采用矩形的形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在整个出光面内均匀的发出光线,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影像。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与背光模组相匹配。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矩形,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n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作为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光侧;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包括反光层,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漫反射;/n角度选择层,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光侧,用于反射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且透射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所述第一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
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作为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光侧;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包括反光层,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漫反射;
角度选择层,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光侧,用于反射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且透射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所述第一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选择层包括:
多个膜层,所述膜层叠层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膜层的折射率不相等;
所述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满足反射所述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以及透射所述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角度范围为0°-70°,所述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大于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选择层对所述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率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所述角度选择层对所述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率为10%-80%,对所述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的反射率小于10%。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包括:
电路板,用于提供驱动信号;
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电路板上;
封装层,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电路板一侧的表面;
所述反光层位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表面,所述反光层包括用于暴露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扩散层,位于所述角度选择层背离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或者,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琳乔明胜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