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及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62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及炉具,涉及民用燃烧设备技术领域。该燃烧器包括壳体和倾斜向上设置在壳体内的布风板。布风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部燃烧室和下部通风室;布风板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隔离段和上凸曲线段,在上凸曲线段上分散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沿布风板的倾斜方向在上部燃烧室的低端和高端分别设置有燃料供给口和灰渣排出口;下部通风室的一端设置有一次风进口。通过该燃烧器可以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有效减少CO及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及炉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民用燃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炉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煤改气”、“煤改电”之外的兜底性清洁供暖方案,自动化炉具等燃烧设备在民用清洁供暖领域发展迅速。然而,受燃烧器技术的限制,目前民用自动化炉具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炉具的市场化发展。主要地,现有燃烧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燃烧不充分,清渣能力差,只能燃用灰分含量不高于10%的生物质、兰炭及无烟煤等燃料,当燃用秸秆等灰分含量高于10%的燃料时,燃烧器内的焦块会难以清出,燃烧效果很差;燃料适应性差,只能燃用生物质或挥发分含量低于10%的煤炭,无法同时燃用生物质和煤炭;特别地,对于在煤炭资源中占比超过70%的烟煤的燃用,会出现冒烟严重、CO及NOx偏高、清渣困难、底渣残炭量高、燃烧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亟需一种燃烧器及炉具,用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炉具,能够使燃料充分燃烧,有效减少CO及NOx等污染物气体的排放,且有效减少灰渣中的残炭量,实现无烟燃烧,清渣能力好,能够满足多种燃料的燃烧需求。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部燃烧室和下部通风室,所述布风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隔离段和上凸曲线段,且所述上凸曲线段上分散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沿所述布风板的倾斜方向,所述上部燃烧室具有低端和高端,所述低端设置有燃料供给口,所述高端设置有灰渣排出口;所述下部通风室的一端设置有一次风进口。可选地,沿所述布风板倾斜向上的方向位于所述隔离段上方的所述上部燃烧室的横截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可选地,所述隔离段包括沿所述布风板的倾斜方向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凸曲线段和过渡段。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上凸曲线段上。可选地,所述下部通风室的每一通风截面的截面面积均不小于所述一次风进口的通风面积。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部通风室内的热风点火机构,所述热风点火机构被配置为加热进入所述下部通风室内的一次风。可选地,沿所述上部燃烧室的周向设置有冷却风套。可选地,沿所述上部燃烧室的周向设置有冷却水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炉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设置为多个,所述炉具还包括原料分配机构,所述原料分配机构的进口与外部燃料供给机构连通,所述原料分配机构的出口同时与多个所述燃烧器的所述燃料供给口连通;和/或所述原料分配机构的进口与外部给风机构连通,所述原料分配机构的出口同时与多个所述燃烧器的所述一次风进口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及炉具。该燃烧器包括壳体和布风板,通过布风板可以分隔燃烧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并形成上部燃烧室和下部通风室。由于布风板上设置有隔离段和上凸曲线段,且仅在上凸曲线段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以可实现上部燃烧室和下部通风室间的部分连通,并在燃烧室内沿燃料供给口到灰渣排出口方向依次形成几乎无氧的热解区、贫氧的红炭区及富氧的燃烧区。此时,热解区产生的CO等还原性气体可以进入红炭区,并与燃烧生成的NOx发生还原反应,有效消除NOx;热解区产生的炭黑颗粒等还可以被红炭区吸附,实现烟尘的捕集。之后,未反应完的CO等还原性气体及未被捕集的炭黑颗粒等在流出红炭区后会再经过燃烧区,并在燃烧区进行有氧燃烧。由于进入下部通风室内的一次风能够通过上凸曲线段上分散设置的多个第一通气孔以多个角度进入燃烧区,所以一次风可以在上部燃烧室内以多个角度与CO等还原性气体及炭黑颗粒等进行扰流混合,保证燃烧的充分性,从而有效消除CO等还原性气体,并实现无烟燃烧。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所以可有效减缓燃料在上部燃烧室内的推进速度,避免出现燃料未充分燃烧就和灰渣一起涌出的情况,从而能够保证灰渣排出的有序性和顺畅性,并有效减少灰渣中的残炭量。同时可看到,上述过程不受燃料灰分含量及燃料种类的约束,故能够满足多种燃料的燃烧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的燃烧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中布风板的尺寸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中布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的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燃烧器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燃烧器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燃烧器的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燃烧器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炉具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上部燃烧室;101、燃料供给口;102、灰渣排出口;200、下部通风室;201、一次风进口;1、布风板;11、第一水平段;12、隔离段;121、下凸曲线段;122、过渡段;13、上凸曲线段;14、第二水平段;2、顶部盖板;3、侧挡板;4、底部盖板;41、检修口;42、检修口盖板;5、法兰连接板;51、第一开孔;52、第二开孔;53、螺栓孔;54、第三开孔;6、冷却风套;61、冷却风进口;62、冷却风出口;7、冷却水套;71、冷却水进出口;8、原料分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布风板(1),倾斜向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部燃烧室(100)和下部通风室(200),所述布风板(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隔离段(12)和上凸曲线段(13),且所述上凸曲线段(13)上分散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n沿所述布风板(1)的倾斜方向,所述上部燃烧室(100)具有低端和高端,所述低端设置有燃料供给口(101),所述高端设置有灰渣排出口(102);/n所述下部通风室(200)的一端设置有一次风进口(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布风板(1),倾斜向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部燃烧室(100)和下部通风室(200),所述布风板(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隔离段(12)和上凸曲线段(13),且所述上凸曲线段(13)上分散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
沿所述布风板(1)的倾斜方向,所述上部燃烧室(100)具有低端和高端,所述低端设置有燃料供给口(101),所述高端设置有灰渣排出口(102);
所述下部通风室(200)的一端设置有一次风进口(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布风板(1)倾斜向上的方向位于所述隔离段(12)上方的所述上部燃烧室(100)的横截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段(12)包括沿所述布风板(1)的倾斜方向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凸曲线段(121)和过渡段(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上凸曲线段(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华李伟白文凯张海燕刘忠攀王海苗杨晓辉白浩隆冯强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兖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