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娟专利>正文

铁合金电炉的铜瓦把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431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合金电炉铜瓦把持装置,铜瓦的内圆弧面与电极贴合,铜瓦的外楔形圆弧面与锥形环的内圆锥面配合,锥形环通过连接杆与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采用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通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蓄能器和调压回路,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油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消除铜瓦与自焙电极产生放弧,并且自焙电极可实现带一定负荷松放并能加快铜瓦与自焙电极的再次吻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铁合金电炉的铜瓦把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铁合金电炉铜瓦把持系统的液压系统是采用三位四通O型换向阀作为换向回路,由于三位四通O型换向阀不能保持压力,所以铜瓦把持系统采用在连接于把持铜瓦的锥形环和液压缸活塞杆之间的吊杆上设置弹簧结构,通过弹簧的张力来带动锥型环向上运动对铜瓦施与压力,迫使铜瓦紧贴自焙电极使电流由铜瓦通过自焙电极传入炉内。自焙电极是由碳、沥青及其他物质通过电阻热或辐射热烧结后呈石墨化的导电物质,通过不断加入可持续形成。当生产过程中自焙电极消耗后需补充时,需液压缸活塞杆推动吊杆且压缩弹簧,使锥型环向下移动放松对铜瓦施与的压力,铜瓦与自焙电极的接触压力减小或消失,铜瓦与自焙电极出现间隙,自焙电极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补充电极的消耗量,使生产正常进行。为使铁合金电炉能正常进行生产,铜瓦把持系统必须做到一是铜瓦与自焙电极的压力应一直保持在设计工作范围内并且保持稳定;二是自焙电极带负荷快速松放容易,使生产能延续进行。然而由于自焙电极特性在烧结过程中直径有±ΔD改变量,弹簧张力将产生ΔF=±K1.ΔD.ctgθ改变,式中K1为弹簧的倔强系数,θ为铜瓦锲角,由于弹簧张力ΔF改变,将出现以下情况一是使铜瓦与自焙电极之间的正向压力不足产生放弧,在极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60秒)损坏铜瓦,有时会短时间击穿所有铜瓦,使铜瓦的使用寿命大大地缩短,这是由于当自焙电极出现-ΔD改变时,弹簧张力减小值为-K1·ΔD·ctgθ所至。二是自焙电极松放困难,这是因为当自焙电极出现+ΔD改变使弹簧张力增加值为+K1·ΔD·ctgθ,该增加值使弹簧过度压缩,当需松放自焙电极时,弹簧的压缩量受影响,铜瓦与自焙电极的接触压力不能消失或贴合面不能出现间隙所至。上述情况在现有的铁合金电炉生产中经常出现,上述情况出现后将直接导致停炉事故;并且还会造成大量热损失、电极事故、炉料损耗等间接损失,其间接损失远远大于直接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合金电炉的铜瓦把持装置,它能够使自焙电极带负荷松放和铜瓦与自焙电极的再次吻合速度加快,消除铜瓦与自焙电极产生放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轴向定位的铜瓦的内圆弧面与电极贴合,铜瓦的外楔形圆弧面与锥形环的内圆锥面配合,液压缸与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相连;锥形环通过连接杆与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采用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通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蓄能器和调压回路,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油箱。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铜瓦把持装置取消了现有铜瓦把持系统中的故障隐患元件——弹簧。锥形环通过连接杆与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的活塞杆直接连接,而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采用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该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与蓄能器和调压回路配合,使液压缸能够始终保持所需的压力让锥形环对铜瓦施压,保证铜瓦与自焙电极有满足工作要求的恒定压力,并能动态补偿铜瓦把持装置的各项物理改变量,这是因为当自焙电极有径向变量时,可通过液压缸活塞杆的伸缩予以补偿,不会改变铜瓦与自焙电极的接触压力;并且使自焙电极带一定负荷松放容易,还能保证松放后铜瓦与自焙电极有设定的最大压力,使铜瓦与自焙电极再次吻合速度加快,消除铜瓦与自焙电极产生放弧。并且,本铜瓦把持装置的关键元件(如溢流阀、换向阀等)远离高温区,系统调节方便,可根据电极烧结情况适时调节压力,带电松放电极,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检修方便,而且投资省,仅为采用弹簧压力环的5/10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连接杆,2为自焙电极,3为铜瓦,4为锥形环,5为液压缸,6为油管,7为单向电磁溢流阀,8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为压力表,11为蓄能器,12为电接点压力表,13为油泵。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铁合金电炉的铜瓦把持装置的把持每一相自焙电极2的三个铜瓦3分别与固定在风筒上的吊柱铰接形成轴向定位,铜瓦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但至少应为三个。所有铜瓦均布在自焙电极2圆周,锥形环4套在铜瓦外,铜瓦3的内圆弧面与自焙电极2贴合,铜瓦3的外楔形圆弧面与锥形环4的内圆锥面配合,锥形环的不圆度应小于±1mm,锥形环4的内圆锥面楔角与铜瓦3的外楔形圆弧面楔角相等。锥形环4通过穿过炉盖的三个连接杆1分别与三个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活塞杆连接,三个连接杆1与锥形环4的连接点等分锥形环4圆周,每个连接杆1的两端与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活塞杆、锥形环4分别铰接。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但至少应为三个。所述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固定在风筒上,通过两根油管6连接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采用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两个工作油口A、B分别通过两根油管6与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进油口P通过油管连通蓄能器11和调压回路,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回油口T通过油管连接油箱。蓄能器11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进油口的油管上设有压力计,压力计为压力表10和电接点压力表12,或者只采用电接点压力表12也能达到同样效果。调压回路采用电磁溢流阀,电磁溢流阀为单向电磁溢流阀7,单向电磁溢流阀7安装在油泵13连接蓄能器11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管路上;或者调压回路采用一般的电磁溢流阀,电磁溢流阀通过单向阀与蓄能器11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连通,也能达到同样效果。油泵13的吸油口连接油箱。铁合金电炉的自焙电极为三相自焙电极,每一相自焙电极由一个与上述结构相同的铜瓦把持装置把持。本铁合金电炉的铜瓦把持装置工作时,油泵13启动,延时接通单向电磁溢流阀7,液压油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输送到液压缸5的有杆腔,同时液压油经单向电磁溢流阀7按调定的压力向蓄能器11充压,使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有杆腔有压力保持,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杆1将锥形环4上拉,使锥形环4套住的铜瓦3与自焙电极2紧紧地贴合。由于此时液压缸5内的压力是恒定的,就迫使铜瓦3与自焙电极长期处于恒压状态,铜瓦与自焙电极保持紧密接触,使电流由铜瓦通过自焙电极传入炉内。当压力达到设定值后,电接点压力表12将单向电磁溢流阀7接通,油泵13卸荷并延时停止。当液压系统压力低于电接点压力表12设定压力下限时,油泵13自动启动并延时接通单向电磁溢流阀7,向蓄能器11充压,如此反复,使液压系统始终保持在正常压力范围内。当生产过程中自焙电极消耗后需补充时,为使自焙电极2在补充时能够快速松放,液压油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进入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无杆腔,液压缸5的活塞杆向下推动锥形环4,使锥型环4向下移动放松对铜瓦3施与的压力,铜瓦与自焙电极的接触压力消失并出现间隙,自焙电极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补充电极的消耗量,使生产正常进行。当电极的消耗量得到补充后,液压油又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输送到液压缸5的有杆腔,使铜瓦与自焙电极的接触面快速吻合,消除铜瓦与自焙电极因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合金电炉的铜瓦把持装置,轴向定位的铜瓦(3)的内圆弧面与电极(2)贴合,铜瓦(3)的外楔形圆弧面与锥形环(4)的内圆锥面配合,液压缸与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相连;其特征在于:锥形环(4)通过连接杆(1)与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的活塞杆连接;液压系统的换向回路采用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两个工作油口连通用于控制锥形环运动的液压缸(5),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进油口连通蓄能器(11)和调压回路,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回油口连接油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娟
申请(专利权)人:黄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