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张紧篷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42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张紧篷房,包括横梁、篷布及两呈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框架,多根横梁安装于两支撑框架之间,篷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支撑框架中的一者,篷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篷布铺设于横梁上,篷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篷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可充气上气囊,两可充气上气囊呈相对布置,两可充气上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自然下垂的篷布涨起并绷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具有结构简单及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式张紧篷房
本专利技术涉及篷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张紧篷房。
技术介绍
现有的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篷布,篷房支架包括左右正对设置的两个框架及连接在两个框架之间的多根横梁,篷布的两侧具有卡条,篷布两侧的卡条分别卡装到一个框架上并铺设在多根横梁之上。为使篷布的两侧卡条能顺利地卡装到框架上,篷布的宽度尺寸一般要比两框架之间的距离大,但此设计使使得安装完毕后的篷布无法实现紧绷状态,导致篷布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垂。为了改善此种情况,当前已有篷房采用压紧管和长度可调的方管对篷布进行调节,篷布上下两端位置靠压紧管拉紧,篷布左右两侧通过调节方管的长度使得篷布的两侧也被拉紧,从而使篷布的四周受力均匀,不易出现褶皱。但是由于压紧管、方管自身的结构复杂以及与框架的安装难度大,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和严重影响了篷布组装的便捷性。因此,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及操作便捷的充气式张紧篷房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操作便捷的充气式张紧篷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包括横梁、篷布及两呈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框架,多根所述横梁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篷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一者,所述篷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所述篷布铺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篷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所述篷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可充气上气囊,两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呈相对布置,两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自然下垂的所述篷布涨起并绷紧。较佳地,所述可充气上气囊熔融连接于所述篷布的底部。较佳地,所述可充气上气囊为一条状连续结构,所述可充气上气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呈交叉布置。较佳地,所述可充气上气囊的上设有一连通其内腔的单向阀。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还包括一边布,所述边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一者上,所述边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边布位于所述篷布的下端,所述边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所述边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可充气下气囊,两所述可充气下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褶皱的所述边布绷紧并平整。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还包括一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可充气上气囊,所述连接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可充气下气囊。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还包括一泵气装置和气压监测仪,所述可充气下气囊上开设有一充气口,所述泵气装置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充气口,所述气压监测仪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和/或所述可充气下气囊上。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还包括一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连通于可充气上气囊和/或所述可充气下气囊,所述泵气装置具有往所述可充气下气囊泵送热空气的功能。较佳地,所述支撑框架由相互首尾相接的支撑杆连接形成,所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槽,同一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所有所述支撑杆的卡槽对接连通而形成一安装通道,所述篷布和所述边布的两侧均套装有卡条,所述卡条各对应卡入于一所述安装通道中。较佳地,所述篷布的下端套装有压紧管,所述压紧管呈相对可调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压紧管相对所述支撑杆的调整带动所述篷布的两端相对远离而拉紧所述篷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包括横梁、篷布及两呈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框架,多根横梁安装于两支撑框架之间,篷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支撑框架中的一者,篷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篷布铺设于横梁上,篷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篷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可充气上气囊,两可充气上气囊呈相对布置,两可充气上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自然下垂的篷布涨起并绷紧,篷布此时产生横向的张紧力,篷布在横向连续张紧,全程无需使用长度可调的管件进行调节,从而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有效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篷布涨起并绷紧后不会产生褶皱,整体上美观整洁,不易因外部风载而产生振动,大大减少了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气式张紧篷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充气式篷房在隐藏一篷布及一边布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横梁与支撑杆相安装时两者连接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中横梁内的挂杆部分伸出而与挂扣相扣合时横梁与支撑杆连接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篷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沿图6中B方向投影所得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沿6中C方向投影所得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往可充气上气囊注气的过程中,篷布从自然下垂状态变换为涨起绷紧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篷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边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张紧篷房100包括横梁10、篷布20及两呈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框架30,多根横梁10安装于两支撑框架30之间,篷布20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支撑框架30中的一者,篷布20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支撑框架30中的另一者,篷布20铺设于横梁10上,篷布20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支撑框架30之间的间距,篷布20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可充气上气囊40,两可充气上气囊40呈相对布置,两可充气上气囊40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自然下垂的篷布20涨起并绷紧,篷布20此时产生横向的张紧力,篷布20在横向连续张紧,全程无需使用长度可调的管件进行调节,从而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有效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篷布20涨起并绷紧后不会产生褶皱,整体上美观整洁,不易因外部风载而产生振动,大大减少了噪音。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使用中,篷布20的横向指的是宽度方向,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可充气上气囊40熔融连接于篷布20的底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篷布20与可充气上气囊40设为一体结构,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可充气上气囊40与篷布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除以上连接方式外,可充气上气囊40还可拆卸地安装于篷布20的底部,即可充气上气囊40与篷布20为分体式结构,如可充气上气囊40通过“魔术贴”等粘附于篷布20的底部上,以减少加工的难度。优选的是,可充气上气囊40平贴于篷布20底部的表面上,使得可充气上气囊40在充气时能够快速有效连动篷布20涨起和绷紧。优选的是,横梁10可通过扣装的方式安装至支撑框架30上,例如图4和图5中支撑框架30上安装有挂扣101,对应地,横梁10通过安装上自带挂钩的挂杆102,挂杆102能通过卡勾扣装到挂扣101上,从而方便横梁10与支撑框架30连接。此外,挂杆102还可呈伸缩地安装到横梁10内,以便于横梁10与支撑框架30的调整和安装。更具体地,如下。如图1、图3、图6、图7、图9和图10所示,可充气上气囊40为一条状连续结构,可充气上气囊40的延伸方向与横梁10的延伸方向呈交叉布置,使得充气时的可充气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张紧篷房,包括横梁、篷布及两呈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框架,多根所述横梁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篷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一者,所述篷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所述篷布铺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篷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可充气上气囊,两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呈相对布置,两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自然下垂的所述篷布涨起并绷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张紧篷房,包括横梁、篷布及两呈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框架,多根所述横梁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篷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一者,所述篷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所述篷布铺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篷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可充气上气囊,两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呈相对布置,两所述可充气上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间距不断缩小,以使自然下垂的所述篷布涨起并绷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上气囊熔融连接于所述篷布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上气囊为一条状连续结构,所述可充气上气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呈交叉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上气囊的上设有一连通其内腔的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张紧篷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边布,所述边布的第一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一者上,所述边布的第二侧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边布位于所述篷布的下端,所述边布两侧之间的尺寸大于两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所述边布的底部两侧各设有可充气下气囊,两所述可充气下气囊在充气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团结廖杨威陈进辉李杰威
申请(专利权)人:赛尔特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