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41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属于泳池建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建造施工时间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现有管道安装结构不稳定,抗震效果差,水处理系统灵活性差,辅助设施用房现场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游泳池系统场地适应性大,安装方式简便,人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泳池建造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游泳池是在地面上进行土建施工,这类泳池安装时间长,安装过程需要使用沉重的设备,在工地上装配错误的风险极大,易发生尺寸偏差、池体结构破裂或泄露,还容易因池水的氧化侵蚀作用而影响使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模块化拼装游泳池技术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推广数年之久,该技术从大型专业的游泳场馆到中小型泳池、SPA及私人会所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多采用于临时性游泳场馆,同时技术、做法参差不齐,质量无法保障。该技术在国内没有成熟的行业标准或公认的优质技术;目前国内拼装游泳池多为塑料制品,池水深度不可以超过1.5m,仅可以作为临时游泳池使用;国外引进的技术存在较多本地化的问题。例如,游泳池行业普遍对池水采用循环净化处理,以保障池水符合卫生要求。传统游泳池的水处理系统通常是将各水处理单元统一布置在机房内,并按处理流程顺序设置。该布置方法便于单独的设备检修和更换,但存在以下缺点:空间利用率低,机房整体场地浪费面积较大;设备需在现场砌筑基础上组装、调试等,施工布置繁杂,工期较长;设备布置灵活性较差,设备间摆放、组合受场地空间限制,需根据现场情况针对性布置。辅助设施用房的施工形式以现场施工为主,整体劳动强度较大,现场管理复杂混乱,施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管道安装系统的支撑和抗震性能较差,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发生管道破裂,造成水体外流,有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和起火等风险。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至少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之一:(1)泳池建造施工时间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2)管道安装结构不稳定,抗震效果差,管道安装复杂;(3)现有游泳池水处理系统灵活性差;(4)泳池辅助设施用房现场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进一步的,池体模块化构件包括立板总成、长支撑架、水沟、水沟托架和底板支撑架;水沟设置在立板总成的上部,水沟用作溢水槽和/或调节水池;底板支撑架设置在立板总成的底部,且垂直于立板总成;底板支撑架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另一端与长支撑架连接;长支撑架一端与底板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且长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水沟托架支撑在水沟和立板总成之间。进一步的,长支撑架与立板总成之间设置中支撑架;中支撑架一端与长支撑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中支撑架用于支撑长支撑架。进一步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安装在机壳内,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水处理单元的运行,机壳上开设有供管道通过的通孔,水处理单元通过管道与池体连接。进一步的,水处理单元包括循环单元、过滤单元和消毒单元;池体内的池水经循环单元、过滤单元、消毒单元处理后流回池体;循环单元为整个水处理系统提供动力;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变化调整循环单元的循环量。进一步的,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能够给池水提供热能。进一步的,管道系统包括管道管系和抗震管道支吊架,抗震管道支吊架用于为管道系统提供支撑;泳池池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管道管系连通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泳池池水经进水管流入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后从出水管流出再次流回池体中。进一步的,抗震管道支吊架包括:主体支撑架,主体支撑架对管道进行支撑固定,主体支撑架包括第一竖直支撑件、第二竖直支撑件、水平支撑件、第一斜支撑件、第二斜支撑件和管卡;其中,第一竖直支撑件、第二竖直支撑件分别与水平支撑件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一个U型或门型结构。进一步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还包括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辅助设施用房包括强制淋浴区和浸脚消毒池,设施用房由成套预制件组装而成;预制件包括型钢和面板;型钢用于形成所述设施用房的整体型钢框架,面板用于安装在整体型钢框架上形成设施用房的墙体。进一步的,设施用房的顶部和侧面均设置有设备夹层,给排水管道集成于设备夹层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之一:1)本专利技术的池体模块化构件采用二级支撑的方式对泳池侧壁的池体模块化构件进行支撑,长支撑架对立板总成进行三角形倾斜支撑,同时二级中支撑架能够对斜支撑的长支撑架进行支撑,防止长支撑架发生变形,保证了模块化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拼接后的泳池的整体的稳定性。三角形支撑具有很好的抗剪力性能,三角形支撑在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四周均匀分布,荷载分布均匀,能够支撑泳池池体的同时调节微小尺寸偏差。2)在立板总成的上部设置水沟作为溢水槽,收集溢出水,解决了平台积水问题,起到了防滑的效果,水沟同时具有调节水量波动冲击的作用。3)水处理系统通过将水处理单元集成在机壳内,无需预留专用的土建机房,在出厂时即可将水处理单元组装好安装在机壳内,无需在泳池场地现场进行组装,只需通过管路与游泳池等进行简单的连接即可使用,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将各水处理单元紧密结合,集成在标准化的机壳内,便于运输、施工、安装,节约布置空间;机壳内部安装在工厂内完成,外部只需要将进水、出水和反冲洗管道等对接即可,装配过程高效快捷,节省了现场安装时间以及人工成本;通过将各水处理单元集成在机壳内,比传统泳池机房面积节省了66%,大幅度降低了场地占用,有效提高建筑的可利用空间,提高泳池的整体经济效益。4)抗震管道支吊架增添了管托和管盖,管托和管盖构成圆柱壳体,将管道夹紧固定在圆柱壳体内部,管托还具有预定位作用,在管道与抗震支吊架支架的安装固定过程中,能够对管道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防止管道相对于支吊架的滑移或倾斜,避免了管道未固定完全时从支架滑落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性更高,同时使施工过程更加简洁、有序,能够简化施工过程,方便工人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主体支撑架、管托和管盖分别对管道进行固定,能够实现具有多个支撑点的多点固定的安装模式,管托结构使支架对管道的连接更紧密可靠,使结构体的稳定性增加。多点支撑使管道和建筑主体的定位钢板之间具有多个连接点,使管道具有多个支撑点,能够分散单个支撑点的承重,同时保证管道系统的安装可靠性,提高管道系统的抗震能力。5)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全部采用预制件进行装配完成,可在生产地对构件提前生产和预配,一体化的全方位设计,同时解决了电气、排水、给水、浸脚消毒池自动投药等问题,最终在施工现场拼接而成,因此,砌筑、抹灰、保温等流程无需在现场中进行。降低了现场施工强度,减少施工误差,提高施工效率;辅助设施用房面板设置有防水面层,对原有土建部分没有要求,不需要重新做防水,减少了施工程序,提高了辅助设施用房地址的可选范围。面层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结构,提高安全性能。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所述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所述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所述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所述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模块化构件包括立板总成(1)、长支撑架、水沟(2)、水沟托架(4)和底板支撑架(10);所述水沟(2)设置在立板总成(1)的上部,所述水沟(2)用作溢水槽和/或调节水池;所述底板支撑架(10)设置在立板总成(1)的底部,且垂直于立板总成(1);所述底板支撑架(10)一端与立板总成(1)连接,另一端与长支撑架连接;所述长支撑架一端与底板支撑架(10)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1)连接,且所述长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水沟托架(4)支撑在所述水沟(2)和所述立板总成(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撑架与立板总成(1)之间设置中支撑架(9);所述中支撑架(9)一端与长支撑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1)连接,所述中支撑架(9)用于支撑长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11)、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12),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12)安装在机壳(11)内,通过控制单元(12)控制水处理单元的运行,机壳(11)上开设有供管道通过的通孔,水处理单元通过管道与池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和消毒单元(15);池体内的池水经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消毒单元(15)处理后流回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锂李茂林赵昕赵德天郝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