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旋转转台,旋转转台上设有两组平行的连接杆组,两组连接杆组沿旋转转台的转轴中心对称,每个连接杆组包括两根并排的连接杆,远离旋转转台的连接杆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旋转转台上,靠近旋转转台的连接杆通过气缸连接在旋转转台上,每个连接杆上安装有若干个螺柱支架夹具,螺柱支架定位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夹具底座上布置有两个C型定位块,两个C型定位块开口部分相对设置,两个C型定位块之间留有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方便完成螺柱支架的安装,且将螺柱支架的安装与顶盖焊接夹具分开,提高了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
技术介绍
汽车顶盖雨水槽两侧通过螺柱实现各种装饰的安装功能,由于螺柱体积小,数量多,遍布在顶盖周围,其定位、抓取和安装通常为工艺设计的困难点。现有的主流车企通常将螺柱支架定位夹具集成到顶盖焊接夹具上,然后由人工进行夹具上安装,安装完毕后通过气缸实现螺柱与顶盖雨水槽的定位,再进行焊接。但传统的这种做法存在已下缺点:1、由于螺柱通常是左右对称,而顶盖面积大,顶盖焊接夹具一般较大,通常需要在顶盖焊接夹具两侧安排人员进行螺柱安装,导致人员编程率低下;2、由于螺柱固定在顶盖焊接夹具上,其安装时间占用顶盖焊接打点的节拍,导致打点效率低下;3、由于螺柱数量多,导致其螺柱夹紧单元多,增加了顶盖焊接夹具的复杂度,导致顶盖焊接干涉区域增加,焊接效率降低;4、螺柱支架夹具集成到顶盖焊接夹具上,不易更换,通用性差,只能针对一种螺柱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方便完成螺柱支架的安装,且将螺柱支架的安装与顶盖焊接夹具分开,提高了焊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旋转转台,所述旋转转台上设有两组平行的连接杆组,两组所述连接杆组沿所述旋转转台的转轴中心对称,每个所述连接杆组包括两根并排的连接杆,远离所述旋转转台的连接杆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旋转转台上,靠近所述旋转转台的连接杆通过气缸连接在所述旋转转台上,每个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若干个螺柱支架夹具,所述螺柱支架夹具,包括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上布置有两个C型定位块,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开口部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之间留有距离,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开口底部之间的距离与螺柱支架的长度相匹配,所述C型定位块开口的宽度与所述螺柱支架的宽度相匹配,所述C型定位块通过分别设在两条臂上的螺栓紧固在所述夹具底座上。优选地,所述C型定位块两条臂上设有供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过的紧固孔,所述紧固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螺杆的外径,所述紧固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栓螺帽的外径,所述C型定位块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固定在所述夹具底座上的靠销,所述C型定位块与所述靠销之间垫有定位垫片。优选地,所述C型定位块一条臂的外侧设有所述靠销,所述C型定位块背部两端的外侧各设有一个所述靠销。优选地,所述夹具底座上位于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开口之间的位置上开有检测孔,所述夹具底座的背面固定有工件检测装置,所述工件检测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孔下方。优选地,所述夹具底座上位于所述C型定位块开口位置设有磁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多个螺柱支架的安装,降低了人力成本,且安装效率更高;2、将螺柱支架的安装与顶盖焊接夹具分开,不在占用顶盖焊接打点的节拍,提高了焊接效率,3、使螺柱支架夹具与顶盖焊接夹具分离,降低了顶盖焊接夹具的复杂度,避免了顶盖焊接时,焊接机器人与螺柱支架夹具的干涉,提高了焊接效率;4、通过更换连接杆上的螺柱支架夹具,能够适配多种螺柱支架,通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连接杆上安装螺柱支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螺柱支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螺柱支架夹具未安装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螺柱支架夹具安装螺柱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底座1、旋转转台2、连接杆组3、连接杆4、固定支架5、气缸6、螺柱支架夹具7、上件作业面8、取件作业面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旋转转台2,旋转转台2上设有两组平行的连接杆组3,两组连接杆组3沿旋转转台2的转轴中心对称,每个连接杆组3包括两根并排的连接杆4,远离旋转转台2的连接杆4通过固定支架5安装在旋转转台2上,靠近旋转转台2的连接杆4通过气缸6连接在旋转转台2上,每个连接杆4上安装有若干个螺柱支架夹具7,结合图4、图5及图6所示,螺柱支架夹具7包括夹具底座10,夹具底座10上布置有两个C型定位块11,两个C型定位块11开口12部分相对设置,两个C型定位块11之间留有距离,两个C型定位块11开口12底部之间的距离与螺柱支架13的长度相匹配,C型定位块11开口12的宽度与螺柱支架13的宽度相匹配,C型定位块11通过分别设在两条臂上的螺栓14紧固在夹具底座10上。其中,C型定位块11两条臂上设有供螺栓14的螺杆穿过的紧固孔15,紧固孔15的内径大于螺栓14螺杆的外径,紧固孔15的内径小于螺栓14螺帽的外径,C型定位块11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固定在夹具底座10上的靠销16,C型定位块11与靠销16之间垫有定位垫片,在本实施例中,C型定位块11一条臂的外侧设有靠销16,C型定位块11背部两端的外侧各设有一个靠销16。另外,夹具底座10上位于C型定位块11开口12位置设有磁铁19,夹具底座10上位于两个C型定位块11开口12之间的位置上开有检测孔17,夹具底座10的背面固定有工件检测装置18,工件检测装置18位于检测孔17下方。本实施例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的使用方法,结合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旋转转台2将一组连接杆组3旋转至上件作业面8,在此过程中,通过气缸6使该连接杆组3中的两个连接杆4靠近并拢,同时,另一组连接杆组3旋转至取件作业面9,并通过气缸6使该连接杆组3中的两个连接杆4分离与取件作业面9的机器人相配合;B)作业人员在上件作业面8将螺柱支架13放置在位于上件作业面8的两个连接杆4上的螺柱支架夹具7内,同时,机器人在取件作业面9将位于取件作业面9的两个连接杆4上螺柱支架夹具7内的螺柱支架13取出;C)旋转旋转转台2,使两组连接杆组3交换位置,同时通过气缸6使位于上件作业面8的连接杆组3中的两个连接杆4接近并拢,通过气缸6使位于取件作业面9的连接杆组3中的两个连接杆4分离与取件作业面9的机器人相配合;D)重复步骤B)~步骤C),完成上件作业和取件作业。其中,螺柱支架夹具7在使用时,先将与待固定螺柱支架13尺寸匹配的两个C型定位块11通过螺栓14安装在夹具底座10上,这两个C型定位块11开口12的宽度与待固定螺柱支架13的宽度相匹配,两个C型定位块11安装此时为粗定位,然后在C型定位块11与靠销16之间插入定位垫片,通过定位垫片的数量和厚度,对C型定位块11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最终拧紧螺栓14。然后即可将待固定螺柱支架13放置在两个C型定位块11的开口12部位之间,并通过磁铁19吸住,防止其晃动。同时,通过工件检测装置18能够实时检测到待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旋转转台(2),所述旋转转台(2)上设有两组平行的连接杆组(3),两组所述连接杆组(3)沿所述旋转转台(2)的转轴中心对称,每个所述连接杆组(3)包括两根并排的连接杆(4),远离所述旋转转台(2)的连接杆(4)通过固定支架(5)安装在所述旋转转台(2)上,靠近所述旋转转台(2)的连接杆(4)通过气缸(6)连接在所述旋转转台(2)上,每个所述连接杆(4)上安装有若干个螺柱支架夹具(7),所述螺柱支架夹具(7)包括夹具底座(10),所述夹具底座(10)上布置有两个C型定位块(11),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11)开口(12)部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11)之间留有距离,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11)开口(12)底部之间的距离与螺柱支架(13)的长度相匹配,所述C型定位块(11)开口(12)的宽度与所述螺柱支架(13)的宽度相匹配,所述C型定位块(11)通过分别设在两条臂上的螺栓(14)紧固在所述夹具底座(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旋转转台(2),所述旋转转台(2)上设有两组平行的连接杆组(3),两组所述连接杆组(3)沿所述旋转转台(2)的转轴中心对称,每个所述连接杆组(3)包括两根并排的连接杆(4),远离所述旋转转台(2)的连接杆(4)通过固定支架(5)安装在所述旋转转台(2)上,靠近所述旋转转台(2)的连接杆(4)通过气缸(6)连接在所述旋转转台(2)上,每个所述连接杆(4)上安装有若干个螺柱支架夹具(7),所述螺柱支架夹具(7)包括夹具底座(10),所述夹具底座(10)上布置有两个C型定位块(11),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11)开口(12)部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11)之间留有距离,两个所述C型定位块(11)开口(12)底部之间的距离与螺柱支架(13)的长度相匹配,所述C型定位块(11)开口(12)的宽度与所述螺柱支架(13)的宽度相匹配,所述C型定位块(11)通过分别设在两条臂上的螺栓(14)紧固在所述夹具底座(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螺柱支架夹具的预装转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雄锋,扶正义,魏化,万智洋,孙振,董君杰,饶学昌,科文庆,付文龙,李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