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307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包括导管架主体、浮动式下水桁架和隔水导管,导管架主体包括若干根主腿、至少1个正立面框架和至少1个侧立面框架,每根主腿的底部都设置有一组裙桩套筒,相邻主腿之间通过正立面框架和侧立面框架依次交替连接形成导管架主体;浮动式下水桁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框架层,每个水平框架层上都设置有导向孔,隔水导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浮动式下水桁架的多个水平框架层的导向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利用浮动式下水桁架不仅增强了导管架主体在运输、安装等工况下的稳定性,还代替水平支撑框架为隔水导管提供支撑保护,使之可应用于水深超过200m的超深水海洋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油气开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
技术介绍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水深环境通常为水深200米以内的常规海域。近年来,随着我南海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逐步走向深水,陆续发现一批水深超过200米的油气田,故此现将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称为海洋深水环境,把水深300至400米的海域称为海洋超深水环境。导管架平台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海域,凭借其优秀的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截止目前我国尚未有可在水深超过200米海域工作的导管架平台。主要原因在于海洋深水环境(尤其是海洋超深水环境)下的导管架平台具有服役波浪力大、结构自重大等特点,仍然采用以往常规浅水海域导管架平台的现有技术,其导管架总体框架、结构规划、隔水导管支撑、运输安装等技术方案不仅因缺乏适用性而引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并且导管架平台的整体投资将十分高昂,严重制约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用以解决现有的常规浅水导管架平台不能适用于海洋深水环境尤其是海洋超深水环境的问题,盘活我国南海200米-400米水深油气田开展局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包括导管架主体、浮动式下水桁架和隔水导管,所述导管架主体包括若干根主腿、至少1个正立面框架和至少1个侧立面框架,若干根所述主腿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多边形,每根所述主腿的底部都设置有一组裙桩套筒,相邻所述主腿之间通过所述正立面框架和所述侧立面框架依次交替连接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框架层,每个水平框架层上都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依傍所述侧立面框架设置于所述导管架主体内;所述隔水导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的多个水平框架层的导向孔。优选地,所述导管架主体的底部的若干角落设置有若干可调式防沉板,所述可调式防沉板包括多个连接短节和防沉板,相邻所述连接短节之间为相对位移可调式连接,所述防沉板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短节设置于所述导管架主体的底部。优选地,相邻所述连接短节之间为插接式或卡接式装配。优选地,所述导管架主体包括4根主腿、2个正立面框架和2个侧立面框架,4根所述主腿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四边形,其中一个所述正立面框架设置于前面2根所述主腿之间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的前面,另外一个所述正立面框架设置于后面2根所述主腿之间形成导管架主体的背面,2个所述侧立面框架分别设置于前面所述主腿和后面所述主腿之间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的两个侧面。优选地,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还包括4个下水腿,4个所述下水腿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矩形,其中,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的前面2个下水腿之间和后面的2个下水腿之间分别通过多个X形斜撑从上自下依次相连形成浮动式下水桁架的前立面和后立面,左侧的2个下水腿之间和右侧的2个下水腿之间分别通过多个V形斜撑从上自下依次相连形成浮动式下水桁架的前立面和后立面。优选地,所述侧立面框架全部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多个X形斜撑和多个横向支撑,所述正立面框架中部及以下的主体部分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多个X形斜撑和多个横向支撑。优选地,所述导管架主体内部横向间断设置有多个水平支撑框架,所述水平支撑框架包括两个所述侧立面框架的横向支撑、两个所述正立面框架的横向支撑和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的水平框架层,两个所述侧立面框架的横向支撑以及两个所述正立面框架的横向支撑与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的水平框架层位于同一水平面形成多边形水平框架,所述多边形水平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斜撑形成所述水平支撑框架,所述隔水导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框架的水平框架层的导向孔。优选地,每个正立面框架的两个主腿之间的正立面框架上增设2个副腿,且两个所述副腿之间设置有X形斜撑,所述副腿与位于侧边主腿之间设置有对角斜撑,所述导管架主体上部副腿的区域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横向支撑,所述正立面框架的两个副腿底端部与相邻X形斜撑的顶端部分别通过两个对角斜撑相连形成中部的五边形框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利用浮动式下水桁架不仅增强了导管架主体在运输、安装等工况下的稳定性,还代替水平支撑框架为隔水导管提供支撑保护,有效提升导管架平台在200米以上水深海域的生存作业能力,使之可应用于超深水海洋环境,此外导管架主体的底部设置的可调式防沉板,增加了导管架平台对不平整海床面的适应性和在位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填补了200至400米水深海域导管架平台的空白,有效支持我国南海油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的正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正立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侧立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正立面框架的上部放大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浮动式下水桁架的侧视图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水平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式防沉板与超深水导管架平台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式防沉板的布置图。附图说明:①、④分别表示正立面框架上的两个主腿所在的中心轴,②、③表示正立面框架上的两个副腿所在的中心轴,A、B分别表示侧立面框架上的两个主腿所在的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的叙述中,文中的“前”、“后”、“左”、“右”是基于说明书附图而进行的描述。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4,该超深水导管架平台为钢桁架结构,包括导管架主体1、浮动式下水桁架2和隔水导管3。导管架主体1包括若干根主腿11、至少1个正立面框架12和至少1个侧立面框架13,若干根主腿11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多边形,每根主腿11的底部都设置有一组裙桩套筒4,每组裙桩套筒4通过钢桩固定于海床。相邻主腿11之间通过正立面框架12和侧立面框架13依次交替连接形成导管架主体1。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地,导管架主体1包括4根主腿11、2个正立面框架12和2个侧立面框架13,4根主腿11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四边形,其中一个正立面框架12设置于前面2根主腿11之间形成导管架主体1的前面,另外一个正立面框架12设置于后面2根主腿11之间形成导管架主体1的背面,2个侧立面框架13分别设置于前面主腿11和后面主腿11之间形成导管架主体1的两个侧面。进一步地,侧立面框架13全部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多个X形斜撑和多个横向支撑,正立面框架12中部及以下的主体部分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多个X形斜撑和多个横向支撑,其中每个X形斜撑指的是与主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架主体(1)、浮动式下水桁架(2)和隔水导管(3),/n所述导管架主体(1)包括若干根主腿(11)、至少1个正立面框架(12)和至少1个侧立面框架(13),若干根所述主腿(11)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多边形,每根所述主腿(11)的底部都设置有一组裙桩套筒(4),相邻所述主腿(11)之间通过所述正立面框架(12)和所述侧立面框架(13)依次交替连接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1);/n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框架层(21),每个水平框架层(21)上都设置有导向孔(22),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2)依傍所述侧立面框架(13)设置于所述导管架主体(1)内;/n所述隔水导管(3)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2)的多个水平框架层(21)的导向孔(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架主体(1)、浮动式下水桁架(2)和隔水导管(3),
所述导管架主体(1)包括若干根主腿(11)、至少1个正立面框架(12)和至少1个侧立面框架(13),若干根所述主腿(11)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多边形,每根所述主腿(11)的底部都设置有一组裙桩套筒(4),相邻所述主腿(11)之间通过所述正立面框架(12)和所述侧立面框架(13)依次交替连接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1);
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框架层(21),每个水平框架层(21)上都设置有导向孔(22),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2)依傍所述侧立面框架(13)设置于所述导管架主体(1)内;
所述隔水导管(3)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浮动式下水桁架(2)的多个水平框架层(21)的导向孔(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架主体(1)的底部的若干角落设置有若干可调式防沉板(5),所述可调式防沉板(5)包括多个连接短节和防沉板,相邻所述连接短节之间为相对位移可调式连接,所述防沉板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短节设置于所述导管架主体(1)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连接短节之间为插接式或卡接式装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架主体(1)包括4根主腿(11)、2个正立面框架(12)和2个侧立面框架(13),4根所述主腿(11)的水平截面的投影首尾顺次连接围成四边形,
其中一个所述正立面框架(12)设置于前面2根所述主腿(11)之间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1)的前面,另外一个所述正立面框架(12)设置于后面2根所述主腿(11)之间形成导管架主体(1)的背面,2个所述侧立面框架(13)分别设置于前面所述主腿(11)和后面所述主腿(11)之间形成所述导管架主体(1)的两个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水导管架平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贾旭王忠畅付殿福慈洪生邵卫东沈晓鹏孙友义李达于春洁张宝钧高鹏张晖刘明谢波涛李书兆夏志董德龙易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