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筒、采热管、左上集箱、左下集箱、窑体、右下集箱、右上集箱、下降管、导气管、进水管、出气管,进水管与出气管设置在锅筒上部,锅筒沿隧道窑纵向布置在窑体上方,左上集箱、左下集箱、右下集箱、右上集箱固定设置在窑体两侧的墙体内部,采热管均匀间隔横向布置在窑体内部上方,左下集箱与右下集箱分别通过下降管连接到锅筒下部并相互连通,左上集箱与右上集箱分别通过导气管与锅筒连通,左上集箱与右下集箱通过采热管连通,左下集箱与右上集箱通过采热管连通,既不影响矸砖烧结质量,保证隧道窑的正常生产运行,又能有效地将隧道窑余热转化为热蒸汽,作为采暖、加热、动力等使用,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扩大了热能利用范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
技术背景煤矿在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既占用了大量的土 地,又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用煤矸石制砖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之一。煤矸石制砖是将煤斤石粉碎后加入配料制成煤矸石砖坯,通过煤幵石砖 坯在隧道窑中的自燃烧结而成,隧道窑分为预热叙、烧结段、冷却段,在煤矸 砖的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能,年产5000万块煤矸石砖规模的制砖隧 道窑, 一年内煤矸砖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约为650亿大卡。目前,这些热量 大部分被白白浪费掉, 一种简单的余热利用方式是将铁水箱直接置于隧遒窑烧 结段顶部,将水加热,以热水的形式供应澡堂用水或取暖。这种工艺存在的主 要不足有1、由于水箱吸热底部距离炙热的煤矸砖较远,造成热传导效率较 低。2、由于以水做为传热媒介,直接使'用原水加热,水箱结垢速度很快,结 垢后形成隔热层,不仅降低了热利用率,而且由于水箱低层被干烧,经常被烧 漏,需要进行停产维护,影响生产、浪费材料。3、釆用热水供热,由于管道 热损失大,热能利用率低。4、相对于蒸汽锅炉,由于水箱加热产生的热水温 度、压力等影响,余热的利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做为动力及其它生产 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上存在的设备使用寿命短、材料消耗大、影响煤矸砖正常生产、余热用途狭窄的不足,结合煤矸砖隧道窑的具体特 点,本技术是提供一种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将煤矸砖隧道窑余转 换为热蒸汽。本技术包括锅简、釆热管、左上集箱、左下集箱、窑体、右下褰箱、右上集箱、下降管、导气管、进水管、出气管,进水管与出气管设置在锅简上 部,锅筒沿隧道窑纵向布置在窑体上方,左上集箱、左下集箱、右下集箱、右 上集箱固定设置在窑体两侧的墙体内部,采热管均匀间隔横向布置在窑体内部 上方,左下集箱与右下集箱分别通过下降管连接到锅简下部并相互连通,左上 集箱与右上集箱分别通过导气管与锅简连通,左上集箱与右下集箱通过釆热管 连通,左下集箱与右上集箱通过采热管连通。这样,煤矸砖坯进入隧道窑体后,在烧结段依靠煤矸石的自燃进行烧结, 经烧结后进入冷却段。炙热的煤矸余热在冷却段释放,本装置与隧道窑的冷却 段形成锅炉燃烧系统,锅筒、釆热管、左上集箱、左下集箱、右下集箱、右上 集箱、下降管、导气管形成汽水循环回路,既不影响矸砖烧结质量,保证隧道 窑的正常生产运行,又能有效地将隧道窑余热转化为热蒸气,作为采暖、加热、 动力等使用,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扩大了热能利用范围。由于本技术的 使用代替了燃煤锅炉,不仅节省了燃煤锅炉所需要的燃料、设备电力及人工费 用,而且减少了因燃煤而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了节能减排效果,每年可为企 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l、图2可知,本技术包括锅简l、采热管2、左上集箱3、左 下集箱4、窑体8、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IO、下降管ll、导气管12、进水管 16、出气管18,进水管16与出气管18设置在锅简1上部,进水管用于向锅 简内加水,出气管用于蒸汽的排出。排污阀17设置在锅简的下部,用于排放 锅简底部的污垢,锅简1沿隧道窑纵向布置在窑体8上方。采热管2组成辐射 受热面,锅简l构成供水与集气压力容器,锅简内部设置有汽水分离器、分配 水装置和连续排污装置。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10 固定设置在窑体两侧的墙体内部,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右下集箱9、右 上集箱10设计为圆简状结构。釆热管2均匀间隔横向布置在窑体内部上方, 左下集箱4与右下集箱9分别通过下降管11连接到锅简1下部并相互连通, 左上集箱3与右上集箱10分别通过导气管12与锅简1连通,左上集箱3与右 下集箱9通过釆热管2连通,左下集箱4与右上集箱10通过采热管2连通。 锅简1、釆热管2、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10、下降 管11、导气12管形成汽水循环回路,窖体内下部是连续的轨道5、窑车6及 炙热的煤矸7,釆热管2位于圩砖7上部,炙热的煤矸砖余热以热辐射传导给 布置的釆热管,冷水由锅简经下降管流入到釆热管,吸收热能后变成热蒸气由 导气管12回到锅简,在锅简内上部形成压力蒸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供给其 它装置进行使用。为了保证本装置的安全运行,在锅简1上设置安全阀l5、 压力表14和水位计13等安全保护装置,保障本装置安全运行,装置配备的电 控柜具有自动上水和高低水位报警功能。锅简、釆热管、左上集箱、左下集箱、 右下集箱、右上集箱均釆用耐温、耐压、耐腐蚀钢材加工制成。按照煤矸砖隧 道窑的设计工艺要求,为了充分利用余热,不影响烧结温度和矸砖质量,本技术设置于冷却段,其前端应设置在烧结段与冷却段的交接处,其长度设计为10-12米为宜。权利要求1、一种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筒(1)、采热管(2)、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窑体(8)、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10)、下降管(11)、导气管(12)、进水管(16)、出气管(18),进水管(16)与出气管(18)设置在锅筒(1)上部,其特征是锅筒(1)沿隧道窑纵向布置在窑体(8)上方,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10)固定设置在窑体两侧的墙体内部,采热管(2)均匀间隔横向布置在窑体内部上方,左下集箱(4)与右下集箱(9)分别通过下降管(11)连接到锅筒(1)下部并相互连通,左上集箱(3)与右上集箱(10)分别通过导气管(12)与锅筒(1)连通,左上集箱(3)与右下集箱(9)通过采热管(2)连通,左下集箱(4)与右上集箱(10)通过采热管(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在锅简(1) 上设置安全阀(15)、压力表(l4)和水位计(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筒、采热管、左上集箱、左下集箱、窑体、右下集箱、右上集箱、下降管、导气管、进水管、出气管,进水管与出气管设置在锅筒上部,锅筒沿隧道窑纵向布置在窑体上方,左上集箱、左下集箱、右下集箱、右上集箱固定设置在窑体两侧的墙体内部,采热管均匀间隔横向布置在窑体内部上方,左下集箱与右下集箱分别通过下降管连接到锅筒下部并相互连通,左上集箱与右上集箱分别通过导气管与锅筒连通,左上集箱与右下集箱通过采热管连通,左下集箱与右上集箱通过采热管连通,既不影响矸砖烧结质量,保证隧道窑的正常生产运行,又能有效地将隧道窑余热转化为热蒸汽,作为采暖、加热、动力等使用,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扩大了热能利用范围。文档编号F22B21/12GK201163151SQ20082006911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道友, 刘金良, 单智勇, 姜秋生, 张建民, 王振宏, 艾克中, 薛专利技术, 赵廷钊, 赵新国, 郭利坤, 陆勇敢 申请人: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筒(1)、采热管(2)、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窑体(8)、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10)、下降管(11)、导气管(12)、进水管(16)、出气管(18),进水管(16)与出气管(18)设置在锅筒(1)上部,其特征是锅筒(1)沿隧道窑纵向布置在窑体(8)上方,左上集箱(3)、左下集箱(4)、右下集箱(9)、右上集箱(10)固定设置在窑体两侧的墙体内部,采热管(2)均匀间隔横向布置在窑体内部上方,左下集箱(4)与右下集箱(9)分别通过下降管(11)连接到锅筒(1)下部并相互连通,左上集箱(3)与右上集箱(10)分别通过导气管(12)与锅筒(1)连通,左上集箱(3)与右下集箱(9)通过采热管(2)连通,左下集箱(4)与右上集箱(10)通过采热管(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廷钊,艾克中,单智勇,刘金良,陆勇敢,张建民,郭利坤,王振宏,薛发明,刘道友,姜秋生,赵新国,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