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衣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97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衣剂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豆科种子诸如大豆、绿豆、红小豆的种衣剂,包括激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助剂和余量的去离子水,激素包括纯度95%烯效唑和纯度为100%矮壮素,微量元素包括钼酸铵、硅酸钠和氯化钙,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豆科种子用种衣剂配方中不含高毒性的克百威,以适应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且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种衣剂拌种包衣处理后可明显提高豆科种子的株高、节数、叶面积、根长、根冠比、根瘤数、光合速率、结荚期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最终产量,将最终产量增产2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衣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衣剂配方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豆科种子诸如大豆、绿豆、红小豆的种衣剂。
技术介绍
种子处理是最重要、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植保手段之一,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病虫害春防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全省种子处理面积达400万公顷,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种子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药剂拌种,二是药剂闷种,三是药剂浸种,四是种衣剂技术。种衣剂一般是由有效成份及助剂组成。是一种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微肥、激素等。我国种衣剂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种衣剂种子包衣技术,目前,种子包衣技术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牧草以及珍稀林木上的应用正迅速扩张,也是我国“种子工程”在近年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以往应用的种衣剂,根据活性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农药型种衣剂、复合型种衣剂、生物型种衣剂等几种。单一农药型种衣剂包衣中加入某些杀虫、杀菌剂、除草剂作为种衣添加剂,这是最常用的、使用最多的一种种衣剂。复合型种衣剂中添加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农药、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解磷、解氮和解钾微生物、抗生素等。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侵染和土壤中害虫的危害。随着种子的生物型种衣剂在种衣剂中应用生物防治剂,根据不同生物之间拮抗原理,筛选有益的微生物拮抗有害病菌的繁殖、侵害而达到防病的目的,可避免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对非靶标生物、一些有益生物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护生态平衡。此外,也有用动植物提取物,无机矿物如生物碱、芳香油、单宁、维他命、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天然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抑菌剂等活性物质配置而成的种衣剂,对人、畜、作物和环境低毒无污染。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今后种衣剂技术的发展将朝着安全高效、低毒无毒、多功能的复合型的方向发展。目前应用的大豆种衣剂,不少产品对人体和环境有着严重的毒害和污染,例如,市场上销售较多的“抗重茬、克百威”等大豆种衣剂,毒性大、污染严重,其中克百威7mg便可置人于死地,并在环境中留下持久性污染,至少50年不能消除,这已成为我国生态型农业的一大隐患。虽然大豆种衣剂产品较多,但在应用中表现出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有些产品成分单一、功能片面、高毒高残留、作用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市场上尽管出现了一些生物种衣剂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衣剂的高毒高残留问题,但有许多相关产品在增加产量、调控作物生长、防病防虫等方面作用效果不明显,制约了这些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种衣剂,可以将豆类,诸如大豆、绿豆或红小豆等,增产20%以上,不含高毒性的克百威,以适应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种衣剂,包括激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助剂和余量的水,所述的激素包括烯效唑和矮壮素,所述的微量元素包括钼酸铵、硅酸钠和氯化钙,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所述的烯效唑的纯度95%,所述的矮壮素纯度为100%,所述的烯效唑的浓度为20mg/L,所述的矮壮素的浓度为10mg/L,所述的钼酸铵的浓度为8g/L,所述的硅酸钠的浓度为0.0325g/L,所述的氯化钙的浓度为0.2g/L,所述的谷氨酸的浓度为0.48g/L,所述的丝氨酸的浓度为0.48g/L,所述的苯丙氨酸的浓度为0.12g/L,所述的甘氨酸的浓度为0.36g/L。进一步地说,所述的助剂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剂和防冻剂。进一步地说,所述的杀菌剂为氟唑菌酰胺或苯醚甲环唑,以1L种衣剂计,氟唑菌酰胺的使用量为10g,苯醚甲环唑为3.2g。进一步地说,所述的杀虫剂为吡虫啉或毒死蜱,以1L种衣剂计,吡虫啉的使用量为160g,毒死蜱为250g。进一步地说,所述的润湿剂的用量为种衣剂总质量的0.4~0.5%。进一步地说,所述的分散剂的用量为种衣剂总质量的2.0%。进一步地说,所述的增稠剂的用量为种衣剂总质量的2.5%。进一步地说,所述的成膜剂的用量为种衣剂总质量的1.0%。进一步地说,所述的防冻剂的用量为种衣剂总质量的5%。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种衣剂的应用,所述的种衣剂用于豆科种子增产的用途,增产至少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豆科种子,诸如大豆、绿豆或红小豆用种衣剂配方中不含高毒性的克百威,以适应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且经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衣剂拌种包衣处理后可明显提高豆科种子的株高、节数、叶面积、根长、根冠比、根瘤数、光合速率、结荚期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最终产量,将最终产量增产20%以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株高变化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节数变化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叶面积变化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根长对比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根冠比对比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根瘤数对比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光合速率对比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结荚期干物质积累对比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种子处理前后的大豆最终产量对比示意图,图中,CK为未处理的大豆种子,treatment为经过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处理过的大豆种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1L种衣剂计,各组分质量为:纯度95%的烯效唑20mg,纯度为100%的矮壮素10mg,钼酸铵8g,硅酸钠0.0325g,氯化钙0.2g,谷氨酸0.48g,丝氨酸0.48g,苯丙氨酸0.12g,甘氨酸0.36g,氟唑菌酰胺10g,吡虫啉160g,润湿剂4g,分散剂20g,增稠剂25g,成膜剂10g,防冻剂50g,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2:以1L种衣剂计,各组分质量为:纯度95%的烯效唑20mg,纯度为100%的矮壮素10mg,钼酸铵8g,硅酸钠0.0325g,氯化钙0.2g,谷氨酸0.48g,丝氨酸0.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激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助剂和余量的去离子水,所述的激素包括烯效唑和矮壮素,所述的微量元素包括钼酸铵、硅酸钠和氯化钙,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所述的烯效唑的纯度95%,所述的矮壮素纯度为100%,所述的烯效唑的浓度为20mg/L,所述的矮壮素的浓度为10mg/L,所述的钼酸铵的浓度为8g/L,所述的硅酸钠的浓度为0.0325g/L,所述的氯化钙的浓度为0.2g/L,所述的谷氨酸的浓度为0.48g/L,所述的丝氨酸的浓度为0.48g/L,所述的苯丙氨酸的浓度为0.12g/L,所述的甘氨酸的浓度为0.36g/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激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助剂和余量的去离子水,所述的激素包括烯效唑和矮壮素,所述的微量元素包括钼酸铵、硅酸钠和氯化钙,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所述的烯效唑的纯度95%,所述的矮壮素纯度为100%,所述的烯效唑的浓度为20mg/L,所述的矮壮素的浓度为10mg/L,所述的钼酸铵的浓度为8g/L,所述的硅酸钠的浓度为0.0325g/L,所述的氯化钙的浓度为0.2g/L,所述的谷氨酸的浓度为0.48g/L,所述的丝氨酸的浓度为0.48g/L,所述的苯丙氨酸的浓度为0.12g/L,所述的甘氨酸的浓度为0.36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剂和防冻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剂为氟唑菌酰胺或苯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喜军王孟雪曹亮任春元张明聪于高波周旭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