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该装置包括底部呈30~60°的倾斜角度(B)设置的还原釜(1);还原釜的两侧板(2)下部以30~60°的夹角(C)倾斜相交,在相交处设置圆弧过渡的排渣槽(3);排渣槽(3)的下部设有排渣口(4),排渣口(4)与隔热段(5)连接,隔热段(5)内放置隔热体(6),隔热段(5)的另一端连接排渣阀(7);排渣阀(7)的出口设有可移动的导渣装置(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排渣效率,减少还原釜中的热量损失,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能力,并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技术背景金属真空冶炼要求还原反应温度在1000 130(TC之间,还原釜内部压强小于13Pa。如果 采用还原釜装料进行还原反应,由于还原釜容量大,装料量也大幅提升,可以提高产生率。 但在还原反应结束后,也必然会有大量的还原渣从还原釜中排出。为了提高还原釜排渣口的 密封度和减小排渣时造成还原釜内的热量损失,因此排渣口的直径不能过大。由于排渣口的 直径较小和排渣口处在高温状态下,排渣时排渣口的温度很高,排渣时还需要把排渣口前端 填塞的隔热体取出,工人在高温下进行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因此大大影响了 排渣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排渣的时间,造成还原釜内的热量损失,提高了生产成本。由于经 常拆装,也会影响还原釜排渣口密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可以提高排渣效率 ,减少还原釜中的热量损失,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能力,并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 部呈30 6(T的倾斜角度B设置或底部制作成呈30-60。倾斜状的还原釜l;还原釜的两侧板 2下部以30 60。的夹角C倾斜相交,在相交处设置圆弧过渡的排渣槽3;排渣槽3的下部设有 排渣口4,排渣口4与隔热段5连接,隔热段5内放置隔热体6,隔热段5的另一端连接排渣阀7 ;排渣阀7的出口设有可移动的导渣装置8。上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还原釜1的底部呈35 50。倾斜设置或 底部制作成呈35-50°倾斜状,还原釜的两侧板2下部以35 50。的夹角倾斜相交,或以不小 于还原渣的堆积角度相交。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的隔热段5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隔热段 5两端设有法兰9;隔热段5经垫在法兰9上的加强环10用螺栓11与还原釜1上的排渣口4连接, 隔热段5与还原釜1的连接处垫有密封条12。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的隔热段5用陶瓷纤维等耐火材料制成 ,隔热段5内放置的隔热体6用耐火纤维浇注成流线型。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的加强环10由两个半圆组成。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的排渣阀7采用闸阀。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的所述的导渣装置8包括隔热体存放段 13,隔热体存放段13倾斜设置,隔热体存放段13的底部设有端盖14,隔热体存放段13的顶部 设有活动密封口15,隔热体存放段13的下方连接有导渣管16;隔热体存放段13顶部的活动密 封口15中设有密封垫17;隔热体存放段13或/和导渣管16上设有滑动支座18,滑动支座18的 下面设有导槽或导轨19,导槽或导轨19在水平面可纵向设置,或横向设置,也可以任意方向 设置;导槽或导轨19上设有滑动支座定位装置20;导渣管16下方设有导渣槽21。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在所述还原釜的排渣槽3上部和所述导渣装 置8的隔热体存放段13的上方设有辅助排渣口22。前述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中,所述导渣装置8的导渣管16下方的一侧设有 与导渣管16连接的挡尘板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排渣过程基本处于密封状态,可以减少还原釜中的热 量的损失,降低了能源消耗,排渣过程中只要打开排渣阀,处于还原釜隔热段的隔热体自动 滑入本技术中的隔热体存放段,还原渣自动从还原釜中流出,经过本技术中的导渣 管直接流入导渣槽,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排渣的时间。减少了热辐射,因此大大改善了 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附图说明附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3是附图1的A向视图附图4本技术中的还原釜在还原炉中的位置图 附图5本技术中的还原釜 附图6是本技术中导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技术中加强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l-还原釜,2-侧板,3-排渣槽,4-排渣口, 5-隔热段,6-隔热体, 7-排渣阀,8-导渣装置,9-法兰,10-加强环,11-螺栓,12-密封条,13-隔热体存放段, 14-端盖,15-活动密封口, 16-导渣管,17-密封垫,18-滑动支座,19-导槽或导轨,20-滑 动支座定位装置,21-导渣槽,22-辅助排渣口, 23-挡尘板,B-倾斜角度,C-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主要用于金属真空冶炼结束后排除还原釜中的还原废渣。本技术中所用的还原釜其结构如图4所示,外形如图5所示,它包括釜 体,釜体为箱体或圆筒结构,釜体底部倾斜设置,釜体顶部倾斜或水平设置,釜体中设置一 组贯穿釜体并按阵列排列的辐射管,釜体底部最低点侧面的釜体上设有排渣口4,釜体底部 最高点与排渣口相对处的釜体上设有辅助排渣口22,釜体顶部最高点设有装料口,釜体顶部 最高点侧面的釜体上设有金属蒸汽真空抽气口。所述釜体的底部和顶部呈30 60。(最好 35 50° )倾斜设置。所述的辐射管在还原釜中以等间距的阵列排列。所述阵列排列的辐射 管管与管间距为8 20厘米。所述釜体的底部和顶部为锥面或圆弧面的过渡面。所述的釜体 采用耐热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釜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碳化硅层。所述的釜体 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所述的釜体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制作时,将还原釜的底部制作成倾斜状,还原釜的两侧板下部倾斜相交,在相交处设置 圆弧过渡的排渣槽;排渣槽的下部设置排渣口,排渣口与隔热段的入口连接,隔热段内放置 隔热体,隔热段的出口连接排渣阀;排渣阀的另一端连接可移动的导渣装置。排渣时导渣装 置与阀门连接,打开阀门,隔热段中的隔热体自动滑入导渣装置的隔热体存放段,还原渣经 导渣装置的导渣管排入导渣槽中。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的结构如图l、图2和图3所示,它包括还原釜l,还原釜 l的底部呈30 60。的倾斜角度B设置,最好呈35 5(T的倾斜角度B设置;还原釜的两侧板 2下部以30 60。的夹角C倾斜相交,最好以35 5(T的夹角C倾斜相交,在相交处设置圆弧 过渡的排渣槽3;排渣槽3的下部设有排渣口4,;圆弧半径与排渣口4的直径相近,使得还原 釜中不同位置的渣都能自流向排渣口4排出。排渣口4与隔热段5连接,隔热段5内放置隔热体 6,隔热段5的另一端连接排渣阀7;排渣阀7的另一端连接可移动的导渣装置8。所述的隔热 段5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隔热段5两端设有法兰9;隔热段5经垫在法兰9上的加强环10用螺栓 11与还原釜1上的排渣口4连接,在连接处垫有密封条12。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的加强 环10由两个半圆组成,如图7所示。所述的隔热段5用陶瓷纤维材料制成,隔热段5内放置的 隔热体6用耐火纤维浇注成双头流线型,以便于隔热体6能顺畅的从隔热段中滑到导渣装置8 的隔热体存放段13中,所述的排渣阀7采用闸阀,阀门用来限定隔热体的位置,隔热体由阀 门阀芯档住防止下滑,阀芯移出,隔热体下滑至导渣装置隔热体存放段13中,达到控制排渣 的目的。阀门最好选用闸阀节省长度,使用可靠。权利要求1. 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部呈30~60°的倾斜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部呈30~60°的倾斜角度(B)设置或底部制作成呈30-60°倾斜状的的还原釜(1);还原釜的两侧板(2)下部以30~60°的夹角(C)倾斜相交,在相交处设置圆弧过渡的排渣槽(3);排渣槽(3)的下部设有排渣口(4),排渣口(4)与隔热段(5)连接,隔热段(5)内放置隔热体(6),隔热段(5)的另一端连接排渣阀(7);排渣阀(7)的出口设有可移动的导渣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强,王永红,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世纪天元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