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钛锭自燃的均热炉隔离工具,用于冶金行业钛(钛合金)铸锭在均热炉内的加热,其特征在于:采用耐火材料(镶嵌金属层)烘烤制成的隔离工具整体呈长方体块状,下表面是长方形平面,上表面有2个并排的、与铸锭尺寸匹配的半圆形凹坑,相邻凹坑的间距550mm。钛锭加热时:(1)将本工具平放在均热炉内、靠近炉墙的炉底上;(2)钳入均热炉内的铸锭,一端竖于隔离工具的凹坑处,另一端斜靠在炉墙上;(3)按规定的加热工艺对铸锭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杜绝了均热炉加热钛锭时的自燃现象。实施本专利加热的铸锭,轧制出的方坯表面质量优,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吨钢成本降低2000元以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加热钛(或钛合金)锭的加热炉设备,尤其是指用于均热炉加热钛(或钛合金)锭的专用工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金属合金的热加工开坯方法,一般有二种锻压机锻造、初轧机(横列式轧钢机)轧制。由于钛(或钛合金)是一种价格不菲的贵金属,虽然钛(或钛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比重轻,强度高)及优异的抗腐蚀性能,但钛的活泼性决定了钛的特殊制造方法,造成长期以来钛的使用量比较小,因此,目前钛(或钛合金)锭的热加工开坯都依赖于锻造完成,其生产工艺基本上采用“真空自耗熔炼→锻压开坯”的传统工艺,其优点是成坯率较高,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故适应小批量(或特殊要求)热加工生产。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钛(或钛合金)具有高强度、良好耐热性及优异的抗腐蚀性能,钛(或钛合金)已成为重要的航空、造船及化工用的结构材料,面对钛(或钛合金)产品市场拓展的延伸,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凸现,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的传统锻造开坯工艺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开发生产周期较短、效率高的以轧代锻(初轧机轧制代替锻压机锻造,以高的生产效率,降低总的生产成本)热加工开坯生产工艺路线,成为钛(或钛合金)生产厂家的研究、发展方向。初轧机轧制热加工开坯过程中,金属锭的加热温度选择和均匀性,是影响金属轧件的轧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钛(或钛合金)锭的加热均匀性,对钛(或钛合金)轧件的轧制稳定性及表面质量影响尤为突出。无论是初轧机轧制开坯,还是和锻压机锻造开坯,用于金属锭加热的加热炉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知道与初轧机配套的加热炉是中心换热式均热炉,与锻压机配套的加热炉是室状炉,均热炉与室状炉是完全不同的加热炉。由于均热炉承担着各类钢种的金属锭(钢锭、钛锭)在相当高的温度(1180~1320℃)和强氧化气氛条件下加热,因此均热炉对金属锭加热时,有二个特点(1)均热炉的炉底存在着大量的氧化铁皮堆积(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加,不可避免);(2)钢锭后期保温阶段,采用钢锭翻身(消除钢锭的另一端处于均热炉炉底而陷于氧化铁皮之中的阴影,避免钢锭的加热温度不均匀,提高轧制质量。)来实现钢锭的加热温度均匀化。钛及钛合金的加热均匀化是初轧机轧制开坯的必要条件。中心换热式均热炉加热钛(或钛合金)锭时,在钢锭后期保温阶段的钢锭翻身操作(900℃温度下,钳吊点接触的夹持钛锭翻身并轻放于炉底)中,由于钛及钛合金具有熔点高(1668℃)、燃点低(1167℃)的特点,铸锭与氧化铁皮发生磨擦易发生钛及钛合金自燃烧现象,故必须确保每次操作无一失误(就是说,不得发生钛锭坠落现象),而钛(或钛合金)的自耗锭无锥度的特点,对钛锭翻身操作无失误的要求,实属勉为其难。钢锭翻身操作时,一旦发生钛锭坠落,钛锭与炉底氧化铁皮局部剧烈磨擦,引起的氧化反应而导致钛锭燃烧,将造成钛锭损失、均热炉严重损坏的重大质量、设备事故,影响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一种防止钛锭自燃的均热炉隔离工具,用于钛(或钛合金)锭在均热炉中的加热,有效地避免了均热炉加热钛(或钛合金)铸锭时可能发生的燃烧现象,杜绝了钛(钛合金)锭可能的自燃现象导致的重大质量、设备事故,满足了冶金制造商安全生产的要求。本技术提供的防止钛锭自燃的均热炉隔离工具,其特征在于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离工具整体呈长方体块状,块状隔离工具厚度H=300~500mm(H太大,制作成本上升;H太小,隔离工具强度过小,容易破损。);隔离工具下表面是长方形平面,上表面有1~3个并排的凹坑(凹坑数量太多,隔离工具的尺寸、重量较大,将隔离工具钳入均热炉内的操作比较困难。);凹坑尺寸与钛(或钛合金)铸锭尺寸匹配(便于钛或钛合金铸锭安置在块状隔离装置上,避免与均热炉炉底的氧化铁皮接触、磨擦),凹坑深度h=20~50mm(h太大,影响隔离工具强度;h太小,被加热铸锭不易固定。);相邻凹坑之间的距离L=400~700mm(L太大,一方面占用均热炉加热空间过大,影响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制作成本上升;L太小,被加热铸锭之间距离过小,不利于铸锭的加热均匀性。);上述组合构成本技术。隔离工具的材料采用耐火材料烘烤制成(一方面可以承受均热炉内的高温气氛,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满足钛及钛合金锭的加热均匀性要求);最好在耐火材料中嵌入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钢丝、钢筋、金属网,提高隔离工具的使用寿命。凹坑形状是圆形、半圆形,最好是半圆形(一方面减少隔离工具的宽度,节约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影响铸锭在均热炉内的加热效果。)。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 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2、制作方便、成本低;3、操作安全、可靠性强;4、杜绝可能发生的钛(钛合金)锭加热自燃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某钢铁公司轧钢车间实施本技术专利,用于φ500的钛、钛合金(TA2、TA3、TA10、GR2、GR3、GR9等品种)铸锭(重量为1.5吨)在均热炉中的加热,其特征在于隔离工具整体呈长方体块状,块状隔离工具厚度H=400mm;隔离工具下表面是长方形平面,上表面有2个并排的半圆形凹坑;凹坑直径φ520(与铸锭尺寸匹配),凹坑深度h=25mm;相邻凹坑之间的距离L=550mm;隔离工具的材料采用耐火材料烘烤制成,耐火材料夹层中嵌入钢筋。均热炉加热钛(钛合金)铸锭时(1)首先将本技术钳入均热炉内,平放在靠近炉墙的炉底上;(2)然后将钛(钛合金)铸锭钳入均热炉内,铸锭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竖于隔离工具上表面的凹坑处,另一端斜靠在均热炉的炉墙上;(3)最后,按规定的加热工艺对钛(钛合金)铸锭进行加热先将铸锭在均热炉内保温15~20分钟,铸锭的入炉温度≤800℃;其次升温,以≤60℃/h的速度加热升温至常规温度900℃~1000℃(具体温度根据钛或钛合金的成分确定);第三,铸锭在900℃~1000℃保温2.5小时,其各点温度差≤30℃;第四,铸锭出均热炉,在初轧机上进行热加工开坯,一火轧制出合格的140~180mm规格的钛或钛合金方坯。实施本技术专利,用于均热炉加热钛(或钛合金)铸锭,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效地避免了均热炉加热钛(钛合金)锭时可能发生的自燃现象,与传统的“真空自耗熔炼→室状炉加热→锻压开坯”生产工艺相比,钢坯表面质量优,生产周期缩短10倍以上,金属成坯率稳定在89%以上(与锻压开坯工艺相当),总的冶金制造成本降低2000元/吨钢以上。轧制开坯出的钛或钛合金坯,经各项性能检测,其内材质量完全符合GB/T2965-1996标准和ASTMB348要求,合格率100%,经济效益显著,满足了冶金制造商快捷、方便地生产钛及钛合金钢坯的要求,适应用户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权利要求1.防止钛锭自燃的均热炉隔离工具,其特征在于隔离工具整体呈长方体块状,块状隔离工具厚度H=300~500mm;隔离工具下表面是长方形平面,上表面有1~3个并排的凹坑;凹坑尺寸与钛及钛合金铸锭尺寸匹配,凹坑深度h=20~50mm;相邻凹坑之间的距离L=400~700mm;上述组合构成本技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钛锭自燃的均热炉隔离工具,其特征在于隔离工具的材料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止钛锭自燃的均热炉隔离工具,其特征在于:隔离工具整体呈长方体块状,块状隔离工具厚度H=300~500mm;隔离工具下表面是长方形平面,上表面有1~3个并排的凹坑;凹坑尺寸与钛及钛合金铸锭尺寸匹配,凹坑深度h=20~50mm;相邻凹坑之间的距离L=400~700mm;上述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宪平,施惠康,沈燕源,顾新根,金海忠,杨昭,汪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