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58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在模具上设置熔铝网装置,将注塑后的接收器外壳和天线直接熔接,生产成本少,成品重量轻,发信号效率更高,通过铝网熔接技术,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市场得到普遍推广,对提高天线接收器的生产效率及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配件制造
,尤其涉及到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工业路由器天线的发展方向上一定是朝着节省材料、小型化、轻型化、高功率的迈进。传统上的工业天线接收器,是由铝或不锈钢造成,在制造过程中,天线的体积比较大,比较耗原材成本,且天线在使用过中,因它是实心且面积大,受风阻也较大,同时信号收、发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公司决定研发新型天线接收器大锅铝网熔接技术,改进铝网熔接工艺,减少信号损耗,提高信号传递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在接收器外壳注塑模具上安装熔铝网装置,将接收器外壳和天线直接熔接,生产成本少,成品重量轻,发信号效率更高,通过铝网熔接技术,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市场得到普遍推广,对提高天线接收器的生产效率及水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所述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氨酯、可塑性橡胶、硅胶、橡胶、全氧化石油树脂混合,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步骤二、在步骤一得到混合物中加入助剂,搅拌3-4小时后;接着加入抗氧化剂,搅拌1-2小时后;最后加入增透剂,搅拌1-2小时后放入模具成型,得到半成品的接收器外壳;其中,所采用的模具上设计熔铝网装置,同时将铝网与接收器外壳精准熔合;所述熔铝自网装置的气压保持0.4-0.7MAP,温度要求130±5℃。进一步地说,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三、对步骤二得到的接收器外壳进行表面抛光处理;步骤四、在表面光滑处理后的接收器外壳上喷涂底漆,所述底漆的厚度为10-15mm;步骤五、对喷涂底漆后的接收器外壳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步骤六、在步骤六操作后的接收器外壳上喷涂中漆,其中所述中漆;步骤七、对喷涂中漆后的接收器外壳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步骤八、在步骤七操作后的接收器外壳上涂布UV保护层,以及对涂布UV保护层的接收器外壳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进一步地说,步骤一中,所述聚氨酯为40-60份,所述可塑性橡胶为20-30份,所述全氧化石油树脂为10-20份,所述硅胶为10-15份,所述橡胶为4-8份。进一步地说,步骤二中,所述助剂为1-2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5-3份,所述增透剂为0.5-1份。进一步地说,步骤一中,所述聚氨酯为60份,所述可塑性橡胶为25份,所述全氧化石油树脂为20份,所述硅胶为12份,所述橡胶为6份。进一步地说,步骤二中,所述助剂为1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5份,所述增透剂为1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接收器外壳制造工艺在模具上设置熔铝网装置,将注塑后的接收器外壳和天线直接熔接,生产成本少,成品重量轻,发信号效率更高,通过铝网熔接技术,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市场得到普遍推广,对提高天线接收器的生产效率及水平;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器外壳与天线熔接时采用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气压保持0.4-0.7MAP,温度要求130±5℃,采用线外熔合时的精准定位技术,铝网的良率100%有保证;同时解决解决了启新RDAA-MT1天线模具铝网模内无法成形的技术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所述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氨酯、可塑性橡胶、硅胶、橡胶、全氧化石油树脂混合,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步骤二、在步骤一得到混合物中加入助剂,搅拌3-4小时后;接着加入抗氧化剂,搅拌1-2小时后;最后加入增透剂,搅拌1-2小时后放入模具成型,得到半成品的接收器外壳;其中,所采用的模具上设计熔铝网装置,同时将铝网与接收器外壳精准熔合;所述熔铝自网装置的气压保持0.4-0.7MAP,温度要求130±5℃。本实施例中,所述制造工艺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三、对步骤二得到的接收器外壳进行表面抛光处理;步骤四、在表面光滑处理后的接收器外壳上喷涂底漆,所述底漆的厚度为10-15mm;步骤五、对喷涂底漆后的接收器外壳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步骤六、在步骤六操作后的接收器外壳上喷涂中漆,其中所述中漆;步骤七、对喷涂中漆后的接收器外壳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步骤八、在步骤七操作后的接收器外壳上涂布UV保护层,以及对涂布UV保护层的接收器外壳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所述聚氨酯为40-60份,所述可塑性橡胶为20-30份,所述全氧化石油树脂为10-20份,所述硅胶为10-15份,所述橡胶为4-8份。步骤二中,所述助剂为1-2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5-3份,所述增透剂为0.5-1份。较佳的是,步骤一中,所述聚氨酯为60份,所述可塑性橡胶为25份,所述全氧化石油树脂为20份,所述硅胶为12份,所述橡胶为6份。较佳的是,步骤二中,所述助剂为1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5份,所述增透剂为1份本实施例的接收器外壳制造工艺在模具上设置熔铝网装置,将注塑后的接收器外壳和天线直接熔接,生产成本少,成品重量轻,发信号效率更高,通过铝网熔接技术,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市场得到普遍推广,对提高天线接收器的生产效率及水平;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器外壳与天线熔接时采用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气压保持0.4-0.7MAP,温度要求130±5℃,采用线外熔合时的精准定位技术,铝网的良率100%有保证;同时解决解决了启新RDAA-MT1天线模具铝网模内无法成形的技术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聚氨酯、可塑性橡胶、硅胶、橡胶、全氧化石油树脂混合,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n步骤二、在步骤一得到混合物中加入助剂,搅拌3-4小时后;/n接着加入抗氧化剂,搅拌1-2小时后;/n最后加入增透剂,搅拌1-2小时后放入模具成型,得到半成品的接收器外壳;/n其中,所采用的模具上设计熔铝网装置,同时将铝网与接收器外壳精准熔合;/n所述熔铝自网装置的气压保持0.4-0.7MAP,温度要求13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氨酯、可塑性橡胶、硅胶、橡胶、全氧化石油树脂混合,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在步骤一得到混合物中加入助剂,搅拌3-4小时后;
接着加入抗氧化剂,搅拌1-2小时后;
最后加入增透剂,搅拌1-2小时后放入模具成型,得到半成品的接收器外壳;
其中,所采用的模具上设计熔铝网装置,同时将铝网与接收器外壳精准熔合;
所述熔铝自网装置的气压保持0.4-0.7MAP,温度要求1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熔接技术的接收器外壳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三、对步骤二得到的接收器外壳进行表面抛光处理;
步骤四、在表面光滑处理后的接收器外壳上喷涂底漆,所述底漆的厚度为10-15mm;
步骤五、对喷涂底漆后的接收器外壳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180-220℃;
步骤六、在步骤六操作后的接收器外壳上喷涂中漆,其中所述中漆;
步骤七、对喷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金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