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晶晶专利>正文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48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控制管;控制管外侧设置有尺寸线;控制管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控制管上端沿横向均匀分布有卡口;控制管外侧套接配合有多个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内侧和控制管外侧套接配合;控制管外侧,固定环左端转动连接有卡环;卡环外侧上端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和卡口配合的卡条;卡环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进入和取出,控制调节均匀涂药,转动观察患处,方便进行涂药、检查和观察患者患处的愈合情况,会适应患者的体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在进行妇产科临床治疗时经常用到上药装置,传统的上药装置直径较大,放入和取出时容易造成不适,传统的在进行上药时,患者阴道内伤口处的褶皱处不易进行涂药且涂药不均匀,传统的不方便观察患处,就会造成不方便对患者涂药、检查和观察患者患处的愈合情况,使用不便,而且传统上药装置和患者体内接触时太凉容易造成不适或者刺激患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方便进入和取出,控制调节均匀涂药,转动观察患处,方便进行涂药、检查和观察患者患处的愈合情况,会适应患者的体温。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包括控制管;控制管外侧设置有尺寸线;控制管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控制管上端沿横向均匀分布有卡口;控制管外侧套接配合有多个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内侧和控制管外侧套接配合;控制管外侧,固定环左端转动连接有卡环;卡环外侧上端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和卡口配合的卡条;卡环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左右两端均开有连接孔;气囊右端设置有和连接孔螺纹密封配合的连接管;最右端辅助装置气囊右端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右端设置有注射管;注射管上端开有进水口;注射管外侧设置有刻度线;注射管左端和进水管右端连通设置;注射管内密封滑动有活塞;活塞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杆;注射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和控制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控制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轮;控制管左部外侧上端沿横向开有三个安装槽;左部的安装槽内安装有摄像模块;中部的安装槽内安装有喷头;右部的安装槽内安装有照明灯;摄像模块和外界的显示设备连通;控制管内设置有喷药管;喷药管左端和喷头连通设置;喷药管右端连通有药罐;药罐右端连通有增压泵。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的控制板上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的进水管内涂有特氟龙涂层。本技术与传统上药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控制板、控制管、尺寸线的配合,方便调节使其到达患者的患处进行上药,而且气囊进入时收缩直径较小,方便进入患者体内,减少传统直径较大造成的不适;当取出时将气囊收缩,也方便取出;2、控制轮、控制杆、螺纹块、控制杆、活塞、注射管、进水管、连接管、气囊的配合,气囊膨胀将患者阴道内伤口处的褶皱撑开,方便对患处进行均匀涂药;螺纹的设置也方便控制气囊的膨胀大小;气囊膨胀后,配合摄像模块和照明灯方便观察患处,在配合喷头对其进行均匀上药;3、控制板、控制管、卡环、卡条、摄像模块、照明灯、喷头进行转动,观察患者体内的患处,方便转动寻找观察,方便进行涂药,了解患者体内涂药的变化,而且也方便检查和观察患者患处的愈合情况;通过进水口可将温水注入气囊内,气囊和患者体内接触时不会太凉,会适应患者的体温,方便使用;4、控制板上设置有防滑纹,增大摩擦力方便使用;进水管内涂有特氟龙涂层,减少水的粘附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管;2、尺寸线;3、控制板;4、卡口;5、固定环;6、卡环;7、卡条;8、气囊;9、连接孔;10、连接管;11、进水管;12、注射管;13、进水口;14、刻度线;15、活塞;16、控制杆;17、螺纹块;18、控制轮;19、安装槽;20、摄像模块;21、喷头;22、照明灯;23、喷药管;24、药罐;25、增压泵;26、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包括控制管1;控制管1外侧设置有尺寸线2;控制管1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3;控制管1上端沿横向均匀分布有卡口4;控制管1外侧套接配合有多个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环5;固定环5内侧和控制管1外侧套接配合;控制管1外侧,固定环5左端转动连接有卡环6;卡环6外侧上端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和卡口4配合的卡条7;卡环6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囊8;气囊8左右两端均开有连接孔9;气囊8右端设置有和连接孔9螺纹密封配合的连接管10;最右端辅助装置气囊8右端连通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右端设置有注射管12;注射管12上端开有进水口13;注射管12外侧设置有刻度线14;注射管12左端和进水管11右端连通设置;注射管12内密封滑动有活塞15;活塞15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杆16;注射管12右端固定连接有和控制杆16螺纹连接的螺纹块17;控制杆16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轮18;控制管1左部外侧上端沿横向开有三个安装槽19;左部的安装槽19内安装有摄像模块20;中部的安装槽19内安装有喷头21;右部的安装槽19内安装有照明灯22;摄像模块20和外界的显示设备连通;控制管1内设置有喷药管23;喷药管23左端和喷头21连通设置;喷药管23右端连通有药罐24;药罐24右端连通有增压泵25;控制板3上设置有防滑纹26;进水管11内涂有特氟龙涂层。先将辅助装置放到控制管1上,利用卡条7和卡口4的配合将卡环6卡接到控制管1上,从而将辅助装置和控制管1连接,再通过连接管10将气囊8连通;通过药罐24和增压泵25进行喷药;使用时,如图1所示,手持控制板3将控制管1置入患者的阴道内,通过尺寸线2的观察进行控制,控制管1进入患者体内的距离,方便调节使其到达患者的患处进行上药,而且气囊8进入时收缩直径较小,方便进入患者体内,减少传统直径较大造成的不适;当取出时将气囊8收缩,也方便取出;进水口13的设置方便注入液体控制使气囊8膨胀;到达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控制轮18转动控制杆16,根据和螺纹块17的螺纹配合控制杆16向左移动,向左移动是带动活塞15向左移动,将注射管12内的液体通过进水管11和连接管10到达气囊8,气囊8内注入水就会膨胀这时就会如图2所示,气囊8膨胀将患者阴道内伤口处的褶皱撑开,方便对患处进行均匀涂药;气囊8膨胀后,配合摄像模块20和照明灯22方便观察患处,在配合喷头21对其进行均匀上药;在通过控制板3进行转动控制管1,控制管1通过卡环6和卡条7的固定带动卡环6转动,从而带动摄像模块20、照明灯22、喷头21进行转动,观察患者体内的患处,方便转动寻找观察,方便进行涂药,了解患者体内涂药的变化,而且也方便检查和观察患者患处的愈合情况;通过进水口13可将温水注入气囊8内,气囊8和患者体内接触时不会太凉,会适应患者的体温,方便使用;本技术增压泵采用型号为LY-JL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管(1);控制管(1)外侧设置有尺寸线(2);控制管(1)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3);控制管(1)上端沿横向均匀分布有卡口(4);控制管(1)外侧套接配合有多个辅助装置;/n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环(5);固定环(5)内侧和控制管(1)外侧套接配合;控制管(1)外侧,固定环(5)左端转动连接有卡环(6);卡环(6)外侧上端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和卡口(4)配合的卡条(7);卡环(6)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囊(8);气囊(8)左右两端均开有连接孔(9);气囊(8)右端设置有和连接孔(9)螺纹密封配合的连接管(10);/n最右端辅助装置气囊(8)右端连通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右端设置有注射管(12);注射管(12)上端开有进水口(13);注射管(12)外侧设置有刻度线(14);注射管(12)左端和进水管(11)右端连通设置;注射管(12)内密封滑动有活塞(15);活塞(15)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杆(16);注射管(12)右端固定连接有和控制杆(16)螺纹连接的螺纹块(17);控制杆(16)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轮(18);/n控制管(1)左部外侧上端沿横向开有三个安装槽(19);左部的安装槽(19)内安装有摄像模块(20);中部的安装槽(19)内安装有喷头(21);右部的安装槽(19)内安装有照明灯(22);摄像模块(20)和外界的显示设备连通;控制管(1)内设置有喷药管(23);喷药管(23)左端和喷头(21)连通设置;喷药管(23)右端连通有药罐(24);药罐(24)右端连通有增压泵(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管(1);控制管(1)外侧设置有尺寸线(2);控制管(1)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3);控制管(1)上端沿横向均匀分布有卡口(4);控制管(1)外侧套接配合有多个辅助装置;
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环(5);固定环(5)内侧和控制管(1)外侧套接配合;控制管(1)外侧,固定环(5)左端转动连接有卡环(6);卡环(6)外侧上端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和卡口(4)配合的卡条(7);卡环(6)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囊(8);气囊(8)左右两端均开有连接孔(9);气囊(8)右端设置有和连接孔(9)螺纹密封配合的连接管(10);
最右端辅助装置气囊(8)右端连通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右端设置有注射管(12);注射管(12)上端开有进水口(13);注射管(12)外侧设置有刻度线(14);注射管(12)左端和进水管(11)右端连通设置;注射管(12)内密封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毕晶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