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46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包括绑带、透气孔、母扣、子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连接带、PH试纸,该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医护人员只需将气切套管两侧的绑带打开,即可对患者颈部的水肿部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即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该装置可对患者颈部的汗液进行吸收,同时,医护人员可通过PH试纸变色程度对该装置吸收患者颈部汗液的连接带进行更换,有效的确保了患者使用该装置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固定带,尤其涉及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
技术介绍
临床上目前固定气切套管采用的是寸带捆绑法,两根绑带系在气管切开套管两侧的连接孔上将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在病人的脖子上,使用的绑带为家用白扁带,无弹性,固定后变成细绳子状容易损伤病人脖子处的皮肤,造成勒痕、瘀斑甚至皮肤破损。同时,绑带使用时需要打死结固定,打结处被病人分泌物浸润时容易变硬,临床操作时经常因为病人颈部水肿消退需要及时调整绑带松紧,需要更换时不容易打开,但传统固定方法每次更换时必须用剪刀剪断,不方便临床使用。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包括绑带、透气孔、母扣、子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连接带、PH试纸,所述的透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绑带内部,所述的透气孔为通孔,所述的母扣位于绑带底部右侧,所述的母扣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子扣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子扣均匀分布于绑带底部左侧,所述的子扣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绑带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第一魔术贴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连接带位于第二魔术贴顶部,所述的连接带与第二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PH试纸位于连接带顶部右侧,所述的PH试纸与连接带胶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底部还设有保护垫,所述的保护垫与绑带缝合相连。进一步,所述的保护垫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让位孔,所述的让位孔为通孔,且所述的让位孔与透气孔一一对应。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带顶部左侧还设有防呆条,所述的防呆条与连接带缝合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带顶部中端还设有明细袋,所述的明细袋与连接带缝合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使用前,首先医护人员使用两件该装置,并将一件该装置绑带带有母扣的一端与气切套管的一侧绳系相连,再将另一件该装置绑带带有子扣的一端与气切套管的一侧绳系相连,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气切套管两侧的绑带绑与患者的颈部,根据患者颈部粗细的不同,医护人员再将母扣与相对应的子扣相连接,以此让该装置连同气切套管与患者连接稳固,当患者颈部水肿时,医护人员只需将母扣与子扣分离,以此让气切套管两侧的绑带打开,使得患者颈部水肿部位暴露于外界,医护人员再给患者的水肿部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即可,同时,在该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当患者颈部有汗液流出时,患者颈部的汗液由透气孔排入连接带处,所述的连接带为棉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连接带对患者颈部的汗液进行吸收处理,当连接带吸收的汗液达到饱和程度时,连接带将汗液传递给PH试纸,使得PH试纸变色,医护人员通过PH试纸变色情况即可知晓当前连接带吸收的汗液已经达到饱和程度,医护人员只需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分离,即让连接带和绑带分离,医护人员再更换新的连接带即可,该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医护人员只需将气切套管两侧的绑带打开,即可对患者颈部的水肿部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即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该装置可对患者颈部的汗液进行吸收,同时,医护人员可通过PH试纸变色程度对该装置吸收患者颈部汗液的连接带进行更换,有效的确保了患者使用该装置的舒适性,同时,保护垫是为了让绑带与患者实行软接触,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让位孔是为了让出透气孔的工作空间,防呆条是为了让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时防止将连接带与患者的颈部相接触,确保了该装置使用的正常性,所述的防呆条为布质材料,明细袋内装有患者的身份信息卡片,便于医护人员知晓患者的病情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的局部主视剖视剖视图;图2是绑带的局部仰视图。绑带1、透气孔2、母扣3、子扣4、第一魔术贴5、第二魔术贴6、连接带7、PH试纸8、保护垫101、让位孔102、防呆条701、明细袋70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所示,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包括绑带1、透气孔2、母扣3、子扣4、第一魔术贴5、第二魔术贴6、连接带7、PH试纸8,所述的透气孔2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透气孔2均匀分布于绑带1内部,所述的透气孔2为通孔,所述的母扣3位于绑带1底部右侧,所述的母扣3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子扣4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子扣4均匀分布于绑带1底部左侧,所述的子扣4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5位于绑带1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5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6位于第一魔术贴5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6与第一魔术贴5粘贴相连,所述的连接带7位于第二魔术贴6顶部,所述的连接带7与第二魔术贴6缝合相连,所述的PH试纸8位于连接带7顶部右侧,所述的PH试纸8与连接带7胶水相连,所述的绑带1底部还设有保护垫101,所述的保护垫101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保护垫101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让位孔102,所述的让位孔102为通孔,且所述的让位孔102与透气孔2一一对应,所述的连接带7顶部左侧还设有防呆条701,所述的防呆条701与连接带7缝合相连,所述的连接带7顶部中端还设有明细袋702,所述的明细袋702与连接带7缝合相连。该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使用前,首先医护人员使用两件该装置,并将一件该装置绑带1带有母扣的一端与气切套管的一侧绳系相连,再将另一件该装置绑带1带有子扣的一端与气切套管的一侧绳系相连,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气切套管两侧的绑带1绑与患者的颈部,根据患者颈部粗细的不同,医护人员再将母扣3与相对应的子扣4相连接,以此让该装置连同气切套管与患者连接稳固,当患者颈部水肿时,医护人员只需将母扣3与子扣4分离,以此让气切套管两侧的绑带1打开,使得患者颈部水肿部位暴露于外界,医护人员再给患者的水肿部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即可,同时,在该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当患者颈部有汗液流出时,患者颈部的汗液由透气孔2排入连接带7处,所述的连接带7为棉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连接带7对患者颈部的汗液进行吸收处理,当连接带7吸收的汗液达到饱和程度时,连接带7将汗液传递给PH试纸8,使得PH试纸8变色,医护人员通过PH试纸8变色情况即可知晓当前连接带7吸收的汗液已经达到饱和程度,医护人员只需将第一魔术贴5和第二魔术贴6分离,即让连接带7和绑带1分离,医护人员再更换新的连接带7即可,同时,保护垫101是为了让绑带1与患者实行软接触,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让位孔102是为了让出透气孔2的工作空间,防呆条701是为了让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时防止将连接带7与患者的颈部相接触,确保了该装置使用的正常性,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透气孔、母扣、子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连接带、PH试纸,所述的透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绑带内部,所述的透气孔为通孔,所述的母扣位于绑带底部右侧,所述的母扣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子扣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子扣均匀分布于绑带底部左侧,所述的子扣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绑带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第一魔术贴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连接带位于第二魔术贴顶部,所述的连接带与第二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PH试纸位于连接带顶部右侧,所述的PH试纸与连接带胶水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透气孔、母扣、子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连接带、PH试纸,所述的透气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绑带内部,所述的透气孔为通孔,所述的母扣位于绑带底部右侧,所述的母扣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子扣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子扣均匀分布于绑带底部左侧,所述的子扣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绑带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第一魔术贴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连接带位于第二魔术贴顶部,所述的连接带与第二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PH试纸位于连接带顶部右侧,所述的PH试纸与连接带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丹赵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