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33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包括吊瓶支架主体,所述防滑塞的下端设置有上伸缩杆,所述下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转接块,所述吊瓶挂杆与吊瓶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转接槽,所述转接块的下端安装有把手。将滑块滑动到一定的位置,方便医护人员将吊瓶挂在吊瓶挂杆上,增大病患及其他人员的活动面积的同时防止晃动幅度较大,使针头产生颤动,对病患造成伤害,按压把手使活动杆对弹簧产生挤压,卡块从卡孔中弹出,拉动转接块将下伸缩杆拉伸到一定的合适的位置,卡块从卡孔中弹出,不仅方便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挂取吊瓶,而且也方便个子较矮的家属人员或病患在离开病床时方便挂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
技术介绍
在医院给病人治病,输液是一种治疗的手段,先将吊瓶支架拉到病床的附近,再将输液瓶吊挂到支架上,对患者进行输液,目前的吊瓶支架不仅仅只有通过万向轮移动到病床旁边,还有一部分是吊在房顶上,这种吊挂式的吊瓶支架不仅增大了病患及其他人员的活动面积,还防止了吊瓶支架因为不稳而对病患造成伤害。但是,传统的吊挂式吊瓶支架在滑动时晃动幅度较大,容易使针头产生颤动,且一部分个子较矮的人员不方便将吊瓶挂取。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包括吊瓶支架主体,所述吊瓶支架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侧安装有防滑塞,所述防滑塞的下端设置有上伸缩杆,所述上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下伸缩杆,所述下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转接块,所述转接块的一侧安装有吊瓶挂杆,所述吊瓶挂杆与吊瓶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转接槽,所述转接块的下端安装有把手。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的上端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螺孔之间连接有螺栓,所述滑杆的上端设置有滑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伸缩杆的两侧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的上端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下端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卡块之间连接有弹簧,且活动杆的下端设置有转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卡块与活动杆为铝合金材质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通过滑槽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螺栓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螺孔与上伸缩杆贯通连接,所述上伸缩杆通过螺栓与滑块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与房顶固定连接,且滑杆为铝合金材质构件,所述防滑塞为橡胶材质构件,所述下伸缩杆与转接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瓶挂杆通过转接槽与转接块转动连接,且吊瓶挂杆为不锈钢材质构件,所述转接槽与转接块贯通连接,所述转接块为PVC材质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优选的把手,传统的吊挂式吊瓶支架是将吊瓶挂在吊瓶挂杆上,对患者进行输液,但是吊瓶支架的长度是一定的,对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有一定的限制,按压吊瓶支架主体下端的把手,使活动杆对弹簧产生挤压,转轴将卡块从卡孔中弹出,在通过拉动转接块将下伸缩杆拉伸到一定的位置,卡块会从卡孔中弹出,将上伸缩杆与下伸缩杆固定,不仅方便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挂取吊瓶,而且也方便个子较矮的家属人员或病患在离开病床时方便挂取。2、优选的上伸缩杆,传统的吊挂式吊瓶支架是通过挂钩将支架挂在滑杆中,增大了病患及其他人员的活动面积,但是其在滑动时晃动幅度较大,容易使针头产生颤动,对病患造成伤害,而上伸缩杆通过螺栓与滑块转动连接,再将滑块通过滑槽将上伸缩杆滑动到一定的位置,方便医护人员将吊瓶挂在吊瓶挂杆上,不仅能在增大病患及其他人员的活动面积,同时防止滑动时晃动幅度较大,使针头产生颤动,对病患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中上伸缩杆与滑杆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中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瓶支架主体;2、上伸缩杆;3、下伸缩杆;4、转接块;5、转接槽;6、吊瓶挂杆;7、把手;8、防滑塞;9、滑杆;201、滑块;202、螺栓;203、螺孔;204、卡孔;701、卡块;702、弹簧;703、活动杆;704、转轴;901、滑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包括吊瓶支架主体1,吊瓶支架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滑杆9,滑杆9的一侧安装有防滑塞8,防滑塞8的下端设置有上伸缩杆2,上伸缩杆2的下端连接有下伸缩杆3,下伸缩杆3的下端设置有转接块4,转接块4的一侧安装有吊瓶挂杆6,吊瓶挂杆6与吊瓶支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转接槽5,先将吊瓶挂杆6通过转接槽5从转接块4转下,再将吊瓶挂在吊瓶挂杆6上,对患者进行输液,转接块4的下端安装有把手7,滑杆9与房顶固定连接,且滑杆9为铝合金材质构件,防滑塞8为橡胶材质构件,下伸缩杆3与转接块4固定连接,吊瓶挂杆6通过转接槽5与转接块4转动连接,且吊瓶挂杆6为不锈钢材质构件,转接槽5与转接块4贯通连接,转接块4为PVC材质构件。在图2中,上伸缩杆2的一侧设置有螺孔203,螺孔203的上端安装有滑块201,滑块201与螺孔203之间连接有螺栓202,滑杆9的上端设置有滑槽901,将上伸缩杆2通过螺栓202与滑块201转动连接,再将滑块201通过滑槽901将上伸缩杆2滑动到一定的位置,不仅能在增大病患及其他人员的活动面积,还能防止滑动时晃动幅度较大,使针头产生颤动,对病患造成伤害,滑块201通过滑槽901与滑杆9滑动连接,螺栓202与滑块201固定连接,螺孔203与上伸缩杆2贯通连接,上伸缩杆2通过螺栓202与滑块201转动连接。在图3中,上伸缩杆2的两侧设置有卡孔204,卡孔204的上端连接有卡块701,卡块701的下端安装有活动杆703,活动杆703与卡块701之间连接有弹簧702,且活动杆703的下端设置有转轴704,当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打点滴的时候,按压吊瓶支架主体1下端的把手7,使活动杆703对弹簧702产生挤压,转轴704将卡块701从卡孔204中弹出,在通过拉动转接块4将下伸缩杆3拉伸到一定的位置,卡块701会再从卡孔204中弹出,将上伸缩杆2与下伸缩杆3固定,不仅方便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挂取吊瓶,而且也方便个子较矮的家属人员或病患在离开病床时方便挂取,卡块701与活动杆703固定连接,弹簧702与卡块701固定连接,活动杆703通过转轴704转动连接,卡块701与活动杆703为铝合金材质构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将上伸缩杆2通过螺栓202与滑块201转动连接,再将滑块201通过滑槽901将上伸缩杆2滑动到一定的位置,方便医护人员将吊瓶挂在吊瓶挂杆6上,不仅能在增大病患及其他人员的活动面积,还能防止滑动时晃动幅度较大,使针头产生颤动,对病患造成伤害,当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打点滴的时候,按压吊瓶支架主体1下端的把手7,使活动杆703对弹簧702产生挤压,转轴704将卡块701从卡孔204中弹出,在通过拉动转接块4将下伸缩杆3拉伸到一定的位置,卡块701会再从卡孔204中弹出,将上伸缩杆2与下伸缩杆3固定,不仅方便个子较矮的医护人员挂取吊瓶,而且也方便个子较矮的家属人员或病患在离开病床时方便挂取。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包括吊瓶支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瓶支架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滑杆(9),所述滑杆(9)的一侧安装有防滑塞(8),所述防滑塞(8)的下端设置有上伸缩杆(2),所述上伸缩杆(2)的下端连接有下伸缩杆(3),所述下伸缩杆(3)的下端设置有转接块(4),所述转接块(4)的一侧安装有吊瓶挂杆(6),所述吊瓶挂杆(6)与吊瓶支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转接槽(5),所述转接块(4)的下端安装有把手(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包括吊瓶支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瓶支架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滑杆(9),所述滑杆(9)的一侧安装有防滑塞(8),所述防滑塞(8)的下端设置有上伸缩杆(2),所述上伸缩杆(2)的下端连接有下伸缩杆(3),所述下伸缩杆(3)的下端设置有转接块(4),所述转接块(4)的一侧安装有吊瓶挂杆(6),所述吊瓶挂杆(6)与吊瓶支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转接槽(5),所述转接块(4)的下端安装有把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伸缩杆(2)的一侧设置有螺孔(203),所述螺孔(203)的上端安装有滑块(201),所述滑块(201)与螺孔(203)之间连接有螺栓(202),所述滑杆(9)的上端设置有滑槽(9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床用吊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伸缩杆(2)的两侧设置有卡孔(204),所述卡孔(204)的上端连接有卡块(701),所述卡块(701)的下端安装有活动杆(703),所述活动杆(703)与卡块(701)之间连接有弹簧(702),且活动杆(703)的下端设置有转轴(7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清张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