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29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包括大臂固定装置、小臂固定装置和手背托板,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分别呈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端面;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所述手背托板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手背托板的一端可在小臂固定装置上沿着小臂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传统的上肢固定装置的不利于对穿刺点的观察、影响关节弯曲且不透气技术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rteriongraphy,CAG)是了解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腔阻塞的程度的一种手段,是目前全球评价冠心病的唯一标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ansradialintervention,TRI)具有减少卧床及出血少的优点,越来越受患者的欢迎。随着TRI技术的成熟和止血器的推广使用,介入治疗后桡动脉穿刺点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穿刺点压迫不当,可能会导致活动性出血、血肿、手术侧手臂疼痛、肿胀、麻木等血运障碍。术后患侧肢体应制动,上肢前臂不可下垂,减少活动,腕关节制动6-10小时,严密监测术侧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因此,需要一个固定装置,使上肢前臂得到固定。目前的上肢固定支具多专用于骨折的患者,而传统的骨折患者专用的上肢固定装置,普遍存在承托面积较大,不利于造影术后对穿刺点的观察,影响关节弯曲,且不透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其能够解决传统的上肢固定装置的不利于对穿刺点的观察、影响关节弯曲且不透气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包括大臂固定装置、小臂固定装置和手背托板,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分别呈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端面。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所述手背托板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手背托板的一端可在小臂固定装置上沿着小臂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伸缩。优选地,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通过螺栓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螺帽,通过旋转螺栓来调节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的松紧。优选地,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大臂板和第二大臂板,所述第一大臂板和所述第二大臂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大臂板和所述第二大臂板间隔的围成圆筒状;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小臂板和第二小臂板,所述第一小臂板和所述第二小臂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小臂板和所述第二小臂板间隔的围成圆筒状;所述螺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大臂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小臂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第一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螺帽,通过旋转第一螺栓来调节第一大臂板和第一小臂板的松紧;所述第二大臂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小臂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螺帽,通过旋转第二螺栓来调节第二大臂板和第二小臂板的松紧。优选地,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第一小臂板和第二小臂板的前端分别设置有滑轨,所述手背托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滑轨配合的滑块。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设置于所述大臂固定装置上和/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下侧壁,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侧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上侧壁,所述卡扣的两端与所述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侧连接。优选地,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带和两个卡扣。优选地,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与所述靠近手背托板的卡扣可拆卸的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包括大臂固定装置、小臂固定装置和手背托板,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分别呈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端面,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所述手背托板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手背托板的一端可在小臂固定装置上沿着小臂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伸缩。这样,由于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使得承托面积较小,能够通过开口对造影术后的穿刺点进行观察,且透气性强。另外,由于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因此可以将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之间的角度调整到患者体型合适的角度、手臂关节也可以在铰接处弯曲。并且,此手背托板可以伸缩,使得患者使用更加舒适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中:1-手背托板;2-小臂固定装置;21-第一小臂板;22-第二小臂板;3-第一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5-第三连接带;6-第四连接带;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9-大臂固定装置;91-第一大臂板;92-第二大臂板;10-肩带;11-第一卡扣;12-第二卡扣;13-第三卡扣;14-第四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包括大臂固定装置9、小臂固定装置2和手背托板1,所述大臂固定装置9呈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开口贯穿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端面。所述小臂固定装置2也呈圆筒状;其中,圆筒状的小臂固定装置的横截面的半径小于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的横截面的半径,所述大臂固定装置9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2的一端铰接。其中,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通过螺栓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螺帽(图中未示出),通过旋转螺栓来调节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的松紧。具体的,所述大臂固定装置9包括第一大臂板91和第二大臂板92,第一大臂板和第二大臂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大臂板91和所述第二大臂板92间隔的围成圆筒状;所述小臂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小臂板21和第二小臂板22,所述第一小臂板和所述第二小臂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小臂板21和所述第二小臂板22间隔的围成圆筒状;第一大臂板和第二大臂板的相间隔的区域和第一小臂板和第二小臂板的相间隔的区域即分别为大臂固定装置的开口和小臂固定装置的开口。其中,铰接的螺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8;所述第一大臂板9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小臂板21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7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第一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螺帽(图中未示出),通过旋转第一螺栓来调节第一大臂板91和第一小臂板21的松紧;所述第二大臂板9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小臂板22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8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螺帽,通过旋转第二螺栓8来调节第二大臂板92和第二小臂板22的松紧。其中,所述手背托板1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2滑动连接,所述手背托板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臂固定装置、小臂固定装置和手背托板,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分别呈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端面;/n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n所述手背托板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前端滑动连接,所述手背托板的一端可在小臂固定装置上沿着小臂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臂固定装置、小臂固定装置和手背托板,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和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分别呈圆筒状;所述圆筒状的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大臂固定装置或小臂固定装置的两端面;
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
所述手背托板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前端滑动连接,所述手背托板的一端可在小臂固定装置上沿着小臂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装置的一端通过螺栓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螺栓的自由端设置有螺帽,通过旋转螺栓来调节大臂固定装置和小臂固定装置的松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前臂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大臂板和第二大臂板,所述第一大臂板和所述第二大臂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大臂板和所述第二大臂板间隔的围成圆筒状;
所述小臂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小臂板和第二小臂板,所述第一小臂板和所述第二小臂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小臂板和所述第二小臂板间隔的围成圆筒状;
所述螺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
所述第一大臂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小臂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的栓体部分铰接,所述第一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琰杜艳鸿赵利华薛洪吴蕊王欣然高瑞乾段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