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3170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脱硫吸收塔的底部设有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脱硫吸收塔的侧壁上设有进烟口,进烟口连接有吸收塔入口烟道,吸收塔入口烟道及脱硫吸收塔的内部布置有若干机械高效雾化喷嘴,机械高效雾化喷嘴通过喷雾浆液循环泵与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连接,吸收塔入口烟道底部设有烟道冲洗系统,吸收塔入口烟道进烟口上方设有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上方布设有垂直雾化喷淋层,垂直雾化喷淋层上部设有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喷雾浆液循环泵连接有用于输送石灰石新鲜浆液的浆液补充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脱硫效率高,除尘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能耗低,系统简单,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电厂烟气脱硫除尘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提再提,目前全国火电厂要求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目前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中,脱硫效率需达到99%以上,除尘效率需达到99.99%,为达到此效率,现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抬高吸收塔,增加吸收塔喷淋层,采用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新增吸收塔内气流均布装置,塔后新增湿式静电除尘器等改造方式,这些方式占地面积大,改造难点大,改造工程量大,投资高,改造完成后运行能耗高,系统复杂,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有鉴于上述缺陷,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缺陷进行研究创新,以期设计一种改造占用空间小、阻力小、能耗小、投资小、运行稳定、反应充分的火电厂转角式烟道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从而达到脱硫除尘系统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脱硫效率,高除尘效率,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能耗低,系统简单,运行稳定的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所述脱硫吸收塔的底部设有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所述脱硫吸收塔的侧壁上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连接有吸收塔入口烟道,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及脱硫吸收塔的内部布置有若干机械高效雾化喷嘴,所述机械高效雾化喷嘴通过喷雾浆液循环泵与所述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连接,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底部设有烟道冲洗系统,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进烟口上方设有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所述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上方布设有垂直雾化喷淋层,所述垂直雾化喷淋层上部设有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所述喷雾浆液循环泵连接有用于输送石灰石新鲜浆液的浆液补充管路。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设有两个转角,采用U型布置方式。进一步地,所述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的阻力<300Pa,所述一体化系统总阻力<1000Pa。进一步地,所述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布置有1-3层,所述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所用机械高效雾化喷嘴的数量根据塔径及脱硫效率要求确定,所述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所用机械高效雾化喷嘴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塔壁切线呈30°~75°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垂直雾化喷淋层所用机械高效雾化喷嘴垂直向下布置,喷淋覆盖率>500%。进一步地,所述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为管束式结构,其内部设有高旋低阻叶片。借由上述方案,通过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机械高效雾化喷嘴喷射的液滴与传统喷嘴相比,雾化粒径可大幅度降低,达到30-200μm,使二氧化硫吸收反应更加充分;该喷嘴布置在吸收塔入口烟道内,不新增场地,脱硫塔不需加高,也不需新增串联吸收塔。2)吸收塔入口烟道设置转角,烟气携带浆液每经过一次转角,都会增加湍流强度,减少烟气与液滴的短路,增大烟气与喷淋液滴的反应强度,进一步促进吸收反应发生;同时烟气以一定角度进入塔内,配合塔内以一定角度侧向喷入的雾化喷嘴,可在塔内形成气旋,提高塔内烟气停留时间及湍流强度,促进液滴吸收烟气中的SO2,增大碰撞概率,吸收烟气中的烟尘。3)喷淋区最上层布置垂直向下的喷射的喷淋层,可防止烟气短路,进一步脱硫除尘。4)由于喷射液滴粒径较小,在喷淋区上部设置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取代传统的板式除雾器,塔内流场经旋流优化后,此除雾器除尘效果可大幅度提高,除雾器内的烟气经过曲线叶片时由垂直向上流动转变为向上旋流,烟气中夹带的粉尘、雾滴会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壁面,从烟气中被分离出来,经过叶轮边缘布置的排污槽排放到脱硫塔浆液池内,达到净化烟气,脱除烟尘和雾滴的目的,保证除尘除雾效果。5)喷淋液滴雾化粒径的大幅度降低,可降低喷淋浆液总量,进而降低浆液循环泵电耗。6)统的整体逆流喷淋碰撞区减少,而且不需要湿式静电除尘器及气流均布装置,不需串联塔,减少喷淋层数量,系统阻力可大幅度降低。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械高效雾化喷嘴的在烟道上的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布置及烟道截面图。图中标号:1-机械高效雾化喷嘴;2-烟道冲洗系统;3-脱硫吸收塔;4-吸收塔入口烟道;5-喷雾浆液循环泵;6-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7-垂直雾化喷淋层;8-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9-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10-石灰石新鲜浆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3,脱硫吸收塔3的底部设有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脱硫吸收塔3的侧壁上设有进烟口,进烟口连接有吸收塔入口烟道4,吸收塔入口烟道4及脱硫吸收塔3的内部布置有若干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喷射液滴雾化粒径可达30-50μm,在烟道内与塔内联合脱硫除尘。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通过喷雾浆液循环泵5与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连接,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的浆液由喷雾浆液循环泵5从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供浆,喷雾浆液循环泵5流量的选取为常规喷淋层浆液循环泵流量的10%-40%,总的液气比为1.5-8.0之间;吸收塔入口烟道4底部设有烟道冲洗系统2,吸收塔入口烟道4进烟口上方设有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上方布设有垂直雾化喷淋层7,垂直雾化喷淋层7上部设有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8,喷雾浆液循环泵5连接有用于输送石灰石新鲜浆液10的浆液补充管路。该系统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能够解决火电厂燃煤硫分高、灰分高,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浓度高的超低排放问题,可以有效降低湿法脱硫液气比,减少浆液循环泵流量,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提高脱硫、除尘系统超低排放环保要求下的达标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塔入口烟道4设有两个转角,采用U型布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8的阻力<300Pa,一体化系统总阻力<1000Pa。吸收塔入口烟道4及脱硫吸收塔(3)内部喷淋系统总阻力<500Pa。在本实施例中,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根据烟气条件布置有1-3层,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所用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的数量根据塔径及脱硫效率要求确定,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所用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与脱硫吸收塔3塔壁切线呈30°~75°设置,由侧向喷入。在本实施例中,垂直雾化喷淋层7所用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垂直向下布置,喷淋覆盖率>500%。在本实施例中,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8为管束式结构,其内部设有高旋低阻叶片,对粒径大于2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吸收塔(3),所述脱硫吸收塔(3)的底部设有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所述脱硫吸收塔(3)的侧壁上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连接有吸收塔入口烟道(4),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及脱硫吸收塔(3)的内部布置有若干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所述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通过喷雾浆液循环泵(5)与所述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连接,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底部设有烟道冲洗系统(2),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进烟口上方设有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所述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上方布设有垂直雾化喷淋层(7),所述垂直雾化喷淋层(7)上部设有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8),所述喷雾浆液循环泵(5)连接有用于输送石灰石新鲜浆液(10)的浆液补充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吸收塔(3),所述脱硫吸收塔(3)的底部设有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所述脱硫吸收塔(3)的侧壁上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连接有吸收塔入口烟道(4),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及脱硫吸收塔(3)的内部布置有若干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所述机械高效雾化喷嘴(1)通过喷雾浆液循环泵(5)与所述脱硫吸收塔氧化浆液池(9)连接,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底部设有烟道冲洗系统(2),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进烟口上方设有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所述侧向旋转雾化喷淋层(6)上方布设有垂直雾化喷淋层(7),所述垂直雾化喷淋层(7)上部设有离心式高效除尘除雾器(8),所述喷雾浆液循环泵(5)连接有用于输送石灰石新鲜浆液(10)的浆液补充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旋转式烟道喷雾联合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入口烟道(4)设有两个转角,采用U型布置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洋吴春华孙英浩雷鉴琦郭思鹏李曈王文双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