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09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解决了倒水后壶嘴残留的水容易流到桌面的问题。其包括壶体、连通于壶体上部的壶嘴、铰接于壶体顶部的壶盖、以及用于对壶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底盘,壶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加热底盘内设置有容纳腔,加热底盘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集水口,壶嘴外壁的下部开设有引流槽,引流槽沿壶体的外壁向下延伸且连通于集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壶嘴残留的溢流水进行收集,防止溢流水流到桌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
技术介绍
电热水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器,它是一种采用电力对水进行加热的水壶,方便人们生活中快速饮用开水,使用方便,深受人们的依赖,给生活带来了很大便捷。电热水壶主要包括用于容纳水的壶体和用于对壶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底盘,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壶嘴和把手,壶体的顶部设置有壶盖,加热底盘上设置有加热头,壶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加热头相配合的加热口。使用时将壶体放置到加热底盘上,使加热头与加热口相连接,通过将加热底盘通电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将水烧开。但是电热水壶在倒水时壶嘴往往会残留一些水,残留的水顺着壶体的外壁会留到桌面上,残留在桌面上的热水可能会对桌面的表层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其优势在于:能够在倒水时对壶嘴上残留的水进行收集,避免残留的水流到桌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连通于所述壶体上部的壶嘴、铰接于所述壶体顶部的壶盖、以及用于对所述壶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底盘,所述壶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加热底盘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加热底盘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集水口,所述壶嘴外壁的下部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所述壶体的外壁向下延伸且连通于所述集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倒水后,壶嘴上残留的水受重力作用沿壶嘴的下部向靠近壶体的方向流动并流入引流槽,引流槽能够对溢流的水进行限位并引导水向下流,溢流水流至集水口并进入容纳腔内,容纳腔对残留的水进行收集,防止残留的水流到桌面上而对桌面造成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壶嘴靠近所述壶体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与所述引流槽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能够对壶嘴上残留的水起到收集和引导的作用,防止壶嘴上残留的水流到壶体的侧壁上而导致水难以流至容纳腔内,避免溢流水流到桌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槽的外边缘向靠近所述环槽内边缘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封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边能够对流入环槽的水进行限位,防止溢流水从环槽内流至壶体的外壁上,使溢流水能够流入引流槽内,便于对溢流水进行收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槽靠近所述集水口的一端竖直向下连接有引流片,所述引流片嵌设于所述集水口内且所述引流片的侧面为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片能够进一步对溢流水起到引导作用,使溢流水流入集水口内,防止溢流水从引流槽和集水口的连接处渗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框能够在溢流水流入集水口内时对溢流水进行限位,防止溢流水流到集水口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底盘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集水口位于所述缓冲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槽能够在容纳腔蓄满后对溢流水进行容纳和缓冲,防止溢流水流到桌面上,同时也能够起到提醒作用,便于及时将容纳腔内的水倒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底盘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排水孔内嵌设有密封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用于将容纳腔内的水排掉,密封塞用于对排水孔进行密封,防止排水孔发生渗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底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垫能够对加热底盘进行支撑,使加热底盘的下表面与桌面之间间隔开,防止容纳腔内水的热量传导至桌面而导致桌面表层受损,同时支撑垫也能够提高加热底盘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加热底盘和壶体的放置更稳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引流槽能够对壶嘴上残留的水进行限位并引导水向下流,使溢流水流至容纳腔内,容纳腔用于对残留的水进行收集,防止残留的水流到桌面上而对桌面造成损伤;环槽能够对壶嘴上残留的水起到收集和引导的作用,防止溢流水流到壶体的侧壁上而导致水难以流至容纳腔内,避免溢流水流到桌面上;引流片能够进一步对溢流水起到引导作用,使溢流水流入集水口内,防止溢流水从引流槽和集水口的连接处渗漏;缓冲槽能够在容纳腔蓄满后对溢流水进行容纳和缓冲,防止溢流水流到桌面上,同时也能够起到提醒作用,便于及时将容纳腔内的水倒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热底盘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壶体;11、壶盖;12、把手;2、壶嘴;21、引流槽;211、引流片;22、环槽;221、封边;3、加热底盘;31、容纳腔;32、缓冲槽;33、集水口;34、排水孔;341、密封塞;35、限位框;36、加热部;37、支撑垫;38、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和加热底盘3,加热底盘3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对壶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部36,加热底盘3的侧壁连接有用于接通电源的电源线38。壶体1的壶口处铰接有壶盖11,壶体1的一侧安装有把手12,壶体1另一侧的上部连通有壶嘴2。参照图1和图2,加热底盘3内具有一横截面为环形的容纳腔31,加热底盘3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一环形的缓冲槽32,缓冲槽32的底部开设有一圆形的集水口33,集水口33与容纳腔31相连通,缓冲槽32远离加热部36一侧的侧壁高度低于加热部36的高度。壶嘴2外壁的下部开设有一截面为半圆形的引流槽21,引流槽21沿壶体1的外壁向下延伸且连通于集水口33。在倒水后,壶嘴2上残留的水受重力作用沿壶嘴2的下部向靠近壶体1的方向流动并流入引流槽21内,引流槽21能够对溢流的水进行引导,使溢流水流至集水口33并进入容纳腔31内,容纳腔31能够对残留的水进行收集,防止残留的水流到桌面上而对桌面造成损伤。当容纳腔31内的收集满时,缓冲槽32能够对从容纳腔31内溢出的水进行容纳和缓冲,防止溢流水流到桌面上,同时也能够起到提醒作用,便于及时将容纳腔31内的水倒掉。由于缓冲槽32远离加热部36一侧侧壁的高度较低,以保证缓冲槽32的内水不会流到加热部36,防止加热部36进水而导致电路短路,避免发生意外。加热底盘3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圆形的排水孔34,排水孔34与容纳腔31相连通,排水孔34用于将容纳腔31内的水排掉,排水孔34内还嵌设有一橡胶材质的密封塞341,以用于在收集溢流水时对排水孔34进行密封,防止排水孔34发生渗漏。壶嘴2靠近壶体1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一环槽22,环槽22与引流槽21相连通,环槽22能够对壶嘴2上残留的水起到收集和引导的作用,防止壶嘴2上残留的水流到壶体1的侧壁上而导致水难以流至容纳腔31内,避免溢流水流到桌面上。环槽22的外边缘向靠近环槽22内边缘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封边221,封边221能够对流入环槽22的溢流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连通于所述壶体(1)上部的壶嘴(2)、铰接于所述壶体(1)顶部的壶盖(11)、以及用于对所述壶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底盘(3),所述壶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盘(3)内设置有容纳腔(31),所述加热底盘(3)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31)相连通的集水口(33),所述壶嘴(2)外壁的下部开设有引流槽(21),所述引流槽(21)沿所述壶体(1)的外壁向下延伸且连通于所述集水口(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连通于所述壶体(1)上部的壶嘴(2)、铰接于所述壶体(1)顶部的壶盖(11)、以及用于对所述壶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底盘(3),所述壶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盘(3)内设置有容纳腔(31),所述加热底盘(3)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31)相连通的集水口(33),所述壶嘴(2)外壁的下部开设有引流槽(21),所述引流槽(21)沿所述壶体(1)的外壁向下延伸且连通于所述集水口(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2)靠近所述壶体(1)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环槽(22),所述环槽(22)与所述引流槽(2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收集溢流水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22)的外边缘向靠近所述环槽(22)内边缘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封边(221)。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红文臧爱春和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德之源电器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