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09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包括进风管、出风管、连接管;进风管通过连接管与出风管连接,进风管、连接管与出风管内部形成风通道;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壳体、风机组件、过滤件、供电装置,进风壳体上具有进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并与供电装置连接,过滤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出风管包括出风壳体,出风壳体上具有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风机组件将风由进风口引入,过滤后,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雾霾、病毒、细菌、花粉等微小颗粒,可以将该进风管置于口袋,将出风管根据需要置于需要降温的部位,随意调节使用位置,可以实现快速降温,起到净化、调节温度的作用,使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分体式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净化往往局限在室内,对于室外的一些活动,且室内的优化空气的设备,往往只能达到净化或杀菌的作用,作用比较单一。如爱运动的人在夏天的烈阳里热的满头大汗,不可能携带室内使用的温度调节装置,室内的调节装置往往比较笨重,或采用手持式的风扇,但该设备需要手持,使用一段时间后疲惫感倍增不易携带,不适应于室外活动使用;再者,对于花粉过敏的人或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人,往往采用戴口罩的方式,但佩戴口罩时间久了,感觉较闷,舒适感较差。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便于携带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包括进风管、出风管、连接管;进风管通过连接管与出风管连接,进风管、连接管与出风管内部形成风通道;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壳体、风机组件、过滤件、供电装置,进风壳体上具有进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并与供电装置连接,过滤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出风管包括出风壳体,出风壳体上具有出风口。本专利技术通过风机组件将风由进风口引入,并经过过滤件进行过滤后,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雾霾、病毒、细菌、花粉等微小颗粒由出风口吹出,可以将该进风管置于口袋,将出风管根据需要置于需要降温的部位,可以实现快速降温,起到净化、调节温度的作用,因连接管长度不限且柔软,能够随意调节使用位置,使用更加灵活。优选的,所述进风管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能够转动套接在进风壳体的外部。由出风管进行主要出风时,可以将第一套管完全遮住进风管的出风口,且第一套管与进风管之间形成电池槽,电池槽内用于容纳电池;还可以在第一套管上设置开口,进风管上设置出风口,将出风管以及连接管卸下时,采用进风管实现进风和出风,通过第一套管的开口与出风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形成出风通道。优选的,所述出风管还包括第二套管,第二套管能够转动的套接在出风壳体的外部,第二套管上设有开口,开口与出风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形成出风通道。通过第二套管的开口与出风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形成出风通道,可以实现调节出风的面积,调节出风量。优选的,所述进风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进风板、出风板;第二壳体的两端外部具有凸缘结构,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凹槽结构,第三壳体的一端具有凹槽结构,第二壳体的两端通过凸缘卡接凹槽内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与进风板连接,第三壳体的另一端与出风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均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进风板为圆板结构,进风板上具有栅格状的进风口,所述出风板为圆板结构,出风板上具有圆形出风口,圆形出风口与连接管能够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进风壳体还包括第一卡扣,第一卡扣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上。第二壳体的两端通过凸缘卡接凹槽内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连接,可以实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的相互限位与转动,调节第一卡扣的位置,使用灵活,便于固定。优选的,所述进风壳体还包括风机安装板,风机安装板径向固定在第一壳体上,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风机安装板与进风板上,风机能够转动的安装在旋转轴上。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为电池,所述进风壳体上设有电池槽,电池安装在电池槽内。优选的,所述出风壳体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第五壳体、第一盖筒、第二盖筒,第四壳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壳体和第五壳体固定连接,第一盖筒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第一盖筒能够转动的套接在第三壳体的外部,第二盖筒为两端开口的腔体,第二盖筒能够转动的套接在第五壳体的外部,第五盖筒与连接管能够拆卸的连接。优选的,所述出风管还包括第二卡扣,第二卡扣分别固定第一盖筒与第二盖筒上。第一盖筒能够转动的套接在第三壳体的外部,第二盖筒能够转动的套接在第五壳体的外部,可以实现第二卡扣的角度变换,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凸缘与凹槽的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或过渡配合的连接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风机组件将风由进风口引入,并经过过滤件进行过滤后,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雾霾、病毒、细菌、花粉等微小颗粒由出风口吹出,可以将该进风管置于口袋,将出风管根据需要置于需要降温的部位,可以实现快速降温,起到净化、调节温度的作用,因连接管长度不限且柔软,能够随意调节使用位置,使用更加灵活;(2)由出风管进行主要出风时,可以将第一套管完全遮住进风管的出风口,且第一套管与进风管之间形成电池槽,电池槽内用于容纳电池;还可以在第一套管上设置开口,进风管上设置出风口,将出风管以及连接管卸下时,采用进风管实现进风和出风,通过第一套管的开口与出风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形成出风通道;(3)通过第二套管的开口与出风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形成出风通道,可以实现调节出风的面积,调节出风量;(4)第二壳体的两端通过凸缘卡接凹槽内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连接,可以实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的相互限位与转动,调节第一卡扣的位置,使用灵活,便于固定。(5)第一盖筒能够转动的套接在第三壳体的外部,第二盖筒能够转动的套接在第五壳体的外部,可以实现第二卡扣的角度变换,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凸缘与凹槽的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或过渡配合的连接方式。(6)将本专利技术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使用方式众多,还可以将出风管置于较小空间进行局部降温,满足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进风管的爆炸图;图4是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剖视图;图5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进风管的爆炸图;图9是图7的剖视图;图10是风机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出风管的爆炸示意图;图13是出风管的剖视图;图中标号:进风管1、进风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空腔1121、香囊槽1122、第三壳体113、进风板114、出风板115、第一卡扣116、风机组件12、风机121、旋转轴122、风机安装板123、过滤件13、供电装置14、第一套管15、出风管2、出风壳体21、第三壳体211、第四壳体212、第五壳体213、第一盖筒214、第二盖筒215、第二套管22、第二卡扣23、连接管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出风管、连接管;进风管通过连接管与出风管连接,进风管、连接管与出风管内部形成风通道;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壳体、风机组件、过滤件、供电装置,进风壳体上具有进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并与供电装置连接,过滤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出风管包括出风壳体,出风壳体上具有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出风管、连接管;进风管通过连接管与出风管连接,进风管、连接管与出风管内部形成风通道;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壳体、风机组件、过滤件、供电装置,进风壳体上具有进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并与供电装置连接,过滤件安装在进风壳体内;出风管包括出风壳体,出风壳体上具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能够转动套接在进风壳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还包括第二套管,第二套管能够转动的套接在出风壳体的外部,第二套管上设有开口,开口与出风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形成出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进风板、出风板;第二壳体的两端外部具有凸缘结构,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凹槽结构,第三壳体的一端具有凹槽结构,第二壳体的两端通过凸缘卡接凹槽内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与进风板连接,第三壳体的另一端与出风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均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进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战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恒星烫画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