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茂林专利>正文

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48302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包括该治疗茶配方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南板蓝根30‑35%、北板蓝根30‑35%、鲜枇杷叶10‑15%、丹皮15‑30%。该种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新鲜枇杷叶具有锁定病毒的特性,有粘液的分解力度,使板蓝根药效精准锁定病毒核酸干扰复制,通过利用丹皮来增高干细胞的氧供应,使治疗茶的治疗效果更佳,持续性更久,利用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提高板蓝根的药效成分,对病毒核酸的持续干扰合成,达到高分子量,由提高了分子量的板蓝根协同进入病毒蛋白质外壳进行病毒核酸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治疗茶
,特别涉及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类经常被病毒感染,也就是常见的感冒,有很多感冒大多是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所得病,还有些病毒通过变异后感染人体,庆幸的是,大多数能感染人体的病毒能够被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克制,但也有少量病毒通过变异后,在现有的药物中比较难找到克制的药物品种,也就是说病毒已经变异了,药物也应该有所变化,常用的药品有吗啉胍片和阿昔洛韦片等,这些抗病毒药品对病毒蛋白质外壳内的基因产生抑制作用,但不是对所有病毒基因都产生抑制作用,是在病毒通过基因变异后就不一定产生抑制作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入酸结合物,使得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变化,而对病毒基因产生长效频率的跟踪作用,也可以加入酶而使药物原子核发生改变而产生更大量的抗病毒作用的原子,这些都是针对病毒采取的针对性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修改我们人类的基因以达到排除病毒的目的,感染真菌或者植物容易感染的病毒不一定感染人类,只有在感染的病毒过于大量的时候才会被人类感染,一般的感染数量是不支持感染人类的,原因就是基因有特定性,我们修改人类的基因并不是大面积修改,人类有4万个基因,我们修改抗病基因就可以了,人类基因受衰老素和生长素的作用很大,在强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人类合成衰老素作用多,衰老素主宰者人类的衰老变化,如果浓度过高,免疫细胞就比较麻木,对病毒的识别率就低,一般的简单的病毒都可能识别不出来,甚至连真菌或植物经常感染的病毒都可以被感染,因为人类基因信息的原因,人类通常都是有年龄定制,在48岁以后就进入衰老期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素就释放的越多,人体的衰老素也受人体释放的生长素所克制,生长素释放的多,人体衰老素的数量就少,生长素分子与衰老素分子抵消,起中和反应,人类通过运动,也能激发生长素的释放增加,还有很多的疾病也会诱发衰老素的增加释放,大病一场过后通常都显得憔悴和衰老一些,在药物的调理下生长素和衰老素才调整到水平状态,生长素和衰老素的分子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或者健康状态原因有所变动,通常情况下年龄越高,生长素的分子量越低,衰老素的分子量也随着越高,是刚好相反的,年龄较高的人就要降低衰老素的分子量而要提高生长素的分子量,生长素的分子量又与人体的血液油脂分子量有关,年龄越高油脂分子量越低,生长素的分子量就比较低,油脂分子量越低血液通过率就低,流通较慢,血液的含氧量就低,这样的话器官的效率最低,人体干细胞的活力也降低,主要在人体干细胞活力降低的情形下,人体免疫细胞的活力就降低,很难识别病毒,以至于病毒躲过了免疫细胞的监视和识别,这样病毒就会趁机攻击人体细胞,病毒有可能来于呼吸也有可能来自口鼻和饮食,病毒只有一种核酸遗传物质,外加蛋白质外壳,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攻击宿主细胞也有条件限制,不同的核酸遗传物质攻击不同的细胞,有些病毒常常攻击脑白质,使得脑白质变性,经常多见于老年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些病毒经常攻击肺泡细胞而成为病毒性肺炎,病毒攻击肺泡细胞是以核酸遗传信息有关,蛋白质外壳的分子量也有关系,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病毒蛋白质外壳内的核酸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分子量也会发生改变增高,而要克服这种病毒性疾病必须要修改抗病基因主要是提高干细胞的活性,提高干细胞的活性就要提高人类生长素的分子量,人类生长素的分子量要提高,还要提高血脂分子量,并且植入酶和酸性结合物,纤维素合成酶在某些树根中含量比较丰富,人类细胞不合成纤维素合成酶,纤维素分解酶在老树皮或者朽木中可以找到,纤维素合成酶有对抗纤维素分解酶的作用,纤维素分解酶有促进纤维素分解作用,由植物细菌或真菌合成,真菌或细菌也可合成纤维素合成酶,纤维素合成酶有促进人类干细胞修复神经元,促进神经纤维的合成,抑制衰老素的含量,促进干细胞的活力,使免疫细胞提高识别病毒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该治疗茶配方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南板蓝根30-35%、北板蓝根30-35%、鲜枇杷叶10-15%、丹皮15-30%。2.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南板蓝根、北板蓝根两种药材通过暴晒后再回潮,然后放于阴凉潮湿环境两天,取出来再暴晒后再回潮,放于阴凉潮湿环境两天。步骤2:将步骤1中的南板蓝根和被板蓝根混合药材放入电磁炉水煎开一个小时,然后用布包好保温24小时,让药物自动冷却到25度温度,然后再用电磁炉烧开煮沸半小时,然后再用布包好冷却至30度,恒温保存24小时,然后再用文火烧开煮沸一个小时,把药液取出来,板蓝根药液在不同的温度下形成的分子会有不同层次的分层,分子量会提高,活性提高。步骤3:将新鲜枇杷叶用电磁炉水煮煮沸20分钟,再用文火水煎半小时,用布包好保温,让温度慢慢下降至30度,恒温保存24小时,再用文火水煎半小时,取出药液。步骤4:取丹皮用电磁炉水煎20分钟,再用文火水煎一小时,把丹皮药液倒出。步骤5:将三种中药材制成的药液温度降低至30度以下,混合后制成该种治疗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新鲜枇杷叶具有锁定病毒的特性,有粘液的分解力度,使板蓝根药效精准锁定病毒核酸干扰复制;(2):通过利用丹皮来增高干细胞的氧供应,使治疗茶的治疗效果更佳,持续性更久;(3):利用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提高板蓝根的药效成分,对病毒核酸的持续干扰合成,达到高分子量,由提高了分子量的板蓝根协同进入病毒蛋白质外壳进行病毒核酸的干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下所示,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该治疗茶配方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南板蓝根30-35%、北板蓝根30-35%、鲜枇杷叶10-15%、丹皮15-30%。2.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南板蓝根、北板蓝根两种药材通过暴晒后再回潮,然后放于阴凉潮湿环境两天,取出来再暴晒后再回潮,放于阴凉潮湿环境两天。步骤2:将步骤1中的南板蓝根和被板蓝根混合药材放入电磁炉水煎开一个小时,然后用布包好保温24小时,让药物自动冷却到25度温度,然后再用电磁炉烧开煮沸半小时,然后再用布包好冷却至30度,恒温保存24小时,然后再用文火烧开煮沸一个小时,把药液取出来,板蓝根药液在不同的温度下形成的分子会有不同层次的分层,分子量会提高,活性提高。步骤3:将新鲜枇杷叶用电磁炉水煮煮沸20分钟,再用文火水煎半小时,用布包好保温,让温度慢慢下降至30度,恒温保存24小时,再用文火水煎半小时,取出药液。步骤4:取丹皮用电磁炉水煎20分钟,再用文火水煎一小时,把丹皮药液倒出。步骤5:将三种中药材制成的药液温度降低至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该治疗茶配方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南板蓝根30-35%、北板蓝根30-35%、鲜枇杷叶10-15%、丹皮15-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该治疗茶配方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南板蓝根30-35%、北板蓝根30-35%、鲜枇杷叶10-15%、丹皮15-30%。


2.一种病毒性疾病治疗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南板蓝根、北板蓝根两种药材通过暴晒后再回潮,然后放于阴凉潮湿环境两天,取出来再暴晒后再回潮,放于阴凉潮湿环境两天。
步骤2:将步骤1中的南板蓝根和被板蓝根混合药材放入电磁炉水煎开一个小时,然后用布包好保温24小时,让药物自动冷却到25度温度,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卢茂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