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压富氧救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96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涉及救护车技术领域;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内的将车体内部空间分隔成驾驶舱和乘客仓的车厢隔板、固接在车厢隔板朝向乘客仓一侧的连接柱、位于乘客仓内的担架、用于通过连接柱将乘客仓外的空气压入乘客仓内的压缩机、位于担架上的制氧机、位于车体上的密封窗、位于车体上的用于供乘客仓内乘客上下的门体、位于门体上的门把手。压缩机用于增压,设置密封窗,使得乘客仓内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制氧机设置在担架上,在搬运病人的时候,可以随时使用,同时,也可以增加乘客仓内的氧气浓度,增加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压富氧救护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护车
,特别涉及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
技术介绍
在高原医疗救援装备领域,微压富氧救护车是专为高原长途转运和救治伤员设计的特种装备车。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缺氧、寒冷、空气稀薄成为高原伤病人员所遇到的最大困难,高原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人体的肺泡内氧分压也降低,同时弥撒入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含量也降低,从而产生缺氧症状;此外在平原医疗救援装备领域,微压富氧救护车为重病伤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疗养救护环境。重病伤员一般呼吸微弱,血氧融和率远低于正常人。微压富氧救护车可以人为创造一个微压环境,在微压环境下血氧融合将增强,因此能有效缓解以上问题。现有的救护车车厢内的气压与车厢外气压一致,在高原等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在低气压地区使用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内的将车体内部空间分隔成驾驶舱和乘客仓的车厢隔板、固接在车厢隔板朝向乘客仓一侧的连接柱、位于乘客仓内的担架、用于通过连接柱将乘客仓外的空气压入乘客仓内的压缩机、位于担架上的制氧机、位于车体上的密封窗、位于车体上的用于供乘客仓内乘客上下的门体、位于门体上的门把手。压缩机用于增压,设置密封窗,使得乘客仓内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制氧机设置在担架上,在搬运病人的时候,可以随时使用,同时,也可以增加乘客仓内的氧气浓度,增加使用效果。作为优选,密封窗包括玻璃组件、与玻璃组件适配的窗框,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位于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之间的并且沿着外层玻璃的边缘布置的呈环形的夹层玻璃,所述内层玻璃的面积大于外层玻璃的面积,所述内层玻璃的外缘设有当内层玻璃朝向外层玻璃一侧运动时增加内层玻璃气密性的内层倒角,所述外层玻璃的外缘设有当外层玻璃朝向远离内层玻璃一侧运动时增加外层玻璃气密性的外层倒角,所述内层倒角上设有内密封层,所述外层倒角上设有外密封层,所述窗框內缘设有与内层倒角适配的窗框倒角,所述窗框內缘靠近窗外的一侧固接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外密封层、夹层玻璃、夹层玻璃组成气囊腔室,所述窗框倒角上设有用于与内密封层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窗框倒角与内层玻璃之间气密性的窗框密封层,所述气囊腔室内设有当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泄漏时体积胀大从而与外密封层紧密贴合的气囊。在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有空隙的时候,气体从空隙中进入气囊腔室从而将气囊胀大,气囊贴紧外密封层,防止气体从外层玻璃与窗框之间流出。从而实现二道防线,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作为优选,气囊与气囊腔室适配,所述气囊包括贴合在支撑凸起上的底边、贴合在窗框倒角上的第一侧边、贴合在外密封层与夹层玻璃上的第二侧边、位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支撑边、位于支撑边上的用于使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泄漏的气体进入气囊的气孔;所述玻璃组件的上端铰接在窗框上,所述玻璃组件的下端固接有把手。结构简单,气囊外壁与气囊腔室贴合,提升气密性。作为优选,担架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的与外筒同轴的内筒、位于外筒上方的床板、位于外筒下方的滚轮,所述外筒与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压缩机和制氧机均位于内筒内,所述外筒内部下侧设有用于支撑内筒的支撑块,所述外筒、内筒、支撑块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沿着内筒的轴布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固接在外筒内壁上,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成若干呈C形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固接在内筒上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滑槽分隔成第一分腔体、第二分腔体,所述内筒上设有将第一分腔体与内筒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设有与乘客仓内的气压传感器连接的电动阀门,所述压缩机与进气孔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分腔体的孔洞,所述第二分腔体内设有抵靠在活塞上的挤压块、用于连接挤压块与支撑块的弹簧,所述挤压块上设有用于检测挤压块与活塞之间压力的挤压块压力感应器,所述挤压块压力感应器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内筒的侧壁内设有若干与滑槽对应的气道,所述气道一端与第一分腔体连通,所述气道另一端位于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若干当活塞挤压弹簧后与气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外筒在第二分腔体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孔洞,所述内筒的一端设有内筒封堵板,所述制氧机的输出端穿过内筒封堵板,所述内筒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柱上,所述内筒与连接柱之间设有密封圈。具备制氧机,在运送病人的时候,能给病人吸氧,不需要额外携带氧气瓶,很便捷;另外,在挤压块压力感应器和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在增压的时候,增压速度恒定,人体舒适性好。另外,腔体的设计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隔绝内筒内的电力设备的噪音。作为优选,外筒下侧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侧设有与出气孔连通的汇集槽,所述底板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滚轮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底板下侧设有与汇集槽连通的并用于吹动叶轮旋转的冲击孔;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位于外筒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滚轮,所述叶轮被吹动后,滚轮朝向外筒靠近密封圈的一端运动。冲击孔喷出的气流冲击叶轮,从而带动滚轮转动,推动担架的时候,更加省力。作为优选,内筒一端外侧固接有齿轮,所述外筒上设有用于转动齿轮的电机,所述床板下侧固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一端铰接有卡接齿条,所述卡接齿条与齿条铰接处设有用于保持彼此位于同一直线的卷簧,所述床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四根电动伸缩杆,所述外筒的两端均设有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两端分别铰接在床板与底板上,所述外筒的任意一端的两根电动伸缩杆、床板、底板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通过旋转齿轮,可以升降床板,便于搬运病人。作为优选,门把手包括一端铰接在门体上的手柄、竖向放置在门体上的缸体、滑动连接在缸体上的缸体活塞、位于缸体内的缸体弹簧、位于门体上的沿着竖向布置的泄压孔、盖设在泄压孔上的封堵板、位于封堵板与缸体活塞之间的用于连接彼此的连接杆、位于封堵板上端的卡头、位于门体上的用于与卡头配合的第二卡头、位于门体上的锁芯、位于门体上的用于打开锁芯的开锁触发器、用于触发卡头与第二卡头脱开的并阻止手柄朝向开锁触发器转动的泄压触发器、触发后能驱动泄压触发器从而使得手柄能经过泄压触发器转动到达开锁触发器的压力感应器,所述泄压触发器与压力感应器均位于门体上,所述压力感应器位于封堵板下方,所述泄压触发器与开锁触发器位于手柄转动半径内,所述缸体弹簧上端连接在缸体上端,所述缸体弹簧下端连接在缸体活塞上,所述缸体下端与乘客仓内部连通,所述缸体上端与乘客仓外部连通。本门把手能防止人在没有泄压时打开车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作为优选,门体上设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一端设有第二缸体出气孔和朝向第二缸体外侧的单向阀,所述门体内设有门体滑槽,所述门体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门体内设有门体气道,所述门体气道一端连接在缸体上端,所述门体气道另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一侧,所述第二缸体出气孔上连接有第二门体气道,所述第二门体气道远离第二缸体出气孔的一端连接在门体滑槽一侧,所述门体内设有第三门体气道,所述第三门体气道一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内的将车体内部空间分隔成驾驶舱和乘客仓的车厢隔板、固接在车厢隔板朝向乘客仓一侧的连接柱、位于乘客仓内的担架、用于通过连接柱将乘客仓外的空气压入乘客仓内的压缩机、位于担架上的制氧机、位于车体上的密封窗、位于车体上的用于供乘客仓内乘客上下的门体、位于门体上的门把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内的将车体内部空间分隔成驾驶舱和乘客仓的车厢隔板、固接在车厢隔板朝向乘客仓一侧的连接柱、位于乘客仓内的担架、用于通过连接柱将乘客仓外的空气压入乘客仓内的压缩机、位于担架上的制氧机、位于车体上的密封窗、位于车体上的用于供乘客仓内乘客上下的门体、位于门体上的门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窗包括玻璃组件、与玻璃组件适配的窗框,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位于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之间的并且沿着外层玻璃的边缘布置的呈环形的夹层玻璃,所述内层玻璃的面积大于外层玻璃的面积,所述内层玻璃的外缘设有当内层玻璃朝向外层玻璃一侧运动时增加内层玻璃气密性的内层倒角,所述外层玻璃的外缘设有当外层玻璃朝向远离内层玻璃一侧运动时增加外层玻璃气密性的外层倒角,所述内层倒角上设有内密封层,所述外层倒角上设有外密封层,所述窗框內缘设有与内层倒角适配的窗框倒角,所述窗框內缘靠近窗外的一侧固接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外密封层、夹层玻璃、夹层玻璃组成气囊腔室,所述窗框倒角上设有用于与内密封层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窗框倒角与内层玻璃之间气密性的窗框密封层,所述气囊腔室内设有当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泄漏时体积胀大从而与外密封层紧密贴合的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与气囊腔室适配,所述气囊包括贴合在支撑凸起上的底边、贴合在窗框倒角上的第一侧边、贴合在外密封层与夹层玻璃上的第二侧边、位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支撑边、位于支撑边上的用于使内密封层与窗框密封层之间泄漏的气体进入气囊的气孔;所述玻璃组件的上端铰接在窗框上,所述玻璃组件的下端固接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的与外筒同轴的内筒、位于外筒上方的床板、位于外筒下方的滚轮,所述外筒与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压缩机和制氧机均位于内筒内,所述外筒内部下侧设有用于支撑内筒的支撑块,所述外筒、内筒、支撑块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沿着内筒的轴布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固接在外筒内壁上,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成若干呈C形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固接在内筒上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滑槽分隔成第一分腔体、第二分腔体,所述内筒上设有将第一分腔体与内筒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设有与乘客仓内的气压传感器连接的电动阀门,所述压缩机与进气孔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分腔体的孔洞,所述第二分腔体内设有抵靠在活塞上的挤压块、用于连接挤压块与支撑块的弹簧,所述挤压块上设有用于检测挤压块与活塞之间压力的挤压块压力感应器,所述挤压块压力感应器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内筒的侧壁内设有若干与滑槽对应的气道,所述气道一端与第一分腔体连通,所述气道另一端位于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若干当活塞挤压弹簧后与气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外筒在第二分腔体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孔洞,所述内筒的一端设有内筒封堵板,所述制氧机的输出端穿过内筒封堵板,所述内筒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柱上,所述内筒与连接柱之间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下侧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侧设有与出气孔连通的汇集槽,所述底板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滚轮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底板下侧设有与汇集槽连通的并用于吹动叶轮旋转的冲击孔;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位于外筒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滚轮,所述叶轮被吹动后,滚轮朝向外筒靠近密封圈的一端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压富氧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一端外侧固接有齿轮,所述外筒上设有用于转动齿轮的电机,所述床板下侧固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一端铰接有卡接齿条,所述卡接齿条与齿条铰接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百根孙莉楼童格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