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94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包括手柄,手柄上部为中空结构;手柄上部的前侧与撑嘴器连接;手柄上端安装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共有两个,分为位于中空结构的两侧;检测单元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连接;检测单元内安装有荧光摄像头,荧光摄像头呈球形;荧光摄像头两侧均安装有探照装置,所述探照装置包括紫外线灯管和反光灯罩,反光灯罩立剖截面呈抛物线形;设置左右两个荧光摄像头,左侧荧光摄像头对右侧口腔成像,右侧荧光摄像头对左侧口腔成像,巧妙地避免了传统口腔检测装置的摄像头因夹角过小时导致成像困难的缺陷,实现了对口腔内牙斑菌的全方位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腔医学检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技术背景牙斑菌的聚集会导致牙菌斑,人体口腔内有几百种细菌,其中有十几种对牙齿的破坏性比较大。由于口腔中的全夜糖蛋白会粘附在牙齿表面,从而形成膜层,细菌容易在膜层上生长繁殖,因此24小时到48小时以后细菌就会覆盖大部分区域,形成牙菌斑。利用荧光检测牙菌斑的方法已有相关专利技术公开。口腔内细菌构成的牙菌斑生物膜在紫外光激发下,由于存在卟啉素的原因,会产生自体荧光。而龋齿放线菌、中间拟杆菌、棒状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都可在405nm紫外光激发下的产生600-700nm的红色峰值荧光。因此,可以利用此现象对牙斑菌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包括手柄,手柄上部为中空结构;手柄上部的前侧与撑嘴器连接,撑嘴器呈环形片状结构,撑嘴器的内腔与中空结构连通。手柄上端安装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共有两个,分为位于中空结构的两侧;检测单元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能够控制球形的荧光摄像头左右摇摆,以增加灵活度;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按钮开关连接;按钮开关通过导线与供能单元连接;手柄呈壳状结构,单片机和供能单元均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内部;手柄中部后壳面上开有通孔,按钮开关的触点通过通孔伸出,按钮开关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内部。检测单元内安装有荧光摄像头,荧光摄像头呈球形;荧光摄像头两侧均安装有探照装置,所述探照装置包括紫外线灯管和反光灯罩,反光灯罩立剖截面呈抛物线形;紫外线灯管发射的紫外线经反射灯罩形成平行紫外线灯束。按钮开关上方的手柄外表面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分为左右两个屏幕,左侧屏幕用于右侧检测单元内的荧光摄像头成像,右侧屏幕用于左侧检测单元内的荧光摄像头成像。所述手柄与撑嘴器的连接方式为自攻螺钉连接、卡扣卡接、或强力胶粘接。所述功能单元为蓄电池或干电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设置左右两个荧光摄像头,左侧荧光摄像头对右侧口腔成像,右侧荧光摄像头对左侧口腔成像,巧妙地避免了传统口腔检测装置的摄像头因夹角过小时导致成像困难的缺陷,实现了对口腔内牙斑菌的全方位检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手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5是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是探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中:1-手柄,11-中空结构,2-撑嘴器,3-检测单元,301-左侧检测单元,302-右侧检测单元,31-荧光摄像头,32-探照装置,321-紫外线灯管,322-反光灯罩,323-平行紫外线灯束,4-单片机,5-供能单元,51-按钮开关,6-液晶显示器,61-左侧屏幕,62-右侧屏幕。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包括手柄1,手柄1上部为中空结构11;手柄1上部的前侧与撑嘴器2连接,撑嘴器2呈环形片状结构,撑嘴器2的内腔与中空结构11连通;手柄1上端安装有检测单元3,所述检测单元3共有两个,分为位于中空结构11的两侧;检测单元3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4连接,单片机4能够控制荧光摄像头31左右摇摆,以增加灵活度;单片机4通过导线与按钮开关51连接;按钮开关51通过导线与供能单元5连接;手柄1呈壳状结构,单片机4和供能单元5均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1内部;手柄1中部后壳面上开有通孔,按钮开关51的触点通过通孔伸出,按钮开关51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1内部;检测单元3内安装有荧光摄像头31,荧光摄像头31呈球形;荧光摄像头31两侧均安装有探照装置32,所述探照装置32包括紫外线灯管321和反光灯罩322,反光灯罩322立剖截面呈抛物线形;紫外线灯管321发射的紫外线经反射灯罩322形成平行紫外线灯束323。按钮开关51上方的手柄1外表面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器6,液晶显示器6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4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6分为左右两个屏幕,左侧屏幕61用于右侧检测单元302内的荧光摄像头31成像,右侧屏幕62用于左侧检测单元301内的荧光摄像头31成像。所述手柄1与撑嘴器2的连接方式为自攻螺钉连接、卡扣卡接、或强力胶粘接。所述供能单元5为蓄电池或干电池。工作原理:检测单元3发射的平行紫外线灯束323。照射在口腔内,牙斑菌产生自体荧光,荧光摄像头31进行光线捕捉并通过信号线依次将信号传递至单片机4、液晶显示器6;由于左侧检测单元301与左侧口腔内壁夹角较小,对左侧口腔的光线收集困难,因此采用交叉成像的方法:左侧口腔内壁由右侧检测单元302内的荧光摄像头31收集光线、左侧屏幕61成像;右侧口腔内壁由左侧检测单元301内的荧光摄像头31收集光线、右侧屏幕62成像,以增加成像灵活度,实现全方位的牙斑菌检测装置。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专利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手柄(1)上部为中空结构(11);手柄(1)上部的前侧与撑嘴器(2)连接,撑嘴器(2)呈环形片状结构,撑嘴器(2)的内腔与中空结构(11)连通;/n手柄(1)上端安装有检测单元(3),所述检测单元(3)共有两个,分为位于中空结构(11)的两侧;检测单元(3)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4)连接;单片机(4)通过导线与按钮开关(51)连接;按钮开关(51)通过导线与供能单元(5)连接;手柄(1)呈壳状结构,单片机(4)和供能单元(5)均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1)内部;手柄(1)中部后壳面上开有通孔,按钮开关(51)的触点通过通孔伸出,按钮开关(51)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1)内部;/n检测单元(3)内安装有荧光摄像头(31),荧光摄像头(31)呈球形;荧光摄像头(31)两侧均安装有探照装置(32),所述探照装置(32)包括紫外线灯管(321)和反光灯罩(322),反光灯罩(322)立剖截面呈抛物线形;按钮开关(51)上方的手柄(1)外表面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器(6),液晶显示器(6)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4)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6)分为左右两个屏幕,左侧屏幕(61)用于右侧检测单元(302)内的荧光摄像头(31)成像,右侧屏幕(62)用于左侧检测单元(301)内的荧光摄像头(31)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全方位牙斑菌检测装置,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手柄(1)上部为中空结构(11);手柄(1)上部的前侧与撑嘴器(2)连接,撑嘴器(2)呈环形片状结构,撑嘴器(2)的内腔与中空结构(11)连通;
手柄(1)上端安装有检测单元(3),所述检测单元(3)共有两个,分为位于中空结构(11)的两侧;检测单元(3)通过导线和信号线与单片机(4)连接;单片机(4)通过导线与按钮开关(51)连接;按钮开关(51)通过导线与供能单元(5)连接;手柄(1)呈壳状结构,单片机(4)和供能单元(5)均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1)内部;手柄(1)中部后壳面上开有通孔,按钮开关(51)的触点通过通孔伸出,按钮开关(51)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手柄(1)内部;
检测单元(3)内安装有荧光摄像头(31),荧光摄像头(31)呈球形;荧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长江马本义杨玉玲胥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