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81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包括:运动机构、储液容器、压力泵、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喷管以及两个喷射组件;两个所述喷射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喷管的两端;每一所述喷射组件包括主管、多个支管和多个喷嘴,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支管的一端连通,每一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喷嘴连接,各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主管,且各所述支管绕所述主管呈放射状设置。通过设置喷射组件,使得各支管绕主管呈放射状设置,以使得各喷嘴能够覆盖竖直面上的不同位置,进而使得农作物在不同高度上都能够得到农药的喷洒,使得农作物得到靠近根部的位置也得到喷洒,使得农药的喷洒效果更佳,有利于消除害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害虫防治
,特别是涉及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害虫的破坏和啃食。为了防治坏虫,往往需要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以消除害虫。目前农药的喷洒大多采用人手喷洒的方式进行,这样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且效率低下。而如果采用无人机喷洒,尽管能够提高喷洒效率,但却无法对农作物的不同高度的位置的进行喷洒,导致农作物的低处以及靠近根部的位置无法得到喷洒。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包括:运动机构、储液容器、压力泵、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喷管以及两个喷射组件;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所述压力泵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储液容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喷管的中部开设有输送口,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输送口连通,两个所述喷射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喷管的两端;每一所述喷射组件包括主管、多个支管和多个喷嘴,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支管的一端连通,每一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喷嘴连接,各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主管,且各所述支管绕所述主管呈放射状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行走车、驱动器和四个行走轮,四个所述行走轮设置于所述行走车的底部,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行走车的内部,所述驱动器与至少两个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容器设置于所述行走车的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管设置于所述行走车的前端。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喷射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行走车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支管的轴向位于竖直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喷射组件,使得各支管绕主管呈放射状设置,以使得各喷嘴能够覆盖竖直面上的不同位置,进而使得农作物在不同高度上都能够得到农药的喷洒,使得农作物得到靠近根部的位置也得到喷洒,进而使得农药的喷洒效果更佳,有利于消除害虫。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的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10,包括:运动机构、储液容器200、压力泵210、第一输送管220、第二输送管230、喷管240以及两个喷射组件300;所述储液容器200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所述压力泵21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储液容器200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220与所述压力泵210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压力泵2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30连通,所述喷管240的中部开设有输送口,所述第二输送管230与所述输送口连通,两个所述喷射组件300分别连接于所述喷管240的两端;每一所述喷射组件300包括主管310、多个支管320和多个喷嘴330,所述主管310的一端与所述喷管240连通,所述主管310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支管320的一端连通,每一所述支管320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喷嘴330连接,各所述支管320垂直于所述主管310,且各所述支管320绕所述主管310呈放射状设置。具体地,储液容器200用于存储农药,压力泵210用于为农药在第一输送管220、第二输送管230以及喷管240的输送提供动力,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泵210为液压泵。储液容器200中的农药经第一输送管220被抽送至压力泵210,压力泵210将农药通过第二输送管230输送至喷管240,由喷管240的中部进入喷管240,并且向喷管240两端的喷射组件300输送。本实施例中,喷射组件300的各所述支管320的轴向位于竖直面上,例如,主管为多通管,主管的一端与喷管的末端连接且相互连通,主管的另一端为多个分叉管,每一分叉管与一支管连接且相互连通,各支管的一端以主管在中心轴线为圆心等距设置,另一端向圆心的外侧放射状分布设置,且相邻支管之间的夹角相同,每一支管的远离主管的一端与一喷嘴连接。本实施例中,主管310的轴向水平设置,各支管320的轴向垂直于主管310的轴向,而喷嘴330水平设置,即喷嘴330的喷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喷嘴330朝向运动机构的外侧设置,这样,多个支管320能够在竖直平面上分布,进而在竖直方向上且在水平方向上覆盖更大的范围,使得喷嘴330能够对农作物的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喷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喷射组件300,使得各支管320绕主管310呈放射状设置,以使得各喷嘴330能够覆盖竖直面上的不同位置,进而使得农作物在不同高度上都能够得到农药的喷洒,使得农作物得到靠近根部的位置也得到喷洒,进而使得农药的喷洒效果更佳,有利于消除害虫。值得一提的是,该运动机构用于运动,并且带动储液容器200、压力泵210、喷嘴330等随之运动,进而使得能够对农作物田里的各农作物进行农药的喷洒。该运动机构可以是无人机,也可以是可在地面行走的车辆。为了实现将喷管240的农药输送至喷嘴33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2,主管310呈圆环状设置,各支管320连接于主管310的圆周表面,且各支管320等距设置于主管310的圆周表面。本实施例中,支管320的横截面为圆环形,也就是说,支管320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通心设置,内管设置于外管的内侧,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输送通道,支管320与外管连接,且外管开设有外孔,外孔与支管320连通,这样,喷管240内的农药流经主管310,能够在主管310内均匀分布,并且均匀流通至各支管320,进而使得各喷嘴330喷射更为均匀。为了实现内管和外管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管和外管靠近第二输送管230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连接,内管的外侧表面通过连接件与外管的内侧表面连接,连接件开设有通孔,外管与第二输送管230通过螺纹连接,且外管与喷管240之间设置密封胶带,内管和外管远离喷管240的一端封闭设置,这样,喷管240内的农药经过连接件的通孔流向内管与外管之间,并经过支管320流通至喷嘴330,而由于内管和外管的另一端封闭,避免了农药由内管和外管远离喷管240的一端流出。为了使得喷射组件300的喷射压力更大,有利于将农药喷射的更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管230的内径大于喷管240的内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机构、储液容器、压力泵、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喷管以及两个喷射组件;/n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所述压力泵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储液容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喷管的中部开设有输送口,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输送口连通,两个所述喷射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喷管的两端;/n每一所述喷射组件包括主管、多个支管和多个喷嘴,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支管的一端连通,每一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喷嘴连接,各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主管,且各所述支管绕所述主管呈放射状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虫害防治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机构、储液容器、压力泵、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喷管以及两个喷射组件;
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所述压力泵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储液容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压力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喷管的中部开设有输送口,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输送口连通,两个所述喷射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喷管的两端;
每一所述喷射组件包括主管、多个支管和多个喷嘴,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支管的一端连通,每一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喷嘴连接,各所述支管垂直于所述主管,且各所述支管绕所述主管呈放射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丽珍黄影媚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谷蜂农林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