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9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所述鱼礁上部设为弧部;鱼礁上部左右两端面呈屋檐状部;鱼礁下部左右两端部呈上翘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成具有对称性的弧顶屋檐型,有弧度和折度;顶部设计成弧形凸起,上部水平伸出后向下折,底部底座向上折,有利于避免淤泥滑落掩盖和底部淤泥堆积漫过鱼礁,且此类屋檐和对称的设计,可便于稳定的大批量统一投放和打捞以及空间三维叠放鱼礁,还有一定的回收时的自清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
本技术涉及鱼礁
,具体为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水底有大量的污泥或其他杂物,过度堆积会影响鱼类生存和活动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所述鱼礁上部设为弧部,淤泥滑落减少堆积;鱼礁上部左右两端面呈屋檐状部,屋檐状部两侧伸出,污泥滑落时避免落入鱼类活动空间;鱼礁下部左右两端部呈上翘部,海底堆积污泥时,避免淤泥堆积漫入,防止翻到,沉陷于淤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礁整体呈工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礁左右两边对称分布,整体设计成左右两边对称,增加独立空间,减少材料使用,便于模具制作及成模浇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礁上部的弧部和屋檐状部呈折叠状分布,有弧度和折叠,在回收打捞时可带出淤泥,达到自清洁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适合水深1.5-6m,在水底有一定的形态景观(类似丘陵等);重量25-50kg便于投放和打捞;层层叠放,拥有不同水深的鱼礁;投放过程不易发生翻到或损坏;具有一定抗沉降能力及内部空间,可提供幼鱼栖息地,抗淤泥沉积掩埋能力;回收时可带出淤泥,达到清淤的效果;防止顶部淤泥过度沉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的叠加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鱼礁1、上翘部2、屋檐部3、弧部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1,所述鱼礁1上部设为弧部,淤泥滑落减少堆积;鱼礁1上部左右两端面呈屋檐状部3,屋檐状部3两侧伸出,污泥滑落时避免落入鱼类活动空间;鱼礁1下部左右两端部呈上翘部2,海底堆积污泥时,避免淤泥堆积漫入,防止翻到,沉陷于淤泥。本实施例中,所述鱼礁1整体呈工型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鱼礁1左右两边对称分布,整体设计成左右两边对称,增加独立空间,减少材料使用,便于模具制作及成模浇筑。本实施例中,所述鱼礁1上部的弧部4和屋檐状部3呈折叠状分布,有弧度和折叠,在回收打捞时可带出淤泥,达到自清洁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可层层叠放,空间叠放,下层鱼礁横向排列,上层鱼礁可叠放置在下层鱼礁的伸出屋檐上部,可多层叠加,如此进一步减少下层鱼礁的淤泥堆积的可能性;且叠加放置可让鱼礁整体拥有不同的水深,可创造不同的水下环境,符合多种生存在不同的水深环境下鱼类同时投放养殖。在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1、上翘部2、屋檐状部3、弧部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鱼礁1上部设为弧部,淤泥滑落减少堆积;鱼礁1上部左右两端面呈屋檐状部3,屋檐状部3两侧伸出,污泥滑落时避免落入鱼类活动空间;鱼礁1下部左右两端部呈上翘部2,海底堆积污泥时,避免淤泥堆积漫入,防止翻到,沉陷于淤泥,鱼礁1左右两边对称分布,整体设计成左右两边对称,增加独立空间,减少材料使用,便于模具制作及成模浇筑,鱼礁1上部的弧部4和屋檐状部3呈折叠状分布,有弧度和折叠,在回收打捞时可带出淤泥,达到自清洁效果,还可层层叠放,空间叠放,下层鱼礁横向排列,上层鱼礁可叠放置在下层鱼礁的伸出屋檐上部,可多层叠加,如此进一步减少下层鱼礁的淤泥堆积的可能性;且叠加放置可让鱼礁整体拥有不同的水深,可创造不同的水下环境,符合多种生存在不同的水深环境下鱼类同时投放养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1)上部设为弧部(4);鱼礁(1)上部左右两端面呈屋檐状部(3);鱼礁(1)下部左右两端部呈上翘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1)上部设为弧部(4);鱼礁(1)上部左右两端面呈屋檐状部(3);鱼礁(1)下部左右两端部呈上翘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淤泥且可投放打捞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1)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逸明林培桐符琼林冯钰洁高帅殷守义张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