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在出雏后和育成期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种鸭,将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体重适中、健康结实的公鸭选留下来,再通过逐只配种、公母鸭不同轮换方式和不同配比的筛选,最终选择出配种能力强的公鸭以及受精率高的配种方法和适宜的公母比,有效解决了笼养中小型肉种鸭配种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出雏后和育成期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后备种鸭,只留下质量最好的公鸭留种,避免了多余公鸭不必要饲养,减少了养殖成本,该方法简单、易操作,笼养肉种鸭繁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禽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养鸭模式主要采用低投入、开放式的生产模式,该饲养模式产生大量污水、废弃物,污染环境,以及鸭病易交叉感染,药物使用频繁,因此肉鸭产品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笼养模式的优点是:一、可增加饲养密度,节约空间;二、鸭子活动少,可节约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三、鸭子得病少。但是种鸭笼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公母鸭配种困难,通常必须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但是该技术操作性要求高,一旦掌握不了要点,受精率非常低。因此,配种问题成为种鸭笼养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笼养中小型肉种鸭配种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通过不同阶段公鸭的选择以及公母鸭不同轮换方式和不同配比的筛选,最终选择出配种能力强的公鸭以及筛选出受精率最高的配种方法和公母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出雏后选留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且健康结实的雏鸭,采用大群饲养的方式分开饲养公鸭和母鸭;(2)满4周龄后,公母鸭单笼饲养,且公母鸭笼位靠近,使公鸭对母鸭产生记忆;(3)笼养至满4周龄和满9周龄时各进行一次全群称重,将体重在X±S范围内且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健康结实的公鸭笼养;其中X代表公鸭平均体重,S代表标准差;(4)在26-28周龄,按公母1:1将步骤(3)选留的公鸭放入母鸭笼中,待公鸭与母鸭适应12~18天后收集种蛋5~7天,选留种蛋受精率为100%的公鸭;(5)按1只公鸭和4~6只母鸭为一组,母鸭单笼饲养,固定笼位,按顺序每天将公鸭放入同组一只母鸭笼中配种,完成一轮后按上轮顺序继续进行,公鸭每次在一只母鸭笼中的配种时间为24h;步骤(1)~步骤(4)中,公鸭的饲喂、营养、光照按其品种饲养标准严格执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2)中,交替设置公母鸭笼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3)中,种蛋受精率通过以下方式统计:收集种蛋5天,种蛋编号后上孵化机孵化6天,照蛋统计受精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5)中,每天下午固定6点钟进行公鸭轮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出雏后和育成期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种鸭,将外貌特征符合、体重适中的个体选留下来,即质量最好的公鸭留种,减少了多余公鸭不必要的饲养及经济成本。(2)本专利技术按公母1:1进行配种,通过统计受精率,直接选择受精率100%的公鸭,该选择优良种用公鸭的方法更简单、直接,选择的公鸭配种性更强。(3)本专利技术将公鸭放入母鸭笼中进行轮换配种,这样既节约了公鸭的笼位又提高了受精率。(4)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操作工人具有广泛性,且提高笼养肉种鸭繁殖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以目前正在培育的乌嘴优质肉鸭为例(1)雏鸭的选择:出雏后首先用捏肛法进行雌雄鉴别,公母鸭选留外貌特征羽色、喙色、脚色符合品种要求(乌嘴、青脚、白羽),体重适中、健康结实的雏鸭,佩戴脚号。公母分开,大群饲养。(2)育成期公母鸭的培育:满4周龄后公母鸭上笼单笼饲养,在笼养阶段公母鸭笼位要尽量靠近(譬如公母鸭笼交替设置),使公鸭对母鸭产生记忆。(3)育成期公鸭的选择:公鸭饲养至4周龄、9周龄,根据外貌特征和体重进行选择,淘汰外貌不符(少部分黄嘴、黄脚、白羽个体以及略带灰羽个体)和体重过大、过小的个体,选留体重在2300~2600g的公鸭。乌嘴白羽优质肉鸭0~10周龄体重标准。表1中小型肉鸭0-10周龄体增重情况单位:g周龄012345公401433476829481323母4014435469210261371周龄678910公17102019222424342497母17141904208021362145(4)公鸭繁殖性能测定:在26~28周龄期间,把步骤(3)选留的公鸭按公母1:1放入母鸭笼中,与母鸭适应2周后收集种蛋5天,种蛋编号上孵化机孵化6天,通过照蛋统计受精率,根据结果选择受精率100%的公鸭作为配种公鸭。(5)公母鸭轮配方式的选择和最适宜公母比的选择:将配种公鸭分别按公母比1:4、1:5、1:6各分2个组进行轮配。第一种轮换方式:按1只公鸭和4-6只母鸭为一组,母鸭单笼饲养,固定笼位,按顺序每天将公鸭放入同组一只母鸭笼中配种,完成一轮后按上轮顺序继续进行,公鸭每次在一只母鸭笼中的配种时间为24h,每天下午固定6点钟进行轮换。第二种轮换方式:按1只公鸭和4-6只母鸭为一组,公鸭单笼饲养,按顺序每天将同组一只母鸭放入公鸭笼中进行配种,完成一轮后按上轮顺序继续进行,每只母鸭每次在公鸭笼中的配种时间为24h,每天下午固定6点钟进行轮换。轮配10天后收集种蛋7天进行孵化(收集种蛋期间轮配工作一直持续),种蛋编号上孵化机孵化6天照蛋统计受精率。根据受精率统计,最适宜的轮配方式,即第一种轮换方式:母鸭固定,把公鸭放入母鸭笼中进行轮换配种,这样既节约了笼位又提高了受精率。同时根据公母配比结果发现,母鸭比例越低,受精率越高,但三种不同比例的公母比受精率差异不大,最终选公母比1:6,即提高了受精率,又节省了公鸭的数量,这样产生的经济效益最佳。表2为公母不同轮换方式受精率结果,表3为不同公母配比受精率结果。表2公母不同轮换方式受精率结果表3不同公母配比受精率结果由表1和表2数据可知,步骤(5)中,笼养中小型肉鸭配种的最佳技术方案为:按公母比1:6母鸭固定,把配种公鸭放入母鸭笼中进行配种,每只配种公鸭轮配一天,每天下午固定6点钟进行轮换,轮配10天后收集种蛋7天进行孵化(收集种蛋期间轮配工作一直持续),种蛋编号上孵化机孵化6天照蛋统计受精率。实施例2未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时,公母雏鸭混合后进行大群饲养,育成期时公母鸭单笼饲养,笼位随机,轮配方式随机。按实施例1中的最佳技术方案配种两年,发现中小型肉鸭种蛋受精率比未采用该技术方案时提高了28.78%。表4展示了配种两年间的中小型肉鸭种蛋受精率。表4中小型肉鸭的种蛋受精率配种时间入孵数受精蛋未受精蛋受精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出雏后选留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且健康结实的雏鸭,采用大群饲养的方式分开饲养公鸭和母鸭;/n(2)满4周龄后,公母鸭单笼饲养,且公母鸭笼位靠近,使公鸭对母鸭产生记忆;/n(3)笼养至满4周龄和满9周龄时各进行一次全群称重,将体重在X±S范围内且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健康结实的公鸭笼养;其中X代表公鸭平均体重,S代表标准差;/n(4)在26-28周龄,按公母1:1将步骤(3)选留的公鸭放入母鸭笼中,待公鸭与母鸭适应12~18天后收集种蛋5~7天,选留种蛋受精率为100%的公鸭;/n(5)按1只公鸭和4~6只母鸭为一组,母鸭单笼饲养,固定笼位,按顺序每天将公鸭放入同组一只母鸭笼中配种,完成一轮后按上轮顺序继续进行,公鸭每次在一只母鸭笼中的配种时间为24h;/n所述步骤(1)~步骤(4)中,公鸭的饲喂、营养、光照按其品种饲养标准严格执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笼养中小型肉种鸭繁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出雏后选留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且健康结实的雏鸭,采用大群饲养的方式分开饲养公鸭和母鸭;
(2)满4周龄后,公母鸭单笼饲养,且公母鸭笼位靠近,使公鸭对母鸭产生记忆;
(3)笼养至满4周龄和满9周龄时各进行一次全群称重,将体重在X±S范围内且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健康结实的公鸭笼养;其中X代表公鸭平均体重,S代表标准差;
(4)在26-28周龄,按公母1:1将步骤(3)选留的公鸭放入母鸭笼中,待公鸭与母鸭适应12~18天后收集种蛋5~7天,选留种蛋受精率为100%的公鸭;
(5)按1只公鸭和4~6只母鸭为一组,母鸭单笼饲养,固定笼位,按顺序每天将公鸭放入同组一只母鸭笼中配种,完成一轮后按上轮顺序继续进行,公鸭每次在一只母鸭笼中的配种时间为24h;
所述步骤(1)~步骤(4)中,公鸭的饲喂、营养、光照按其品种饲养标准严格执行。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霞,凌明湖,陈星,杨宇,叶胜强,龚萍,杜康裕,李中心,童新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