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3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包括中心连接杆、跨撑方管、端部连接杆和连接环,所述跨撑方管、端部连接杆和连接环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中心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跨撑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跨撑方管的另一端与端部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端部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心连接杆的两端设置跨撑方管和端部连接杆,通过调节中心连接杆进入跨撑方管的距离,进一步对内部跨撑的总长进行调节,在使用时可以调节拉力,从而提升温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
本技术涉及温室结构零部件
,尤其涉及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食品、植物等等需求越来越高,因而需要植物的生长突破季节的限制,温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温室的强度,在温室内部设置内部跨撑是一种常见形式,因此温室结构用的内部跨撑的结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中国专利“CN201278723Y”公开了一种温室卷帘机伸缩连接杆结构,包括:安装在温室顶部的卷帘机和与其连接的卷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臂是由上伸缩连接杆和与其套装的下伸缩连接杆构成,上伸缩连接杆上端通过连接件和螺栓与卷帘机固定,下伸缩连接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在的面上的底座铰接,所述上伸缩连接杆呈动配合形式套装在下伸缩连接杆外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连接部件长度调节效果较差,长度改变后,连接处不够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部件长度调节效果较差,长度改变后,连接处不够牢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包括中心连接杆、跨撑方管、端部连接杆和连接环,所述跨撑方管、端部连接杆和连接环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中心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跨撑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跨撑方管的另一端与端部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端部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在此基础上,所述中心连接杆为空心圆管状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中心连接杆两端的外径内凹形成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椭圆形平面状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跨撑方管侧面开设有上下相对的两个螺纹通孔。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设置在跨撑方管侧面上的螺纹通孔内。在此基础上,所述内部跨撑的总长度为5-9米。在此基础上,所述中心连接杆的直径为8-12毫米。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环为扁平状圆环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环包括三层圆环片复合压接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中心连接杆的两端设置跨撑方管和端部连接杆,通过调节中心连接杆进入跨撑方管的距离,进一步对内部跨撑的总长进行调节,在使用时可以调节拉力,从而提升温室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在跨撑方管侧面的上下位置设置压紧螺栓,通过拧紧压紧螺栓对进入跨撑方管内部的中心连接杆端部进行压紧固定,防止发生摆动,增强了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中心连接杆两端的外径内凹形成夹持部,便于在将中心连接杆拧入跨撑方管时进行夹持,防止打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连接杆,2、跨撑方管,3、端部连接杆,4、压紧螺栓,5、夹持部,6、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如图1所示,本技术披露了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包括中心连接杆1、跨撑方管2、端部连接杆3和连接环6,所述跨撑方管2、端部连接杆3和连接环6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中心连接杆1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跨撑方管2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跨撑方管2的另一端与端部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端部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心连接杆1为空心圆管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心连接杆1两端的外径内凹形成夹持部5,所述夹持部5为椭圆形平面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跨撑方管2侧面开设有上下相对的两个螺纹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压紧螺栓4,所述压紧螺栓4设置在跨撑方管2侧面上的螺纹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部跨撑的总长度为5-9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心连接杆1的直径为8-12毫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环6为扁平状圆环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环6包括三层圆环片复合压接制成。温室进行安装时,内部跨撑用于连接房梁或者内部支撑件,按照图1所示进行组装好,然后将左右两侧的连接环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相邻的支撑件上,随后转动中心连接杆1,对连接后的松紧进行调节,当中心连接杆1进入跨撑方管2内距离较长时,为了防止中心连接杆1在跨撑方管2内出现摆动,拧紧上下的两个压紧螺栓4,通过压紧螺栓4对中心连接杆1进行进一步压紧。本技术通过中心连接杆1的两端设置跨撑方管2和端部连接杆3,通过调节中心连接杆1进入跨撑方管2的距离,进一步对内部跨撑的总长进行调节,在使用时可以调节拉力,从而提升温室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在跨撑方管2侧面的上下位置设置压紧螺栓4,通过拧紧压紧螺栓4对进入跨撑方管2内部的中心连接杆1端部进行压紧固定,防止发生摆动,增强了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中心连接杆1两端的外径内凹形成夹持部5,便于在将中心连接杆1拧入跨撑方管2时进行夹持,防止打滑。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连接杆(1)、跨撑方管(2)、端部连接杆(3)和连接环(6),所述跨撑方管(2)、端部连接杆(3)和连接环(6)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中心连接杆(1)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跨撑方管(2)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跨撑方管(2)的另一端与端部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端部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连接杆(1)、跨撑方管(2)、端部连接杆(3)和连接环(6),所述跨撑方管(2)、端部连接杆(3)和连接环(6)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中心连接杆(1)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跨撑方管(2)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跨撑方管(2)的另一端与端部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端部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杆(1)为空心圆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室结构用内部跨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杆(1)两端的外径内凹形成夹持部(5),所述夹持部(5)为椭圆形平面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沧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顶点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