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器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602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声器件模组,包括一上壳,在上壳内安装有一扬声器单元,在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粘胶贴合台、第二粘胶贴合台以及粘胶框贴合台,在第一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一粘胶泡棉条,在第二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粘胶泡棉条,在粘胶框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粘胶泡棉框,在第一粘胶泡棉条以及第二粘胶泡棉条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泡棉板,在粘胶泡棉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泡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声器件模组,结构设置合理,可一次性贴合异形窄边泡棉,降低了贴合难度,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声器件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声器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声器件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的种类及型号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手机、掌上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都具有各种不同的尺寸。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便携式电子设备向着轻、薄、小等方向变化,所应用的电声器件模组也随之快速发展。随着电声器件模组应用发展,在客户端整机的设计方面要求体现集成化,即将整机部分组装工序物料集成至电声器件模组中。在客户端整机的组装中,需要在多个位置使用到密封泡棉以对电子元件进行组装固定。然而,由于在电声器件壳体中,存在多处结构位置异形以及窄边等问题,容易造成泡棉贴合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电声器件壳体中,存在多处结构位置异形以及窄边等问题,容易造成泡棉贴合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声器件模组,包括一上壳,在所述上壳内安装有一扬声器单元,其中,在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粘胶贴合台、第二粘胶贴合台以及粘胶框贴合台,在所述第一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一粘胶泡棉条,在所述第二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粘胶泡棉条,在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粘胶泡棉框,在所述第一粘胶泡棉条以及所述第二粘胶泡棉条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泡棉板,在所述粘胶泡棉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泡棉板。本技术提出的电声器件模组,包括一上壳,在该上壳上设有第一粘胶贴合台、第二粘胶贴合台以及粘胶框贴合台,其中在第一粘胶贴合台与第一粘胶泡棉条的形状相同,第二粘胶贴合台与第二粘胶泡棉条的形状相同,粘胶框贴合台与粘胶泡棉框的形状相同,在实际贴合时,可一次性地将泡棉条进行粘结贴附,然后在泡棉条的上表面贴附密封泡棉板,完成泡棉的组装,大大提高了贴附效率。本技术提出的电声器件模组,结构设置合理,可一次性贴合异形窄边泡棉,降低了贴合难度,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在所述上壳上开设有第一上壳定位孔以及第二上壳定位孔,所述第一上壳定位孔与所述第一粘胶贴合台为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上壳定位孔与所述第二粘胶贴合台为相邻设置。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在所述上壳上还开设有紧固孔组件,所述紧固孔组件包括第一紧固孔以及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以及所述第二紧固孔位于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外侧,在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内侧还设有一定位卡接槽,所述定位卡接槽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泡棉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泡棉板首端部、第一泡棉板连接部以及第一泡棉板尾端部,在所述第一泡棉板首端部上开设有第一泡棉首端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泡棉板尾端部上开设有第一泡棉尾端安装孔,所述第一泡棉首端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上壳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泡棉尾端安装孔与所述第二上壳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所述第一粘胶泡棉条包括U形泡棉部以及与所述U形泡棉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泡棉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泡棉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泡棉固定通孔,所述第一粘胶泡棉条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粘胶贴合台的形状相同。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所述第二粘胶泡棉条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粘胶贴合台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粘胶泡棉条包括第二泡棉条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泡棉条主体部两端的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泡棉板上开设有紧固安装孔组件,所述紧固安装孔组件包括第一紧固安装孔以及第二紧固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对应,所述第二紧固安装孔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相对应。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在所述第二密封泡棉板上还开设有避让孔组件,所述避让孔组件包括第一避让孔以及第二避让孔。所述电声器件模组,其中,所述粘胶泡棉框包括泡棉框本体,在所述泡棉框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的位置相对应。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声器件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中上壳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2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中第一密封泡棉板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2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中第一粘胶泡棉条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2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中第二粘胶泡棉条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图2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中第二密封泡棉板的结构放大图;图9为图2所示的电声器件模组中粘胶泡棉框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由于在电声器件壳体中,存在多处结构位置异形以及窄边等问题,容易造成泡棉贴合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声器件模组,请参阅图1至图9,对于本技术提出的电声器件模组,包括一上壳11,在该上壳11内安装有一扬声器单元51,在上壳1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粘胶贴合台111、第二粘胶贴合台112以及粘胶框贴合台113。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粘胶贴合台111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一粘胶泡棉条31,在第二粘胶贴合台112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粘胶泡棉条32,在粘胶框贴合台113的上表面粘结有粘胶泡棉框41。此外,在第一粘胶泡棉条31以及第二粘胶泡棉条3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泡棉板21,在粘胶泡棉框4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泡棉板22。请参阅图4,对上壳11而言,在上述的上壳11上开设有第一上壳定位孔1110以及第二上壳定位孔1120。其中,第一上壳定位孔1110与第一粘胶贴合台111为相邻设置,第二上壳定位孔1120与第二粘胶贴合台112为相邻设置。此外,在上壳11上还开设有紧固孔组件,该紧固孔组件包括第一紧固孔1101以及第二紧固孔1102,第一紧固孔1101以及第二紧固孔1102位于粘胶框贴合台113的外侧。为了便于扬声器的安装,在粘胶框贴合台113的内侧还设有一定位卡接槽110,定位卡接槽110用于固定安装扬声器单元51。请参阅图5,上述的第一密封泡棉板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声器件模组,包括一上壳,在所述上壳内安装有一扬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粘胶贴合台、第二粘胶贴合台以及粘胶框贴合台,在所述第一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一粘胶泡棉条,在所述第二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粘胶泡棉条,在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粘胶泡棉框,在所述第一粘胶泡棉条以及所述第二粘胶泡棉条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泡棉板,在所述粘胶泡棉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泡棉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声器件模组,包括一上壳,在所述上壳内安装有一扬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粘胶贴合台、第二粘胶贴合台以及粘胶框贴合台,在所述第一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一粘胶泡棉条,在所述第二粘胶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第二粘胶泡棉条,在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上表面粘结有粘胶泡棉框,在所述第一粘胶泡棉条以及所述第二粘胶泡棉条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泡棉板,在所述粘胶泡棉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泡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上开设有第一上壳定位孔以及第二上壳定位孔,所述第一上壳定位孔与所述第一粘胶贴合台为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上壳定位孔与所述第二粘胶贴合台为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上还开设有紧固孔组件,所述紧固孔组件包括第一紧固孔以及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以及所述第二紧固孔位于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外侧,在所述粘胶框贴合台的内侧还设有一定位卡接槽,所述定位卡接槽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扬声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泡棉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泡棉板首端部、第一泡棉板连接部以及第一泡棉板尾端部,在所述第一泡棉板首端部上开设有第一泡棉首端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泡棉板尾端部上开设有第一泡棉尾端安装孔,所述第一泡棉首端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上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创平陈泸斌谌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