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549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3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第三Y电容、第四Y电容和电阻。第一Y电容的一端、第二Y电容的一端和第三Y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电机控制器的三根交流电输入相线连接,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四Y电容的一端与电阻的一端的共接点,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接地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小电机控制器的对地泄露电流,并能减少电机控制器断电后的残余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技术。
技术介绍
在电机控制器(例如变频器或伺服驱动器)的电源输入端,为了抑制共模干扰,如图6所示,会分别在三根交流电输入相线R、S、T与接地线PE(机壳地或保护地)之间设置Y电容CY1、CY2和CY3,作为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现有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对地泄露电流比较大,在通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不会引起漏电保护器跳闸,但在多个设备并联(电机控制器、开关电源等设备同时使用)情况下,对地漏电流易超过漏电保护器的阈值,导致漏电保护器跳闸,使后级设备无法工作;2、在电机控制器断电后仍然会有较大的残余电流存在。如果地线接触不理想,当断电维护电机控制器时,手触摸到电机控制器表面会引起触电的感觉(有残余电流通过人体),使作业人员处于不安全状态;3、如果在电机控制器前端已经设有滤波器,为减小漏电流,最好将电机控制器内部的Y电容取消掉。但在现场应用中不方便拆机,更不方便用电烙铁去掉Y电容,导致在电机控制器前端已经设有滤波器的情况下,无法控制电机控制器内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其能减小电机控制器的对地泄露电流,并能减少电机控制器断电后的残余电流。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其能够在不拆机的情况下,从电机控制器的外部控制该共模干扰抑制电路是否工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第三Y电容、第四Y电容和电阻;第一Y电容的一端、第二Y电容的一端和第三Y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电机控制器的三根交流电输入相线连接,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四Y电容的一端与电阻的一端的共接点,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接地线。进一步地,该共模干扰抑制电路还包括电气通断元件;电气通断元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电气通断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Y电容的一端与电阻的一端的共接点,或者是,电气通断元件的一端连接于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电阻的另一端的共接点,电气通断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线;电气通断元件用于控制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与接地线之间的导通与断开;电机控制器的壳体上开设有与电气通断元件相配合的控制通孔,控制通孔用于供外部的控制工具伸入电机控制器的壳体内,以控制电气通断元件的电气导通或电气断开。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1、本实施例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中,采用了第四Y电容与第一至第三Y电容组成的并联支路相串联的拓扑结构,在Y电容的电容量相同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漏电流更小,从而提高了电机控制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本实施例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设有电阻,在电机控制器断电后,通过电阻可以将Y电容的残余电流快速放电,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3、本实施例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设有电气通断元件,并在电机控制器的壳体上开设有与电气通断元件相配合的控制通孔,能够在不拆机的情况下,通过穿过控制通孔的控制工具控制电气通断元件的电气导通或电气断开,进而从电机控制器的外部控制该共模干扰抑制电路是否工作。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示出了使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停止工作的应用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示出了使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停止工作的应用例。图6示出了现有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Y电容CY1、第二Y电容CY2、第三Y电容CY3、第四Y电容CY4和电阻R。第一Y电容CY1的一端、第二Y电容CY2的一端和第三Y电容CY3的一端分别与电机控制器的三根交流电输入相线R、S、T连接,第一Y电容CY1的另一端、第二Y电容CY2的另一端和第三Y电容CY3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四电容CY4的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的共接点,第四电容CY4的另一端与电阻R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接地线PE。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的阻值大于等于500千欧。在电机控制器断电后,通过电阻R可以将Y电容的残余电流快速放电。与现有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相比,本实施例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减小了对地泄露电流,原理说明如下。假设第一至第四Y电容的电容量相等。当输入的交流电压为单相220V时,在接地线PE与L相线端约有220V的电压差。对于现有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而言,漏电流大小为220V除以第一至第三Y电容组成的并联支路的容抗;而采用本实施例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时,由于第四Y电容CY4是与第一至第三Y电容组成的并联支路相串联的,因此整个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容抗更大(流过电阻R的漏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对地泄露电流更小。当输入的交流电压为三相220V时,理论上因为三相平衡电流的相量和为零,因此第四Y电容CY4两端的电压降为0V,漏电流为0mA。实际工作时由于电压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第四Y电容CY4两端仍然会有很小的电压降,但该电压降通常小于10V,在第四Y电容CY4的电容量为470nF时,漏电流的大小约为1mA,也是非常小的。请参阅图2。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增加了一个电气通断元件,且该电气通断元件为按压式自锁开关S1。按压式自锁开关S1的一端连接于第四Y电容CY4的另一端与电阻R的另一端的共接点,按压式自锁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线PE。按压式自锁开关S1用于控制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与接地线PE之间的导通与断开。如图3所示,电机控制器的壳体1上开设有与按压式自锁开关S1相配合的控制通孔11,控制通孔11用于供外部的控制工具伸入电机控制器的壳体1内,以控制按压式自锁开关S1的电气导通或电气断开。在图3的示例中,该控制工具为一螺丝刀2。在控制按压式自锁开关S1的闭合或断开时,无需拆机,只需将螺丝刀2伸入控制通孔11内并压下按压式自锁开关S1即可。在按压式自锁开关S1断开时,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与接地线PE之间电气断开。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不工作。在该第二实施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按压式自锁开关S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Y电容CY1的另一端、第二Y电容CY2的另一端和第三Y电容CY3的另一端,按压式自锁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Y电容CY4的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的共接点。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第三Y电容、第四Y电容和电阻;/n所述第一Y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Y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三Y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三根交流电输入相线连接,所述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四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阻的一端的共接点,所述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接地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第三Y电容、第四Y电容和电阻;
所述第一Y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Y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三Y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三根交流电输入相线连接,所述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四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阻的一端的共接点,所述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接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干扰抑制电路还包括电气通断元件;所述电气通断元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气通断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阻的一端的共接点,或者是,所述电气通断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的另一端的共接点,所述电气通断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接地线;所述电气通断元件用于控制所述共模干扰抑制电路与所述接地线之间的导通与断开;
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气通断元件相配合的控制通孔,所述的控制通孔用于供外部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华董平张佳伟黄玉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