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541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具体涉及交流电动机领域,包括铸钢铁芯侧板,铸钢铁芯侧板的表面铸有6个扇形铁芯,两侧的铸钢铁芯侧板的中间通过螺母安装有四根圆柱用于支撑,转子的中间安装有圆盘,圆盘两侧安装有永磁铁、线圈,线圈的一端安装有螺帽,转子的两端固定套有端盖与轴承,铸钢铁芯侧板靠近转子端部的一侧套接有反射板,装配板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化控制装置,将控制装置集成到电机上,并可通过控制盒进行调速实现其多速功能,无需特制的控制机构的控制,使得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其多级调速功能能够轻松面对不同使用环境的考验,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
本技术涉及交流电动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具体为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
技术介绍
几十年来,各行各业大多采用异步电动机作为旋转动力,但异步电动机起动时电流大、起动转矩小、效率低,所以过大的起动电流容易使电动机过热损坏,同时也会使电源内部及供电线路上的电压降增大,以致使电力网的电压下降而影响接在同一线路上的其他负载的正常工作,目前,汽车动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已成为公害,所以,电池车的使用倍受人们关注,采用电池车要求电机效率高,电池充电方便,这是推广使用电池车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6562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交、直流二用电机,参考说明书附图5和6,该申请与传统电机相比,传统电机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过程中效率多为75%左右,特别是鼠笼式电动机,起动电流为工作电流的7倍,效率为70%左右,本专利技术一种交、直流二用电机的效率为90%左右,起动电流等于工作电流。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缺点:由于该电机只适用于小型器件,其功率低力矩较小,无法带动大型设备,并不能做到高通用性,其适用领域具有局限性,当功率变大时其自身的线圈并不能承受,且散热系统也无法跟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该电机重新优化的散热结构,使得该装置可适用于家庭环境,普通的家用电压能够轻松适应,并有很好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延长该电机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速直流行交流电动机,包括铸钢铁芯侧板,所述铸钢铁芯侧板的表面铸有6个扇形铁芯,所述两侧的铸钢铁芯侧板的中间通过螺母固定安装有四根圆柱用于支撑,所述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铸钢铁芯侧板的四周和圆管的另一端固定接有装配板,所述尾部的装配板开设有散热网,所述铸钢铁芯侧板中心套有转子,所述转子的中间固定安装由圆盘,所述圆盘两侧贴有永磁铁,所述转子上固定套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帽,所述转子的两端套有端盖,所述铸钢铁芯侧板靠近转子端部的一侧套接有反射板,所述转子的尾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端盖穿过反射板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装配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固定安装有控制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内开设有螺纹通过相适配的螺杆将装配板固定在圆管的一端。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板上集成有DC/DC模块、整流桥、端子排,所述线圈通过电刷与控制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板表面开设有三个扇形缺口并均匀分布,所述扇形缺口互为60度的夹角,所述扇形缺口不接受光源反射,所述相邻的扇形缺口直线边与安装在转子左右两侧圆盘上永磁铁扇形面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两侧的永磁铁两侧的中心线夹角为60度,所述反射板正对装配板并安装在转子一端的轴端面上,所述转子另一端为旋转动力输出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圆盘两侧的永磁铁位置相对应并无缝连接,所述永磁铁的扇形面对外显异极性。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使用显极性绕线方式,所述绕线模的夹板尺寸则以周边高出模心十毫米以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重新优化的散热结构,使得该装置可适用于家庭环境,普通的家用电压能够轻松适应,并有很好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延长该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线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变速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对比文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对比文件中反射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铸钢铁芯侧板;2、转子;3、永磁铁;4、螺帽;5、线圈;6、反射板;7、装配板;8、圆柱;9、圆管;10、轴承;11、端盖;12、散热风扇;13、控制盒;14、控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多速直流行交流电动机,一种多速直流行交流电动机,包括铸钢铁芯侧板1,铸钢铁芯侧板1的表面铸有6个扇形铁芯,两侧的铸钢铁芯侧板1的中间通过螺母固定安装有四根圆柱8用于支撑,圆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8,铸钢铁芯侧板1的四周和圆管9的另一端固定接有装配板7,尾部的装配板7开设有散热网,铸钢铁芯侧板1中心套有转子2,转子2的中间固定安装由圆盘,圆盘两侧贴有永磁铁3,转子2上固定套有线圈5,线圈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帽4,转子2的两端套有端盖11,铸钢铁芯侧板1靠近转子2端部的一侧套接有反射板6,转子2的尾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12,端盖11穿过反射板6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10,装配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13,控制盒13内固定安装有控制板14。如图4所示的调速电路,电路中包含有调速电路以及显示灯电路,两者并联,调速电路中包含有电阻R1、可变电阻R2、电阻R3、电容以及二极管组与控制开关,显示灯电路包含有电阻R4、电阻R5以及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控制电阻R2的阻值控制电机的运转速度,当电机运转速率大时发光二极管周围的电流变小发光变弱。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简化控制装置,将控制装置集成到电机上,并可通过控制盒进行调速实现其多速功能,无需特制的控制机构控制,使得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其多级调速功能能够轻松面对不同使用环境的考验,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适用性。其中,圆柱8内开设有螺纹通过相适配的螺杆将装配板7固定在圆管9的一端,组成电机的主框架。其中,控制板14上集成有DC/DC模块、整流桥、端子排,线圈5通过电刷与控制板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简化控制装置提高集成度。其中,反射板6表面开设有三个扇形缺口并均匀分布,扇形缺口互为60度的夹角,扇形缺口不接受光源反射,相邻的扇形缺口直线边与安装在转子2左右两侧圆盘上永磁铁3扇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两侧的永磁铁3两侧的中心线夹角为60度,反射板6正对装配板7并安装在转子2一端的轴端面上,转子2另一端为旋转动力输出轴,实现电机的交直流两用。其中,转子2圆盘两侧的永磁铁3位置相对应并无缝连接,永磁铁3的扇形面对外显异极性,实现电机的基本运转并提高输出比。其中,线圈5使用显极性绕线方式,绕线模的夹板尺寸则以周边高出模心十毫米以上,使得电机线圈适应大功率输出。其中,控制板14的型号为野火牌STM32型电路板。本技术工作原理:起动时,由于反射板6上的扇形缺口的直线部分与装配板7上设置的相交的概率极小,所以当电源接入端子排、线圈5、DC/DC模块、光电开关、固体继电器时,由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包括铸钢铁芯侧板(1),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的表面铸有6个扇形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铁芯侧板为两个,两个铸钢铁芯侧板(1)之间通过螺母固定安装有四根圆柱(8)用于支撑,所述圆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8),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的四周和圆管(9)的另一端固定接有装配板(7),所述装配板(7)开设有散热网,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中心套有转子(2),所述转子(2)的中间固定安装由圆盘,所述圆盘两侧贴有永磁铁(3),所述转子(2)上固定套有线圈(5),所述线圈(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帽(4),所述转子(2)的两端套有端盖(11),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靠近转子(2)端部的一侧套接有反射板(6),所述转子(2)的尾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12),所述端盖(11)穿过反射板(6)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10),所述装配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13),所述控制盒(13)内固定安装有控制板(14);/n所述圆柱(8)内开设有螺纹通过相适配的螺杆将装配板(7)固定在圆管(9)的一端;/n所述控制板(14)上集成有DC/DC模块、整流桥、端子排,所述线圈(5)通过电刷与控制板(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所述反射板(6)表面开设有三个扇形缺口并均匀分布,所述扇形缺口互为60度的夹角,所述扇形缺口不接受光源反射,所述相邻的扇形缺口直线边与安装在转子(2)左右两侧圆盘上永磁铁(3)扇形面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两侧的永磁铁(3)两侧的中心线夹角为60度,所述反射板(6)正对装配板(7)并安装在转子(2)一端的轴端面上,所述转子(2)另一端为旋转动力输出轴;/n所述转子(2)圆盘两侧的永磁铁(3)位置相对应并无缝连接,所述永磁铁(3)的扇形面对外显异极性;/n所述装配板(7)的内侧集成有光电开关,固体继电器,所述光电开关选用通断时间差为五毫秒的光电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速直流、交流两用电动机,包括铸钢铁芯侧板(1),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的表面铸有6个扇形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铁芯侧板为两个,两个铸钢铁芯侧板(1)之间通过螺母固定安装有四根圆柱(8)用于支撑,所述圆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柱(8),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的四周和圆管(9)的另一端固定接有装配板(7),所述装配板(7)开设有散热网,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中心套有转子(2),所述转子(2)的中间固定安装由圆盘,所述圆盘两侧贴有永磁铁(3),所述转子(2)上固定套有线圈(5),所述线圈(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帽(4),所述转子(2)的两端套有端盖(11),所述铸钢铁芯侧板(1)靠近转子(2)端部的一侧套接有反射板(6),所述转子(2)的尾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12),所述端盖(11)穿过反射板(6)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10),所述装配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13),所述控制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市华禹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