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235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核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山体内的地下热源,还包括位于山体外N个不同高程的冷却水池,每个冷却水池均通过注入管与地下热源相连,沿山体由上至下,第一个、第三个…第N个冷却水池与地下热源相连的注入管上均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大幅延长非能动冷却系统的有效运行时间,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核电站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核电站将核岛等涉核厂房置于地下,利用地下岩体的防护、包容作用,限制潜在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提高了核电站安全性,为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其中,非能动冷却系统的设计是第三代核电的一大突出优点,该类系统设计简单、无需复杂的外部能源驱动,可靠性高,且设备投入比能动系统要节省很多,因此逐渐成为未来核电发展的设计先进理念。但因地面电站的布置条件制约,地面电站非能动冷却系统的投运时长通常受制于投入的冷却水量,而冷却水量过大时会造成安全壳布置的不稳定,因此现有技术中非能动冷却系统的投运时间均不长。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日:2014年11月05日、公开号:CN104134474A)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冷却系统,利用安全壳外设置的冷凝水池作为最终热阱导出安全壳内热量,但该水池需高于安全壳一定高程,且容量有限,系统投入运行时间短。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日:2014年01月22日、公开号:CN103531256A)公开了一种压水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系统,在安全壳顶部设置贮水箱,通过水箱内水冷却安全壳,尽管通过混凝土安全壳替代了钢制安全壳以支撑更大的冷却水箱,但该方案同样存在冷却水量小,系统运行时间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大幅延长非能动冷却系统的有效运行时间,提高安全性。<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山体内的地下热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山体外N个不同高程的冷却水池,每个所述冷却水池均通过注入管与所述地下热源相连,沿所述山体由上至下,第一个、第三个…第N个所述冷却水池与所述地下热源相连的注入管上均设有控制阀。优选地,沿所述山体由上至下,从第三个所述冷却水池起,奇数位的冷却水池连接的所述注入管均与第一个所述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连通,从第四个所述冷却水池起,偶数位的冷却水池连接的所述注入管均与第二个所述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连通,上述所述注入管的连通点位的高程依次降低且均低于与所述注入管连通的冷却水池的高程,通过所述注入管之间的连通,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成本。优选地,沿所述山体由上至下,第一个所述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上的控制阀位于所有连通点位之上,方便控制对所述注入管开闭的单独控制。优选地,沿所述山体由上至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水池之间的高程差依次递减,尽可能延长冷却水的冷却持续时间。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水池之间的最小高程差不小于10米,以维持足够的注入压力。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地下核电站布置特点,在山体不同高程设置多级冷却水池,通过冷却水池之间的高程差推动非能动冷却系统运行,并使冷却水在多个冷却水池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大幅延长非能动冷却系统的有效运行时间,同等冷却水量的条件下,冷却时间至少延长3倍,提高安全性;2、整个系统可非能动运行,无需外界能源推动,简单可靠;3、通过注入管之间的连通,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山体1、地下热源2、第一级冷却水池31、第二级冷却水池32、第三级冷却水池33、第四级冷却水池34、第一级注入管41、第二级注入管42、第三级注入管43、第四级注入管44、第一级控制阀51、第三级控制阀53、第四级控制阀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山体1内的地下热源2,还包括位于山体1外N个不同高程的冷却水池,每个冷却水池均通过注入管与地下热源2相连,沿山体1由上至下,第一个、第三个…第N个冷却水池与地下热源2相连的注入管上均设有控制阀,其中,沿山体1由上至下,相邻的两个冷却水池之间的高程差依次递减,且相邻两个冷却水池之间的最小高程差不小于10米。本实施例中地下热源2为地下核电站的潜在热源,如地下核电站的安全壳、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热阱等。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关闭所有控制阀,当需要对地下热源2进行冷却时,先打开第一个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上的控制阀,在中立作用下,第一个冷却水池内的冷却水沿沿注入管流入地下热源2,冷却水在地下热源2处完成热交换后,冷却水温度升高,由于第一个冷却水池和第二个冷却水池之间的高位差压差作用,第一个冷却水池内的冷却水会源源不断地通过与其连接的注入管进入地下热源2,然后经与第二个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流向第二个冷却水池,在此过程中,持续地将地下热源2中的热量带出地下。当第一个冷却水池和第二个冷却水池内水压平衡后,打开与第三个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上的控制阀,同样地,冷却水在第二个冷却水池和第三个冷却水池之间的高位差压差作用下,通过与第二个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进入地下热源2,然后经与第三个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流向第三个冷却水池,在此过程中,持续地将地下热源2中的热量带出地下。以此类推,通过不断打开与后续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上的控制阀,冷却水会在经过地下热源2后由上一个冷却水池进入下一冷却水池,持续地将地下热源2中的热量带出地下,使冷却水在多个冷却水池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大幅延长非能动冷却系统的有效运行时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山体1内的地下热源2,还包括位于山体1外四个不同高程的冷却水池,即沿山体1由上至下的第一级冷却水池31、第二级冷却水池32、第三级冷却水池33和第四级冷却水池34,且相邻的两个冷却水池之间的高程差依次递减,相邻两个冷却水池之间的最小高程差不小于10米,四个冷却水池分别通过第一级注入管41、第二级注入管42、第三级注入管43和第四级注入管44与地下热源2相连,同时,第一级注入管41上设有第一级控制阀51,第三级注入管43上设有第三级控制阀53,第四级注入管44上设有第四级控制阀54。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三级注入管43与第一级注入管41连通,连通点位的高程低于第三级冷却水池33的高程,且位于第一级控制阀51的下方,第四注入管44与第二级注入管42连通,连通点位的高程低于第四级冷却水池34的高程,且第四注入管44的连通点位的高程低于第三注入管43的连通点位的高程。本实施例中地下热源2为地下核电站的潜在热源,如地下核电站的安全壳、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热阱等。本实施例使用时,第三级控制阀53和第四级控制阀54保持关闭,开启第一级控制阀51,在重力作用下,第一级冷却水池31内的冷却水沿第一级注入管41流入地下热源2,冷却水在地下热源2处完成热交换,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在第一级冷却水池31和第二级冷却水池32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山体(1)内的地下热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山体(1)外N个不同高程的冷却水池,每个所述冷却水池均通过注入管与所述地下热源(2)相连,沿所述山体(1)由上至下,第一个、第三个…第N个所述冷却水池与所述地下热源(2)相连的注入管上均设有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山体(1)内的地下热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山体(1)外N个不同高程的冷却水池,每个所述冷却水池均通过注入管与所述地下热源(2)相连,沿所述山体(1)由上至下,第一个、第三个…第N个所述冷却水池与所述地下热源(2)相连的注入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核电站多级往复式非能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山体(1)由上至下,从第三个所述冷却水池起,奇数位的冷却水池连接的所述注入管均与第一个所述冷却水池连接的注入管连通,从第四个所述冷却水池起,偶数位的冷却水池连接的所述注入管均与第二个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新强张涛喻飞苏毅金乾张顺陈玉梅李成子邹尤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