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984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包括供水器、控制器、电磁阀、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供水器与电磁阀管路连接,控制器与电磁阀串联连接,电磁阀与板式换热冷凝器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冷凝器与通信机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控制器和电磁阀的配合,调节管路中的水流量,使板式换热冷凝器可以调节互换热量的冷源温度,使进入通信机房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调节,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再通过管路上设置有三层防护层,减少了产生冷凝的现象。同时采用可以正反转的通风风扇,使在有冷凝产生时,及时的启动通风风扇,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缆化程度的提高,环网柜应用日渐广泛,并成为配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网柜因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外形美观,可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等优点,在电网建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现有的机房中的热管背板,在遇到湿度较大的空气环境,其表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则发生凝露现象。使与电气设备表面的灰尘结合形成导电通道,破坏电气绝缘,使电气设备短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尽管在电气设备上涂覆有防护设备的保护膜,但是难免会有遗漏点,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无法发挥作用,或者安装加湿器和恒温器,浪费资源,增加成本,同时由于长时间没有及时维护,管路表面会产生腐蚀,造成电气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通过采用控制器和电磁阀的配合,调节管路中的水流量,使板式换热冷凝器可以调节互换热量的冷源温度,使进入通信机房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调节,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再通过管路上设置有三层防护层,减少了产生冷凝的现象。同时采用可以正反转的通风风扇,使在有冷凝产生时,及时的启动通风风扇,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包括供水器、控制器、电磁阀、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所述供水器与所述电磁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串联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管路连接,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回流到所述电磁阀再到所述供水器进行循环;所述通信机房包括机房柜体、热管背板、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管路之间设置有冷却液;在所述机房柜体后背处安装有所述热管背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穿过所述机房柜体与所述热管背板的下部管路连接;所述热管背板的上部通过管路回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内进行循环;在所述通信机房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供水器、电磁阀、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之间的管路都设置有三层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片包括外部防腐层、保温层和内部防腐层;所述外部防腐层为高密度的聚乙烯,用于保护管路的外表面;所述保温层为硬质聚氨酯,用于减少管道内散热的温度;所述内部防腐层为安固化环氧脂,用于防止管内腐蚀,减少管内摩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机房柜体上设置有吸风口和通风口,在所述吸风口处设置有吸风风扇;在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可调节正反转的通风风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控制器和电磁阀的配合,调节管路中的水流量,使板式换热冷凝器可以调节互换热量的冷源温度,使进入通信机房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调节,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再通过管路上设置有三层防护层,减少了产生冷凝的现象。同时采用可以正反转的通风风扇,使在有冷凝产生时,及时的启动通风风扇,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吸风风扇和通风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供水器2-控制器3-电磁阀4-板式换热冷凝器5-温度传感器6-机房柜体7-热管背板8-通信机房9-温度采集器10-外部防腐层11-保温层12-内部防腐层13-通风风扇14-通风口15-吸风风扇16-吸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包括供水器1、控制器2、电磁阀3、板式换热冷凝器4和通信机房8。具体地,供水器1与电磁阀3管路连接,控制器2与电磁阀3串联连接。电磁阀3与板式换热冷凝器4管路连接,通过板式换热冷凝器4回流到电磁阀3再到供水器1进行循环。其中,供水器1所提供的水就是为板式换热冷凝器4的冷源,用于板式换热冷凝器4的热量交换。由控制器2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电磁阀3,通过电磁阀3来调节管路中的水流量的大小,并预防产生凝露现象。通信机房8包括机房柜体6、热管背板7、温度传感器5和温度采集器9。板式换热冷凝器4和通信机房8管路之间设置有冷却液。在机房柜体6后背处安装有热管背板7。冷却液通过板式换热冷凝器4,穿过机房柜体6与热管背板7的下部管路连接。在机房柜体6上设置有吸风口16和通风口14,在吸风口16处设置有吸风风扇15。在通风口14处设置有可调节正反转的通风风扇13。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通过吸风风扇15和通风风扇13,减少机房柜体6内的温度,进行散热,相应地保护了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异常时,由控制器2给到通风风扇13信号,使通风风扇13反转,吹干机房柜中的凝露现象,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热管背板7的上部通过管路连接到板式换热冷凝器4内进行循环。其中,冷却液由供水器1提供的冷源通过板式换热冷凝器4进行热量交换,使经过通信机房8内的冷却液进行温度调节。在通信机房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和温度采集器9。温度传感器5和温度采集器9分别与控制器2连接,减少了凝露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其中,在供水器1、电磁阀3、板式换热冷凝器4和通信机房8之间的管路都设置有三层防护层,防护层片包括外部防腐层10、保温层11和内部防腐层12。外部防腐层10为高密度的聚乙烯,用于保护管路的外表面。保温层11为硬质聚氨酯,用于减少管道内散热的温度。内部防腐层12为安固化环氧脂,用于防止管内腐蚀,减少管内摩擦。本技术的动作原理过程: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通过在通信机房8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5和温度采集器9,传递给控制器2信号,由控制器2对电磁阀3进行控制,根据所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使电磁阀3调节通过板式换热冷凝器4水流量的大小,即冷源的温度大小。与板式换热冷凝器4和通信机房8之间的冷却液进行热量交互,使机房柜体6能够有效的进行散热,减少产生凝露的现象,并且在机房柜体6上设置有通风风扇13,使热管背板7能够更加的有效散热。在电气设备运行异常时,在热管背板7上产生凝露现象,由温度传感器5和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器、控制器、电磁阀、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所述供水器与所述电磁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串联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管路连接,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回流到所述电磁阀再到所述供水器进行循环;所述通信机房包括机房柜体、热管背板、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管路之间设置有冷却液;在所述机房柜体后背处安装有所述热管背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穿过所述机房柜体与所述热管背板的下部管路连接;所述热管背板的上部通过管路连接到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内进行循环;在所述通信机房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热管背板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器、控制器、电磁阀、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所述供水器与所述电磁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串联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管路连接,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回流到所述电磁阀再到所述供水器进行循环;所述通信机房包括机房柜体、热管背板、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和通信机房管路之间设置有冷却液;在所述机房柜体后背处安装有所述热管背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穿过所述机房柜体与所述热管背板的下部管路连接;所述热管背板的上部通过管路连接到所述板式换热冷凝器内进行循环;在所述通信机房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建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