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和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72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流进管道和流出管道;所述流进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流出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下端且通过所述阀体与所述流进管道相连通;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且可相对所述阀体上下调节移动以达到流体控制,所述阀芯的下端具有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降振圆弧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通过在阀芯的下端设置降振圆弧端部,在控制流体由小切换到大时,通过降振圆弧端部可以减少流体对降振圆弧端部的接触,降低流体对阀芯侧壁的冲击振动力,有效地降低流体冲击阀芯振动产生的噪音;还提供一种具有该低噪声电子膨胀阀的制冷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和制冷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尤其涉及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还提供一种具有该低噪声电子膨胀阀的制冷机。
技术介绍
电子膨胀阀是一种可按预设程序进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的节流元件。在一些负荷变化剧烈或运行工况范围较宽的场合,传统的节流元件如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等已不能满足舒适性及节能方面的要求,电子膨胀阀结合压缩机变容量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膨胀阀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元件,已成为制冷系统智能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制冷系统优化得以真正实现重要手段和保证,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电子膨胀阀的应用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日趋成熟。电子膨胀阀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大、动作迅速灵敏,调节精密、稳定可靠。但是在机组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电子膨胀阀的阀芯为圆锥状,如图2,在流体由小流量切换大流量时,现有的电子膨胀阀总会出现尖锐的蜂鸣声,造成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降低由于流体由小切换到大时出现的蜂鸣噪音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还提供一种具有该低噪声电子膨胀阀的制冷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流进管道和流出管道;所述流进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流出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下端且通过所述阀体与所述流进管道相连通;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且可相对所述阀体上下调节移动以达到流体控制,所述阀芯的下端具有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降振圆弧端部。进一步地,所述降振圆弧端部靠近所述流进管道的一侧设有至少有4个朝下延伸相连且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圆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面具有4个;所述圆弧面包括:第一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阀芯靠近所述流进管道的一侧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第二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第三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反凹向下延伸;第四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圆弧面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反凹向下延伸;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远离所述流进管道的一侧连接。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弧面之间相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弧面相对所述流进管道类抛物线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所述阀芯还具有设于所述降振圆弧端上且与所述降振圆弧端部相对所述阀体同步上下调节移动以达到流量控制的调节端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端部与所述降振圆弧端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降振圆弧端部与所述调节端部远离所述流进管道的一侧相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流进管道与所述阀体相垂直连通。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制冷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通过在阀芯的下端设置降振圆弧端部,在控制流体由小切换到大时,流体的流量由小渐大从流进管道通过阀体进入流出管体,通过降振圆弧端部可以减少流体对降振圆弧端部的接触,降低流体对阀芯侧壁的冲击振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流体被尖锐边缘剖开而导致的流体振动从而产生的噪音问题,有效地降低流体冲击阀芯振动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阀体1、阀芯2、降振圆弧端部21、圆弧面211、第一圆弧面2111、第二圆弧面2112、第三圆弧面2113、第四圆弧面2114、调节端部22、流进管道3、流出管道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1、阀芯2、流进管道3和流出管道4;所述流进管道3设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1相连通;所述流出管道4设于所述阀体1的下端且通过所述阀体1与所述流进管道3相连通;所述阀芯2设于所述阀体1内且可相对所述阀体1上下调节移动以达到流体控制,所述阀芯2的下端具有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降振圆弧端部21。该低噪声电子膨胀阀通过在阀芯2的下端设置降振圆弧端部21,在控制流体由小切换到大时,流体的流量由小渐大从流进管道3通过阀体1进入流出管体,通过降振圆弧端部21可以减少流体对降振圆弧端部21的接触,降低流体对阀芯2侧壁的冲击振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流体被尖锐边缘剖开而导致的流体振动从而产生的噪音问题,有效地降低流体冲击阀芯2振动产生的噪音。所述降振圆弧端部21靠近所述流进管道3的一侧设有至少有4个朝下延伸相连且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圆弧面211。所述流进管道3与所述阀体1相垂直连通。由于流体本身具有流速以及从流进管道3进入流出管道4会受到重力,因此,流体会类似抛物线进入流出管道4内,而通过设置至少有4个朝下延伸相连的圆弧面211,类似抛物线的圆弧面211,而且圆弧面211表面较光滑,不具有尖锐的边缘,可以减少流体对降振圆弧端部21的接触,降低流体对阀芯2侧壁的冲击振动力,有效地降低流体冲击阀芯2振动产生的噪音。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面211具有4个;具体的,所述圆弧面211包括第一圆弧面2111、第二圆弧面2112、第三圆弧面2113和第四圆弧面2114。其中,第一圆弧面2111的一端与所述阀芯2靠近所述流进管道3的一侧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第二圆弧面2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面2111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圆弧面2112相对所述流进管道3类抛物线向下延伸;第三圆弧面2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面2112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反凹向下延伸;第四圆弧面2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圆弧面2113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远离所述流进管道3的一侧连接。设计时,首先对其中的第二圆弧面2112进行计算,确保其阀芯2上下调节时能够精准的且近似线性的调节流量,然后通过设置第一圆弧面2111与所述阀芯2靠近所述流进管道3的一侧连接,不具有尖锐边缘,少流体被尖锐边缘剖开而导致的流体振动。然后第二圆弧面2112相对所述流进管道3类抛物线向下延伸,使第二圆弧面2112为类抛物线圆弧面,可以减少流体对降振圆弧端部21的接触,降低流体对阀芯2侧壁的冲击振动力,有效地降低流体冲击阀芯2振动产生的噪音;而对第三圆弧面2113和第四圆弧面2114弧度反凹向下延伸设置,可以避免流体与第三圆弧面2113和第四圆弧面2114相接触,使流体对第三圆弧面2113和第四圆弧面2114不具备冲击振动力,有效地降低流体冲击阀芯2振动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防止降振圆弧端部21同一方向继续向下延伸设置过长,影响该电子膨胀阀的密封性,避免阀关闭时会产生泄漏问题。当然,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5个、6个等圆弧面211替代4个圆弧面211的方案,但是需要合理分布各个圆弧面211的连接。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弧面211之间相切连接。通过设置所有的圆弧面211全部相切,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流进管道和流出管道;所述流进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流出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下端且通过所述阀体与所述流进管道相连通;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且可相对所述阀体上下调节移动以达到流体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下端具有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降振圆弧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流进管道和流出管道;所述流进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流出管道设于所述阀体的下端且通过所述阀体与所述流进管道相连通;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且可相对所述阀体上下调节移动以达到流体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下端具有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降振圆弧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振圆弧端部靠近所述流进管道的一侧设有至少有4个朝下延伸相连且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振动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噪声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具有4个;所述圆弧面包括:
第一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阀芯靠近所述流进管道的一侧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
第二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向下延伸;
第三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反凹向下延伸;
第四圆弧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圆弧面的另一端连接且弧度反凹向下延伸;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远离所述流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