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它包括与拱圈设计工艺要求一致的拱形支架,在拱形支架的起拱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一层将其起拱面完全覆盖的铁皮;所述拱形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拱形钢筋,在拱形钢筋之间间隔安装有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拱形钢筋一起形成拱形支架的起拱面;在起拱面所形成的半包围空间内还设有与其相接的拱面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结构简单,采用拱形支架对铁皮进行支撑,并为铁皮装配提供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浆砌护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
技术介绍
目前,拱形护坡主要采用浆砌护坡和现浇护坡两种方式施工。现浇护坡的结构强度相较于浆砌护坡来说更好,但其造价高,需要在现浇前定制钢模。而钢模的自重大,施工极为不便,且造价高,施工成本大,不利于推广。浆砌护坡采用砌体砌筑的方式形式,具有较好的强度,且造价低,在护坡中使用较多。但浆砌施工的方式,在初期砂浆未干时,需要一定的支撑。针对该问题,现场施工人员往往在现场将铁皮弯成拱形后,用钢筋与其焊接进行定型,并放在拱圈位置对砌体进行支撑。这种施工方式需现场制作,会影响施工效率。同时,这种支撑装置加工简单,根据用的时间长久,在使用过程中承受来自砌体一部分的重量承载,而其自身强度较小,在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变形。另外,现场制作的简易模具还存在起拱精度不够高的问题,从而导致砌筑后的拱圈不够美观,拱圈不够精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欲在工厂定制一批结构简单,且强度高,自重小的拱圈支撑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强度高,自重小的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拱圈设计工艺要求一致的拱形支架,在拱形支架的起拱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一层将其起拱面完全覆盖的铁皮;所述拱形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拱形钢筋,在拱形钢筋之间间隔安装有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拱形钢筋一起形成拱形支架的起拱面;在起拱面所形成的半包围空间内还设有与其相接的拱面支撑。这样,拱形支架起拱面主要由拱形钢筋和连接杆组成,所述拱形钢筋能够为铁皮提供较标准的起拱曲线,连接杆将拱形钢筋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为铁皮提供了装配面,使得安装后的铁片不但能够在连接杆和拱形钢筋的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而且起拱高度和起拱弧度能够与设计要求相对应。铁皮与拱形支架可拆卸式连接,可便于铁皮的安装和拆卸。上述拱圈支撑件主要由拱形支架和铁皮组成,结构简单,且拱形支架强度高,自重较小,便于后期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拱面支撑包括设在每根拱形钢筋的两个拱脚之间的方管,在方管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一支耳,所述支耳沿方管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支耳中部均设有一个通孔。这样,所设置的钢管能够防止长期重压下拱形钢筋变形,能够对拱形钢筋起到定型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拱形支架的强度。同时,方管的内部呈空心状,自重较小。进一步的,在每根方管的中部设有一个竖向设置的加固管,在加固管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呈L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与加固管通过焊接固定,另一侧与方管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加固管顶端的前后两侧伸出拱形钢筋外,形成一个用于卡紧拱形钢筋的U形槽。这样,所设置的加固管能够对拱形钢筋中部进行支撑,同时,加强拱形钢筋与方管的连接强度。加固管采用上端卡紧配合,下端用连接板和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这种固定方式可便于加固管的安装,装配时,先将上端卡紧配合后,再固定下端。进一步的,在两根方管之间,还固定安装有至少一根加固横管。这样,可增加方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在每个加固管两侧还设有至少一端与加固管固定,另一端与拱形钢筋固定的加强斜杆。这样,所设置的加强斜杆可有效地分担部分外压力,同时,增加加固管的强度。进一步的,在铁皮上的四角设有四个与支耳上的通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铁皮通过螺栓贯穿安装孔和通孔后,用螺母与螺栓配合后安装在拱形支架上。这样,铁皮四角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实现了铁皮的可拆卸安装。进一步的,在铁皮上、与拱形钢筋或连接杆相邻处设有多个连接孔,在每个连接孔上均设有一个将铁皮与拱形钢筋或铁皮与连接杆绑扎固定在一起的铁丝。这样,所设置的连接孔和铁丝能够加强拱形支架起拱部分与铁皮之间的连接点,多点连接后,可防止铁皮出现位移,增加其连接强度。进一步的,在铁皮上设有一层防水漆。这样,铁皮不会因砌块砂浆中水的浸润而腐蚀,可有效增加铁皮的使用寿命。同时,刷漆后可增加铁皮表面的光滑程度,从而便于后期将支撑件从拱圈下取下。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拱圈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方管与支耳的装配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中加固管顶部与拱形钢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拱形钢筋1、连接杆2、方管3、支耳4、通孔41、加固管5、连接板6、加强斜杆7、加固横管8、铁皮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包括与拱圈设计工艺要求一致的拱形支架(具体来说,包括拱圈的起拱弧度,起拱高度,以及拱圈的厚度),在拱形支架的起拱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一层将其起拱面完全覆盖的铁皮9;所述拱形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拱形钢筋1,在拱形钢筋1之间间隔安装有多根连接杆2(相邻连接杆2之间的间距为5-15cm),所述连接杆2和拱形钢筋1一起形成拱形支架的起拱面;在起拱面所形成的半包围空间内还设有与其相接的拱面支撑,所述拱面支撑包括设在每根拱形钢筋1的两个拱脚之间的方管3,在方管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一支耳4,所述支耳4沿方管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支耳4中部均设有一个通孔41;在每根方管3的中部设有一个竖向设置的加固管5,在加固管5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呈L形的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一侧与加固管通过焊接固定,另一侧与方管通过螺栓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加固管5顶端的前后两侧伸出拱形钢筋1外,形成一个用于卡紧拱形钢筋的U形槽。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后期用砂浆砌出与拱圈弧度一致的挡水块,所述拱形支架的设计宽度可为拱圈设计宽度加挡水块的厚度之和。同时,在铁皮的外沿设有一个与挡水块设定厚度一致的拱形挡板,所述拱形挡板垂直固定在铁皮上。为增加拱形支架的强度和稳固性,在两根方管3之间,还固定安装有至少一根加固横管8。在每个加固管5两侧还设有至少一端与加固管5固定,另一端与拱形钢筋1固定的加强斜杆7。本实施例中的方管3和加固管5均为铝合金方管。具体的,上述铁皮9与拱形支架的具体安装结构如下:在铁皮9上的四角设有四个与支耳4上的通孔4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铁皮9通过螺栓贯穿安装孔41和通孔后,用螺母与螺栓配合后安装在拱形支架上。在铁皮9上、与拱形钢筋1或连接杆2相邻处设有多个连接孔,在每个连接孔上均设有一个将铁皮与拱形钢筋或铁皮与连接杆绑扎固定在一起的铁丝。进一步的,为了增加铁皮的使用寿命,在铁皮9上设有一层防水漆。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拱圈设计工艺要求一致的拱形支架,在拱形支架的起拱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一层将其起拱面完全覆盖的铁皮(9);所述拱形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拱形钢筋(1),在拱形钢筋(1)之间间隔安装有多根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和拱形钢筋(1)一起形成拱形支架的起拱面;在起拱面所形成的半包围空间内还设有与其相接的拱面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拱圈设计工艺要求一致的拱形支架,在拱形支架的起拱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一层将其起拱面完全覆盖的铁皮(9);所述拱形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拱形钢筋(1),在拱形钢筋(1)之间间隔安装有多根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和拱形钢筋(1)一起形成拱形支架的起拱面;在起拱面所形成的半包围空间内还设有与其相接的拱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面支撑包括设在每根拱形钢筋(1)的两个拱脚之间的方管(3),在方管(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一支耳(4),所述支耳(4)沿方管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支耳(4)中部均设有一个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浆砌拱形护坡的拱圈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方管(3)的中部设有一个竖向设置的加固管(5),在加固管(5)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呈L形的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一侧与加固管通过焊接固定,另一侧与方管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加固管(5)顶端的前后两侧伸出拱形钢筋(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选君,杨洋,邱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