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365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电务防护功能的整体式岔枕结构,由电务岔枕、橡胶垫板、调高垫板、防护装置、弹簧垫圈、岔枕螺栓组成,电务岔枕有二条中心线,一条为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另一条为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整体式电务岔枕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空间为电务杆件安装区域,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和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分别预埋有道岔滑床板、防尘装置安装的套管,防尘装置两侧采用岔枕螺栓与套管旋接。优点:一是整体式电务岔枕能够为道岔转换提供较好的稳定性;二是在电务岔枕上设置防护装置,为电务转换杆件提供一个整洁、宽敞、温暖的工作环境,避免异物堵塞和高寒气候环境下冰雪封冻转换杆件,确保电务转换系统正常工作,提高道岔转换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电务防护功能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属岔枕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道岔是铁路建设的重大基础装备,是工电一体化的集成系统。我国的提速道岔采用分动转换方式,曲尖轨与直尖轨之间不设连接杆,钢岔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岔枕,主要用于道岔牵引点处,可将道岔电务转换杆件置于枕内,有利于大机养护作业,这种提速道岔解决了各种工、电不相适应的问题,当时将我国道岔转换设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但由于钢岔枕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方式,会造成与相邻混凝土岔枕刚度不匹配,使转辙部分长期处于吊板和暗吊板的不良状态,促使扣件磨耗严重,轨距扩大,轨向不良,形成轨道纵向刚度不平顺。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钢枕逐渐氧化锈蚀,为其上部构件及内部转换设备提供不了可靠的支护条件,给工电日常维修养护带来麻烦。在高速道岔的研究中,电务牵引点处取消了钢岔枕。我国的高速道岔在牵引点前后采用混凝土岔枕,将转换设备的杆件设置在牵引点处两混凝土岔枕中间,该混凝土岔枕自身刚性大、与道砟的摩擦系数也大,为尖轨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转换平台,保障了道岔的稳定性和平顺性,避免了提速道岔钢岔枕的弊病。电务牵引点处采用混凝土岔枕将道岔工电一体化水平提高了一步,但一方面两根电务岔枕之间安装转换杆件的区域不便大型养路机械捣鼓,长此以往,牵引点处道砟意板结,与岔区其他区域道床刚度不同,影响列出过岔的平顺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另一方面电务转换设备的杆件暴露在两根岔枕之间,易被维护人员踩踏变形,而且易被垃圾、冰雪、沙土等异物填堵,影响道岔正常转换,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温度偏低的寒冷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务转换设备杆件暴露在两根岔枕之间的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上,针对牵引点处电务转换机构因外露而存在卡阻的安全问题,开发一种带有电务防护功能的整体式岔枕,达到以下专利技术目的:一是将常规的牵引点前、后二根电务混凝土岔枕合并为一根带底部结构的整体式电务专用混凝土岔枕,以增大岔枕自身的刚度及与道砟的摩擦力,同时在牵引点处能够将道砟排除在岔枕外,使得牵引点处道砟日常无需捣固,确保了道岔转换的稳定性。二是在整体式电务混凝土岔枕上部设置防护装置,为电务转换杆件提供一个整洁、宽敞、温暖的工作环境,避免异物堵塞和高寒气候环境下冰雪封冻转换杆件,确保电务转换系统正常工作,提高道岔的安全可靠性。电务岔枕主要功能是在端头安装电务转换机构,为满足直股或侧股安装电务转辙机的不同线路需要,两端均预留电务安装条件;同时在两端靠近电务转辙机处均安装滑床板,以支撑尖轨和扣压基本轨。为了增大岔枕自身的刚度及与道砟的摩擦力,将常规的牵引点前、后二根电务混凝土岔枕合并为一根带底部结构的整体式电务专用混凝土岔枕,其底部结构能够将牵引点处道砟排除在岔枕外,使得牵引点处道砟日常无需捣固,确保了道岔转换的稳定性。同时,在该整体式电务岔枕中间区段的上部设置电务防护装置,为转换杆件提供防护,通过岔枕预埋套管将防护装置与岔枕连接紧固。工作原理图详见图1和2。为了在整体式电务岔枕上安装转辙机、滑床板、防护装置,在岔枕两端按我国常规分别预埋套管电务转辙机、滑床板用套管,在岔枕中间区段预埋防护装置安装用套管,且考虑到混凝土岔枕内部设置预应力钢丝、螺旋筋、纵向钢筋、箍筋等,为了便于岔枕设计和施工,防护装置用套管与滑床板套管预埋在岔枕长度的同一方向。此外,为了减少岔枕螺栓直径规格,其预埋套管与滑床板规格一致。电务整体式岔枕在牵引点前、后分别安装滑床板,因道岔线型的变化,仅仅是侧股滑床板安装孔位置有所不同,电务、滑床板、防护装置安装用套管布置原则均相同。电务安装用套管、滑床板用套管在岔枕长度中心线上的位置按常规设计,为保证混凝土岔枕套管有足够强度,套管间距不宜过近,滑床板边缘距其相邻岔枕螺栓孔间距集中在35mm~54mm,防护装置板边距其岔枕孔间距按50mm设计,防护套管与相邻滑床板套管间距按150mm设计,可以确保滑床板与防护装置有46mm~65mm的间隙。技术方案:一种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由电务岔枕、橡胶垫板、调高垫板、防护装置、弹簧垫圈、岔枕螺栓组成,电务岔枕有二条中心线,一条为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另一条为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整体式电务岔枕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空间为电务杆件安装区域,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和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分别预埋有道岔滑床板、防尘装置安装的套管,防尘装置两侧采用岔枕螺栓与套管旋接。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能够为道岔转换提供较好的稳定性;二是在电务岔枕上设置防护装置,为电务转换杆件提供一个整洁、宽敞、温暖的工作环境,避免异物堵塞和高寒气候环境下冰雪封冻转换杆件,确保电务转换系统正常工作,提高道岔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零部件装配示意图。图4是防电务整体式岔枕断面示意图。图5是防电务整体式岔枕套管预埋位置示意图。图6是防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橡胶垫板结构示意图。图10是橡胶垫板宽度设计示意图。图11是调高垫板厚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4。一种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由电务岔枕1、橡胶垫板2、调高垫板3、防护装置4、弹簧垫圈5、岔枕螺栓6组成,电务岔枕1有二条中心线,一条为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另一条为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整体式电务岔枕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空间为电务杆件安装区域7,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和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分别预埋有道岔滑床板、防尘装置4安装的套管,防尘装置两侧采用螺栓6与套管旋接。防尘装置4两侧边下垫有调高垫板3,且防尘装置4两侧边通过弹簧垫圈5和岔枕螺栓6与套管旋接将防尘装置4固定。电务岔枕高度与岔区普通岔枕高度一致。电务杆件安装区域7高度h根据电务杆件设置预留。岔区岔枕顶宽为牵引点处岔枕间距+常规岔枕顶宽,岔枕底宽为牵引点处岔枕间距+常规岔枕底宽。防护装置采用10mm厚的压花钢板Q235制造。防护装置在结构设计时,防护面积、空间尽可能大一些,但须确保曲线尖轨9、直线尖轨10扳开到位后,其端头与尖轨轨腰在水平方向有50mm间隙,垂向与尖轨轨肢上表面有50mm间隙。电务整体式岔枕在牵引点前、后分别安装滑床板8。电务整体式岔枕因直股、侧股分别安装二块滑床板,转辙机也分别在每块滑床板外侧安装。橡胶垫板宽度:孔中心线一侧与防尘装置齐平,即孔距板边为50mm;另一侧确保防尘装置的底板水平面边缘与橡胶垫板边有20mm间距,以便为防尘装置提供较大的柔性支撑面积。参照图5。为了在整体式电务岔枕上安装转辙机、滑床板、防护装置,在岔枕两端按我国常规分别预埋套管电务转辙机、滑床板用套管,在岔枕中间区段预埋防护装置安装用套管,且考虑到混凝土岔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其特征是由电务岔枕(1)、橡胶垫板(2)、调高垫板(3)、防护装置(4)、弹簧垫圈(5)、岔枕螺栓(6)组成,电务岔枕(1)有二条中心线,一条为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另一条为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整体式电务岔枕的前部和岔枕后部之间的空间为电务杆件安装区域(7),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和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分别有预埋有道床滑床板、电务转换装置、防护装置安装的套管螺栓孔,防护装置(4)两侧采用螺栓(6)与套管旋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其特征是由电务岔枕(1)、橡胶垫板(2)、调高垫板(3)、防护装置(4)、弹簧垫圈(5)、岔枕螺栓(6)组成,电务岔枕(1)有二条中心线,一条为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另一条为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整体式电务岔枕的前部和岔枕后部之间的空间为电务杆件安装区域(7),牵引点前岔枕中心线和牵引点后岔枕中心线分别有预埋有道床滑床板、电务转换装置、防护装置安装的套管螺栓孔,防护装置(4)两侧采用螺栓(6)与套管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其特征是:防护装置(4)两侧边下垫有调高垫板(3),且防护装置(4)两侧边通过弹簧垫圈(5)和螺栓(6)与套管旋接将防护装置(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其特征是:电务岔枕高度与岔区普通岔枕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电务的整体式岔枕结构,其特征是:电务杆件安装区域(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阿利张莉雷洁孙立彬王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