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36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除渣器,该除渣器包括架体和位于所述架体上且呈倒锥型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内同心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上设置有内螺旋叶片,所述转轴顶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上的驱动组件,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排出良浆的排浆装置,所述筒体底壁开设有排渣口,靠近所述排渣口处设置有储渣盒,贯穿所述储渣盒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于所述通流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上的储浆罐。设计的除渣器,可延长良浆的运动行程,便于良浆与废渣的分离,减小对良浆的浪费,提高纸浆的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渣器
本技术涉及造纸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除渣器。
技术介绍
除渣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原理去除浆料中密度不同于浆料的杂质的分离设备,除渣器包括重质除渣器和轻质除渣器,重质除渣器主要用于除去浆料中密度大于浆料的沙石、铁屑等重杂质,轻质除渣器主要用于除去密度小于浆料的混合胶粘物、石蜡、热熔胶、塑料片、泡沫、气体、油墨粒子等轻杂质。公告号为CN2027305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渣器,其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部设有进料头,所述进料头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涡旋进浆管和涡旋良浆管,且所述涡旋进浆管和进料口连通,所述涡旋良浆管位于所述涡旋进浆管的内部,且所述涡旋良浆管下端和涡旋进浆管下端连通,所述涡旋良浆管上端设置有良浆出口,所述涡旋进浆管下端设置有排渣装置。该除渣器工作时,浆料从涡旋进浆管横截面圆环的切线方向向下进入涡旋进浆管,形成进良浆环,良浆沿涡旋进浆管内壁以螺旋方式向排渣口方向移动时产生离心作用,浆料中的杂质如碎石、金属屑等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抛向涡旋进浆管内壁并向下从涡旋进浆管下部锥口排入排渣盒,在排渣盒内浆料得到进一步冲洗,纤维得到回收,废渣沉积从排渣盒底部排出,良浆螺旋向上,良浆从除渣器顶部导流管排出。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良浆的运动行程过短,部分良浆直接排入排渣盒,对未进行彻底分离的良浆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除渣器,可延长良浆的运动行程,便于良浆与废渣的分离,减小对良浆的浪费,提高纸浆的分离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除渣器,包括架体和位于所述架体上且呈倒锥型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内同心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上设置有内螺旋叶片,所述转轴顶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上的驱动组件,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排出良浆的排浆装置,所述筒体底壁开设有排渣口,靠近所述排渣口处设置有储渣盒,贯穿所述储渣盒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于所述通流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上的储浆罐。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调整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内螺旋叶片转动,然后将原浆注入筒体中,原浆沿内螺旋叶片运动,同时,在内螺旋叶片作用下,使得原浆进行离心分离,原浆中的良浆通过排浆装置排出,原浆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沿内螺旋叶片向下运动,从排渣口落入储渣盒中,在储渣盒中进行静置,使得储渣盒中的良浆通过通流孔流入储浆罐中;设计的除渣器,可延长良浆的运动行程,便于良浆与废渣的分离,减小对良浆的浪费,提高纸浆的分离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浆装置包括沿所述筒体轴向方向开设有的储液槽,所述筒体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储液槽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储液槽截面呈环状设置,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使所述筒体内腔与储液槽连通的排浆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排浆孔,所述排浆孔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外部,所述排浆孔中设置有外螺旋叶片,所述外螺旋叶片的端部连接有位于筒体上的驱动电机,穿过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浆孔连通的排浆口,所述排浆口靠近外螺旋叶片顶端设置。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原浆中的良浆通过出液孔流入储液槽中,然后再流入排浆孔中,调节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带动外螺旋叶片运动,将排浆孔中的良浆通过排浆口排出;设计的排浆装置,便于将分离后的良浆排出,实现原浆的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槽包括一体设置的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排浆孔与水平段连通。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一体设计的储液槽,便于储液槽与排浆孔连通,同时,可对分离后的良浆进行储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排浆口相对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筒体内腔连通的进浆口,且所述进浆口设置于所述内螺旋叶片上方。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进浆口,便于待分离的纸浆进入筒体内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筒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有第一锥齿,所述第一锥齿上连接有位于所述转轴上且与第一锥齿啮合的第二锥齿。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驱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转动,第一锥齿带动第二锥齿转动,第二锥齿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内螺旋叶片转动;设计的驱动组件,可带动内螺旋叶片转动,进而对原浆进行分离,使得原浆离心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所述筒体开设有供所述储渣盒插接的插接孔。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插接孔,便于安装储渣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插接孔孔口一侧的所述储渣盒侧壁上设置有手柄,且所述储渣盒安装有手柄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的可与筒体侧壁抵紧的限位片。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手柄,便于对储渣盒进行集中施力,对储渣盒进行拆装;设计的限位片,可对储渣盒进行限位,使得储渣盒内腔正对筒体内腔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限位片对应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储渣盒上的连接耳片,穿过所述连接耳片设置有可与所述筒体抵紧的限位销。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限位销,便于对储渣盒另一侧进行限位,使得储渣盒位置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该除渣器,可延长良浆的运动行程,便于良浆与废渣的分离,减小对良浆的浪费,提高纸浆的分离效率;二、该除渣器,设计的可拆卸的储渣盒,可对原浆进行二次分离,可使原浆分离更加彻底,同时,便于对原浆中的杂质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面剖视图。图5是图4的C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的D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架体;2、筒体;21、排浆口;22、进浆口;23、储渣盒;231、手柄;232、限位片;233、排渣口;24、储浆罐;25、堵盖;26、连接耳片;261、限位销;27、储液槽;271、倾斜段;272、水平段;28、排浆孔;29、出液孔;291、通流孔;3、转轴;31、内螺旋叶片;4、驱动组件;41、第一电机;42、第一锥齿;43、第二锥齿;5、排浆装置;51、驱动电机;52、外螺旋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除渣器,包括架体1和位于架体1上呈倒锥型设置的筒体2,筒体2内同心设置有转轴3,转轴3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内螺旋叶片31,转轴3顶端设置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位于筒体2上的第一电机41,第一电机41的驱动轴上安装有第一锥齿42,第一锥齿42上连接有位于转轴3上且与第一锥齿42啮合的第二锥齿43,筒体2上还设置有排出良浆的排浆装置5,参见图4,筒体2底壁开设有排渣口233,靠近排渣口233设置有储渣盒23,贯穿储渣盒23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291,于通流孔291下方设置有位于筒体2上的储浆罐24,于储浆罐24底壁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处螺纹连接有堵盖25。如图4所示,排浆装置5包括沿筒体2轴向方向开设的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和位于所述架体(1)上且呈倒锥型设置的筒体(2),所述筒体(2)内同心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外壁上设置有内螺旋叶片(31),所述转轴(3)顶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2)上的驱动组件(4),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排出良浆的排浆装置(5),所述筒体(2)底壁开设有排渣口(233),靠近所述排渣口(233)处设置有储渣盒(23),贯穿所述储渣盒(23)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291),于所述通流孔(291)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2)上的储浆罐(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和位于所述架体(1)上且呈倒锥型设置的筒体(2),所述筒体(2)内同心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外壁上设置有内螺旋叶片(31),所述转轴(3)顶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2)上的驱动组件(4),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排出良浆的排浆装置(5),所述筒体(2)底壁开设有排渣口(233),靠近所述排渣口(233)处设置有储渣盒(23),贯穿所述储渣盒(23)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291),于所述通流孔(291)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2)上的储浆罐(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浆装置(5)包括沿所述筒体(2)轴向方向开设有的储液槽(27),所述筒体(2)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储液槽(27)连通的出液孔(29),所述储液槽(27)截面呈环状设置,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使所述筒体(2)内腔与储液槽(27)连通的排浆孔(28),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排浆孔(28),所述排浆孔(28)设置于所述储液槽(27)外部,所述排浆孔(28)中设置有外螺旋叶片(52),所述外螺旋叶片(52)的端部连接有位于筒体(2)上的驱动电机(51),穿过所述筒体(2)设置有与所述排浆孔(28)连通的排浆口(21),所述排浆口(21)靠近外螺旋叶片(52)顶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渣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武功东方纸业集团东鹏造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