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27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和螺旋切片,第一转轴转动,方便对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处理,通过设置第二转轴、圆筒和螺旋送料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螺旋送料器进行转送,方便将未破碎完全的废弃混凝土输送进行再次破碎,该装置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螺旋切片和螺旋送料器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废弃混凝土的破碎,达到了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摒弃了传统堆积填埋的处理方式,省时省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资源,整个装置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在如火如荼的新城市建设中,城中村改造、拆临拆违、旧城改造等工程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却在与日俱增,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建筑垃圾犹如城市建设的伴生"疮",既侵占土地,还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带来围城之患,若不及时有效治理,必将后患无穷,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2、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留下了安全隐患,同时,像废弃混凝土这样的建筑垃圾存在回收价值,直接丢弃堆放,则会形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具有破碎效率好,便于移动,便于回收再利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上表面与收集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的下表面与第二滑轮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滑轮的下表面与滑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位于振动筛板的下方,所述振动筛板的上表面与圆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振动筛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圆筒内设置有螺旋送料器,所述螺旋送料器的顶端与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二轴承内,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与从动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外表面与主动轮的外表面啮合,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的左侧面与第三轴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内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第一轴承内,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箱体的左侧面,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与从动锥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切片,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外表面与主动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侧面与箱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有扣手,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右侧面设置有两个开关,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且两个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左侧面与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端穿过通孔与密封塞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开设在箱体的左侧面。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左侧面与把手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套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斗,所述圆筒的左侧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和螺旋切片,第一转轴转动,方便对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处理,通过设置第二转轴、圆筒和螺旋送料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螺旋送料器进行转送,方便将未破碎完全的废弃混凝土输送进行再次破碎,通过设置第一电机、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第一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方便带动第一转轴和螺旋切片转动,通过设置第二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第二电机工作,使主动轮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进而方便带动第二转轴和螺旋送料器转动,通过设置振动筛板和过滤孔,方便对破碎后的废弃混凝土进行过滤,使破碎完全和不完全的混凝土分离,通过设置收集箱、第一滑轮、滑槽和第二滑轮,收集箱方便对破碎完全的废弃混凝土进行收集,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滑槽之间的配合,方便拉出和推入收集箱,该装置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螺旋切片和螺旋送料器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废弃混凝土的破碎,达到了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摒弃了传统堆积填埋的处理方式,省时省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资源,整个装置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2、本技术,通过设置箱门、扣手和观察窗,观察窗方便人们在不打开箱门的情况下,对箱体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当箱体内出现问题,人们可以通过扣手打开箱门,进而对箱体内进行修理和清洁,通过设置蓄电池和两个开关,蓄电池方便人们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工作,两个开关分别方便人们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工作状态。3、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杆、密封塞和通孔,连接杆可以对收集箱和密封塞之间进行连接固定,进而通过拉动密封塞,从而实现将收集箱拉出和推入箱体,通孔则方便配合收集箱进出箱体,通过设置把手和防滑垫,把手方便人们拉动密封塞和收集箱,防滑垫能够增大人们手部与把手之间的摩擦,防止人们在拉动过程中出现滑动的情况,通过设置进料斗、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斗方便人们将废弃混凝土投放入箱体内,进料口方便破碎不完全的混凝土进入圆筒,进而通过螺旋送料器送至出料口进行再次破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防滑垫;3、支撑板;4、第一电机;5、主动锥齿轮;6、第一转轴;7、从动锥齿轮;8、第一轴承;9、进料斗;10、螺旋切片;11、第二电机;12、主动轮;13、第二轴承;14、第二转轴;15、从动轮;16、螺旋送料器;17、蓄电池;18、开关;19、圆筒;20、振动筛板;21、过滤孔;22、第一滑轮;23、滑槽;24、收集箱;25、第二滑轮;26、出料口;27、箱门;28、扣手;29、把手;30、密封塞;31、通孔;32、连接杆;33、第三轴承;34、观察窗;35、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22),所述第一滑轮(22)的上表面与收集箱(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24)的下表面与第二滑轮(25)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滑轮(25)的下表面与滑槽(2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24)位于振动筛板(20)的下方,所述振动筛板(20)的上表面与圆筒(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振动筛板(20)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21),所述圆筒(19)内设置有螺旋送料器(16),所述螺旋送料器(16)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4)穿设在第二轴承(13)内,所述第二轴承(13)卡接在箱体(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4)的外表面与从动轮(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15)的外表面与主动轮(12)的外表面啮合,所述主动轮(12)的外表面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1)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19)的左侧面与第三轴承(3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33)内穿设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穿设在第一轴承(8)内,所述第一轴承(8)卡接在箱体(1)的左侧面,所述第一转轴(6)的外表面与从动锥齿轮(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切片(10),所述从动锥齿轮(7)的外表面与主动锥齿轮(5)的外表面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5)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的下表面与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右侧面与箱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废弃混凝土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22),所述第一滑轮(22)的上表面与收集箱(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24)的下表面与第二滑轮(25)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滑轮(25)的下表面与滑槽(2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24)位于振动筛板(20)的下方,所述振动筛板(20)的上表面与圆筒(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振动筛板(20)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21),所述圆筒(19)内设置有螺旋送料器(16),所述螺旋送料器(16)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4)穿设在第二轴承(13)内,所述第二轴承(13)卡接在箱体(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4)的外表面与从动轮(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15)的外表面与主动轮(12)的外表面啮合,所述主动轮(12)的外表面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1)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19)的左侧面与第三轴承(3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33)内穿设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穿设在第一轴承(8)内,所述第一轴承(8)卡接在箱体(1)的左侧面,所述第一转轴(6)的外表面与从动锥齿轮(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切片(10),所述从动锥齿轮(7)的外表面与主动锥齿轮(5)的外表面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5)的下表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胜王孟华魏彦方常泰山李红波王龙徐红海李鹏凯刘长春吴晓静王文龙丁彦格吕文明朱永亮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碧源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